?

生境營造模式下地被植物景觀大眾偏好調查研究

2020-08-28 11:35張馥蓉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南門生境花園

張馥蓉

摘? ? 要:隨著西北地區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加快,西北地區城市生態問題逐漸受到了重視,在地被植物種植方式的選擇上,由單一的傳統規則式種植演變成為傳統規則式種植和生境營造模式下地被植物群落式種植并存的模式,在生態性提升的基礎上,美學和生理心理的感受更多地被設計師所考慮。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為例,通過行為注記的方法,探尋人們對于西北地區城市中不同地被植物群落種植方式所產生的行為偏好,西北地區生境營造中的地被植物景觀設計能否被公眾認可,最終將公眾態度和人的行為偏好整合到城市地被植物群落設計中,為城市地被植物設計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地被植物;行為注記;生境營造;大眾偏好

1? ?背景

城市中的綠地往往尺度較小,破碎化較為明顯,傳統單一的種植模式并不能顯著地增強城市中的生物多樣性,城市的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因此,近年來風景園林師們逐漸意識到傳統的單一式種植方式生態效益較低,致力于打造更為生態的植物種植模式,與喬灌種植的模式相比,地被植物群落更加靈活多樣,具有更好的適應性和改善城市生物多樣性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在城市綠地中增加地被層植物和本土植物,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物多樣性 [1] 。因此,生境營造模式下的群落式種植是相較于傳統模式更好的一種決策,更有利于城市生態的調節,帶來更好的生態效益。

從古代的造園到當代的景觀設計,受眾主體永遠是人,從為小眾人群服務轉到面向公眾,人的行為心理和生理感受都與場地中的植物種植設計息息相關,因此,尋找到人們所能接受與喜愛的種植模式是所有設計師的目標。隨著城市化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對城市綠色環境的“美化”和生態效能的認識逐步提高,迫切需要環境優良的活動場所[2]。西北地區生境營造中的地被植物景觀設計能否被公眾認可,逐漸成為評價其設計和管理合理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目前的環境中,地被植物群落景觀的生態性已經被大眾逐步了解與接受,但在大眾接受度和社會偏好的思考上還有所欠缺。

因此要探究人工生境營造的地被植物景觀是否能滿足社會偏好?公眾認可度較高的地被植物景觀是什么樣的?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為例,通過行為注記的方法,將公眾態度和人的行為偏好整合到城市綠色空間的生態設計中,這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場地概況

調研場地選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園南大門入口的東側,南邊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苑僅隔一條馬路,南苑場地性質為行政辦公和生活區,南門花園北側即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區內部,北面為教學主樓,東邊為建筑學院東樓,西邊為綠地。

南門花園用地狹長,場地總面積達830m2,場地內“全陽生”區域以旱生花園為主,大面積地種植了旱生地被植物群落,通過人工設計來充分表達該生境的特點;在場地“半陽生”區域,可以將屋頂的雨水收集引入,在該區域種植適應性的地被植物群落,結合雨水生境的干、潤、濕3種分類,更換不同質地的土壤或鋪設土壤覆蓋物,創造出地被植物群落生長的多種土壤生境,對光線的適應和土壤水分條件的組織形成場地生境微差條件,花園種植選擇適生鄉土草本植物種類組合和種植布局[3]。

2.2? ?行為注記

行為注記法是研究人員將被試個體或群體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發生的行為利用活動代碼標記在一張按比例繪制的地圖上的方法[4]。20世紀70年代,環境心理學家伊特爾森等在行為觀察法的基礎上發展了行為注記法 [5]。該方法從屬于使用后評估技術,其目的在于通過拍照、錄像、現場記錄等方式將行為主體在地圖上定位,來論證具體行為與時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一種面向設計應用的研究方法。

對南門花園內人的行為注記采用監控視頻記錄法。 為了更好地記錄和讀取人的行為活動,南門花園共安置了3個監控攝像頭,全天24h連續攝像。在2017年8月~2018年7月這12個月份中,隨機選取每月天氣晴好的6d,作為讀取日期。為了選取每日進入花園人數較多的時間進行觀察,結合了歷史中人的行為活動觀察和氣象規律,2017年9月23日為秋分,2018年3月21日為春分,因此,2017年9月23日~2018年3月21日之間,以7:00~9:00,11:00~15:00,16:00~18:00為具體觀察時間段,該區間外的日子以6:00~8:00,11:00~15:00,18:00~20:00為具體觀察時間段。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了解與記錄人在進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后的行為活動,將花園地被植物生長區域共分為以下6個區域:①鋼板花池人工植物群落種植區;②鄉土植物引種區(陽生旱地);③鄉土植物引種區(建筑陰生濕地);④自生演替區(陽生旱地);⑤下凹式濕地植物群落種植區(建筑半陽生濕地);⑥傳統地被植物種植區,。

讀取的數據主要分為3大類,第1類是到訪游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和年齡分段,第2類是與植物產生互動的行為是匆匆一瞥的到訪人數,第3類是與植物產生的互動行為是駐足停留的到訪人數與停留時長。

3? ? ?結果與分析

3.1? ?場地空間環境吸引力

為了探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不同種植區域的環境吸引力,我們將人群與植物產生互動的方式分為2種,一種是匆匆一瞥,另一種則為駐足停留,據此整理出場地中不同種植區域每個月每天的平均吸引人數,結合場地內不同區域植物種植的動態變化特點,分析其產生原因和到訪游人的內在偏好。

南門花園鋼板花池人工植物群落的設計主要考慮植物群落的生態功能和美學功能2個方面。其中,植物群落的生態功能主要通過模擬西北地區成熟的自然植物群落的結構,其適宜的垂直結構層數為2~3層,物種數宜為3~6種,種間關系協調且穩定,包含所有生存策略。植物群落的美學設計主要從群落的外貌及季相變化出發,包括植物的株形、葉形、質感、花期及季相[6]。南門花園鋼板花池人工植物群落種植區除去日照、水文、土壤和平面布局影響的對照組試驗,群落本身共有4種組構模式,分別為:八寶景天-棉毛水蘇-毛地黃葉吊鐘柳、八寶景天-蓍草-地被石竹、糙蘇-燈心草-苔草、糙蘇-美國薄荷-小兔子狼尾草。

根據觀察分析數據,可發現該區域在1年中的3月、4月、5月、6月和10月到訪人數相對較多,平均1天可吸引的人數約為30人。分析其原因為:3月鋼板花池內的植物逐漸由冬季的蕭條狀態復蘇,此時春季跡象開始變得明顯,鋼板花池內人工植物群落的生長高度也相比于冬季有了明顯的增長;4月鋼板花池內的地被石竹與糙蘇開始開花,成為花園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5月鋼板花池內的毛地黃葉吊鐘柳大量開花,成為場地內的主要觀賞景觀;6月鋼板花池內蓍草開始開花,此時到訪該區域的游人增多;10月鋼板花池人工種植區中八寶景天大量開花,小兔子狼尾草出現與其他植物不同質感的絮狀毛絨穗,成為此時花園內的重要吸引力。

南門花園鄉土植物引種區(陽生旱地)采取傳統的行列式種植方式,主要引種地被石竹、耬斗菜、小兔子狼尾草和假龍頭,分析觀察數據可以發現:4~6月是該區域最吸引人的時間段,平均1天可吸引的人數約為22人,遠高于1年中的其他月份,其原因可能是4~6月地被石竹大量開花,耬斗菜開出艷麗的花朵;在10月份該區域人數有所突增,是因為此時假龍頭開始開出穗狀花序吸引大量游人前往。

南門花園鄉土植物引種區(建筑陰生濕地)主要種植大量腎蕨,通過分析人的行為注記結果可以發現,3月和4月該區域對游人的吸引力最高,平均1天約為14人。分析其原因為春秋兩季為腎蕨生長的旺盛時期,而春季作為冬季的過渡季節,植物的季相變化最為明顯,因此該區域在1年中的3月和4月成為吸引力較高的時間段。

南門花園自生演替區(陽生旱地)試驗場地經過翻新、除雜、平整后, 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進行連續10個月的自然演替試驗,完全順應場地自愈力,土壤和空氣中的種子庫在場地完成了發芽、定居和競爭的自然過程。試驗結果顯示,共有蛇莓、白車軸草、阿拉伯婆婆納等43種自生植物進入場地,共計22科39屬。美學功能改良通過增加與自生群落外貌協調且美觀度較高的鄉土植物和園藝植物,如假龍頭花、毛蕊花、寬葉苔草、黃花月見草、澇峪苔草等來實現,同時按照光照限制、相似生態位限制及土壤資源限制等途徑來限制美觀度較低的城市雜草型植物如苦苣菜、刺兒菜、側蒿等。同時,引入蜜源植物如八寶景天、費菜、蔥蓮、鳶尾等[7]。通過分析人的行為注記結果可以發現,9月~翌年2月期間游人較少,因為該時間段內植物長勢較凌亂且隨著溫度的降低植物開始枯萎進入休眠期,而春夏兩季隨著植物的交替開花,成為該區域內一年中吸引力最高的時間段。

南門花園下凹式濕地植物群落種植區(建筑半陽生濕地)主要種植玉簪、山菅蘭,觀察分析人的行為注記結果可發現,12月~翌年2月為該區域吸引力最低的時間段,3月吸引力突增達到峰值,其原因可為:山菅蘭的花期為3~7月,玉簪的花期為7~9月,因此在花期之外的秋冬季,植物的長勢也開始變差,吸引力也因此降低。

南門花園傳統地被植物種植區主要成片規則式種植美國薄荷、細葉針茅、松果菊、小兔子狼尾草、假龍頭和過路黃,通過觀察人的行為注記結果可發現,該區域的到訪人數隨著季節變化并不明顯,全年人數較穩定,分析其原因為:在春夏過路黃呈現出與其他植物不同色調的黃綠色,美國薄荷自身產生獨特氣味,細葉針茅展現出獨特的質感,松果菊大量開花;而到了蕭條的秋冬季節,小兔子狼尾草和細葉針茅可以持續保持其特殊的質感,假龍頭開白色花,因此該區域全年的吸引力持續較高。

3.2? ?人的停留偏好性

停留表示暫時留在某處,不繼續前進。包括駐足停留、暫停、停下來與人交談、停留一段時間等情況。偏好是潛藏在人們內在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它是非直觀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有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征。停留偏好性是指公眾停留偏好的統計學特征 [8]。

為了探尋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不同種植區域人的停留偏好性,選取在不同種植區域中駐足停留的人群,整理出每個月份中南門花園不同種植區域1天3個時間段內平均每人停留時長,結合場地內每個月份不同種植區域的植物生長特點,分析其產生原因和到訪游人的內在偏好,進一步分析停留度最高的區域與其他種植區域的差異性,從而找出導致停留性偏好存在差異性的因子,并提取出因子的特點。

通過整理可以發現,在一年中不同的月份游人對場地內產生駐足停留時長較長的區域并不相同,區域中植物本身并無明顯規律性,但可以發現區域中地被植物的生長特性確實有著明顯的規律性。在春季,植物大量開花,因此開花較多的區域游人的停留時長明顯較長,這與植物開花的形態,顏色均無明顯關系,且由于植物體量較小,植物本身之外的因素更加明顯地顯現出來,如容器和土壤覆蓋物。到了夏季,很多植物花期已過,因此在該階段,除了開花這個特性之外,植物的質感與長勢也成為了一個使得游人駐足停留的重要因素。進入秋冬季節之后,大部分植物長勢開始變差,逐漸枯萎,因此在秋冬季依舊開花的植物會成為整個場地中的焦點,除此之外,在植物大面積枯萎凋零的情況下,常綠植物和枝干可以枯而不倒的植物,也會引來游人的長時間駐足觀看,這為今后的設計都帶來了重要的啟發。

3.3? ?植物相關的行為互動

通過讀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視頻錄像可發現,人們與植物產生的互動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路過時匆匆一瞥,駐足停留觀察、拍照、觸摸,俯身嗅氣味,看植物標識牌。其中觀察植物標識牌和學齡前兒童與植物的互動方式具有很強的設計指導性。

場地的西邊設計了介紹南門花園和生境實驗的標識牌,通過讀取視頻錄像可發現,一年四季到訪花園內的人經常對此產生好奇,不同的性別與年齡段均表現出行為的一致性:上前觀望與翻閱標識牌?;▓@本身除了觀賞和游憩功能之外,應該具有較強的科普教育性,南門花園中的生境實驗種植區域區別于傳統的種植方式,更具生態性,因此在后期設計中應加強標識牌的設計與制作,讓更多的人認識生境了解生態,從而參與到與植物的互動中來。

通過觀察錄像,還可發現另一個現象即學齡前兒童在場地內與植物產生的互動行為。學齡前兒童在進入花園之后,并沒有對植物本身的生長特性產生特定的偏好,學齡前兒童更多地在自身演替區(陽生旱地)和傳統地被植物種植區活動,分析其原因為:自生演替區(陽生旱地)和傳統地被植物種植區有小路穿過且道路兩側的植物生長高度與兒童身高相似,可以帶給兒童神秘感,想要探尋未知的心理感受,因此學齡前兒童更偏愛在這2個區域內活動,可以指導今后的設計思路。

在場地內其他生物因子也是影響人行為的一個因素。如場地內的野貓、鳥類或植物周圍的蜜蜂、蝴蝶與昆蟲均是人們駐足停留拍照的吸引要素,八寶景天這種蜜源植物在春夏會大量吸引蜜蜂與蝴蝶,花園內也會有瓢蟲出現,這些生物都大大延長了人們在花園之中的到訪停留時間。

4? ? ?結語

通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南門花園場地中人的行為注記調查研究可以發現,不同的地被植物種植方式產生的空間環境吸引力有所不同。進入場地中的游人對生境營造模式下的地被植物群落和傳統規則式的地被植物群落均產生了行為偏好,生境營造模式下的地被植物群落由于其植物的豐富性、生態性、動態性和其產生的獨特季相景觀吸引大量游人,而傳統規則式的植物群落又由其整齊劃一景觀效果明顯的優勢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設計目標與設計場地,從而選擇出更合適的地被植物種植方式。

若考慮一個場地中地被植物對使用人群產生的更深層影響,通過人的停留偏好結果可以初步得出,不論是何種種植方式、是否開花、植物的質感和冬季景觀成為一個場地是否可以讓使用人群駐足停留的關鍵因素。通過觀察人的行為可以發現,除了地被植物本身的生長態勢之外,標識牌的應用、植物生長容器和土壤覆蓋物也是另外3個重要的因素,如果可以在今后的設計中更加重視這些因素的應用,地被植物景觀設計將會在生態性的基礎上融合并完善。(收稿:2019-12-10)

參考文獻:

[1] Threlfall C G,Mata L,Mackie J A,et al.Increasing biodiversity in urban green s paces through simple vegetation interven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17,54.

[2]劉暉,徐鼎,李莉華,等.西北大中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之生境營造途徑[J].中國園林,2013(3):11-15.

[3]劉暉,李莉華,董蘆笛,等.生境花園:風景園林設計基礎中的實踐教學[J].中國園林,2015,31(05):12-16.

[4]成玉寧.現代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5]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6]劉暉,王晶懋,吳小輝.生境營造的實驗性研究[J].中國園林,2017,33(3):19-23.

[7]李倉拴,劉暉,程愛云,等.尊重自然力啟示下的城市自生群落改良設計實驗[J].風景園林,2018(6).

[8]原滿.基于公眾活動及停留偏好性的城市廣場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南門生境花園
棗樹適應干旱生境研究進展
可愛花園
夜晚的花園
一雙特別的鞋子
做生肖雞
丹陽市南門幼兒園的校舍改造
愛護小花園
金秀瑤族長鼓舞傳承的文化生境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蓮子草與本地種接骨草的光合特性
泉州灣洛陽江口2種紅樹林生境大型底棲動物群落多樣性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