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與技術視角下的公園綠地規劃設計方法

2020-08-28 11:35徐一珉
現代園藝·綜合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工程技術風景園林

徐一珉

摘? ?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城市公園綠地工程項目的效率和品質亟待提高,而規劃設計如何與之協調并相互促進,則成為風景園林師的關注重點。立足社會背景和工程實踐困境,在風景園林“大工程觀”指導下,結合工程倫理學、建筑工程學等相關原理,總結工程與技術視角下的公園綠地規劃設計方法。從公園綠地工程項目的階段、任務組成及流程著手,涵蓋了自項目委托至施工管理的時間維度及總體布局至詳細工程的空間維度,闡明各部分對相應規劃設計策略的影響和要求,并通過對一典型和三復雜工程公園綠地案例的解讀,分析原理及方法在實際規劃設計項目中的運用。

關鍵詞:公園綠地;工程技術;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1? ?概念闡釋

公園綠地工程是指在對各類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基礎上,通過規劃設計、工程手段和藝術方法處理設計(施工)要素,使公園綠地土地實現特定景觀建成環境的技術流程。[1-5]本研究并非是對“工程設計”進行如工程組織、工程圖繪制方法等方法論的優化,而是旨在以工程實踐視角,即在工程項目的任務組成、流程框架中全面理解其對公園綠地規劃設計的訴求,從而啟發規劃設計師的設計思路,這最終也將反哺工程項目實體及其實施過程。

2? ? ?當下需求轉變和面臨的問題

2.1? ?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轉型

伴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集約高效地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創造公園綠地空間,既有公共活力觸媒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又有我國經濟階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城市公園綠地工程項目的品質亟待提高。

2.2? ?規劃設計與工程技術實施相互限制

目前設計市場招投標往往以形式方案為主,忽略結構、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導致工程項目完整性被分割,給方案施工及其它基礎設施配套處理帶來困難,整體工程項目質量下降;而當工程項目作出投資決策后,規劃設計階段是造價制約的關鍵,又由于各規劃設計組成專題間相互矛盾,前期設計無視施工規范或打擦邊球等造成的施工停工、返工,將延長工程周期、提高造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反過來,設計師對工程技術的陌生亦限制了規劃設計水平的發揮并導致方案落地性、實施品質差,出現諸如忽略材料接縫寬度而場地無法銜接、不了解植物根系對土壤厚度需求而配植無法存活等問題。[7-15]

在此背景下,規劃設計如何與工程技術實施協調并相互促進成為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師的關注重點之一。

3? ?公園綠地相關工程技術原理

3.1? ?大工程觀

大工程觀的基本內涵在于“理論與實踐結合”,其外延指現今工程本身“大、復雜、整體、系統”的特質及其折射的“工程主體多元性、工程共同體復雜性、工程倫理學科整體性、掌握知識系統性”,其實質為一種“整體-細化-融合”的工程模式理念。[6]從關注單工程、工程師主體的科學、技術理論發展到多學科、多主體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政治、道德、環境等方面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

3.2? ?工程倫理學

工程倫理學的核心為使工程實踐在倫理道德約束下的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6]在大工程觀視域下,要求工程倫理學在關注工程師個體或團體協會外,還要重視工程相關利益主體及工程共同體其他成員,而與一般職業倫理學相比,其更加重視具體實踐環節的價值判斷和操作過程。其中對設計師要求學習基礎工程技術;與其他主體進行角色互換,通過交往理性彌補工具理性的不足;熟悉和參與完整的項目生命周期,正視工程風險與利益分配問題等。

3.3? ?工程管理學

工程活動不僅受到工程理念、決策設計、構建、組織運行等過程的支配,也關系到資源、材料、資金、人力、土地、環境和信息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如何有效地利用各類資源,實現在一定邊界條件下的綜合集成和多目標優化是工程管理學的核心。規劃設計師是否對施工造價、人員配備有所把握,是否對場地現狀資源條件的充分利用有所規劃,都體現在設計形式、材料的選取,豎向土方的平衡等方面。

3.4? ?建筑工程學

建筑工程學主要涉及建筑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建筑力學、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地基與基礎、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建筑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7]其對園林構筑、建筑物,涉及地下空間(地下交通、覆土建筑等)的公園綠地的規劃設計尤其具有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3.5? ?其余技術原理

基本公園綠地工程技術有土建施工技術、園路鋪裝技術、苗木種植技術、假山疊造技術等。GIS等數字技術主要是工具效率的提升,以及對規劃設計的精準性進行保障,但并非對規劃設計價值觀的影響。與特定公園綠地類型規劃設計息息相關的人工濕地技術、土壤修復技術等,部分將具體結合復雜工程公園綠地案例闡述。

4? ? ?公園綠地工程組成及規劃設計方法

4.1? ?方法總述

工程項目對各項技術的整合和優選,對各個部門的協調和平衡,對相關法規、政策、規范的遵守,對成本和收益(物質的、非物質的)的衡量和控制,都影響或約束著規劃設計方案的制定。規劃設計師應具備從完整工程視角看待方案并作出設計決策的能力,這要求其從公園綠地工程項目的階段、任務專項組成及流程著手,涵蓋了項目委托至施工管理的時間維度及總體布局至詳細工程的空間維度,分析工程項目各部分對相應規劃設計策略的影響和要求。

4.2? ?任務書及前期調研策劃階段

4.2.1? 明確委托要求。明確項目的建設目的,充分了解設計委托方的具體要求,分析當前市場(公眾)需求,有重點地進行方案設計。在前期溝通中,應當確定工程周期以及大體資金投入,預估項目施工等階段造價,掌握好規劃設計方案與投資的關系。以文字和說明文件擬定調研分析內容和初步設計計劃。

4.2.2? 規劃設計依據(法規政策、技術規范)。為保證工程的合理有序、防止反復或審核失敗而影響整個項目的運行,需在規劃設計前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標準和規范進行確認,如各地綠地設計規范、專類公園設計規范、地下空間開發標準、抗震標準等的不同,從而在設計時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處理變量,防止因設計審核問題耽誤工程順利開工。

4.2.3? 基地調研分析。地域性氣候、地理條件,甚至如南方、北方在活動習慣上的差異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其中部分是剛性的施工條件不匹配,如北方冬季溫度過低而導致部分材料易碎裂而無法切割,場地土壤類型結構限制地形改造的廣度與強度等;還有如對使用主體需求了解不充分而導致沖突,使項目無法推進。這在西方國家多有發生且民眾組織化(如“哈德遜之友”),最終將社區參與納入規劃建設項目法規體系,保障設計師與民眾、政府的溝通,這除了是城市建設“以人為本”社會價值的進一步實現外,亦是大工程觀視域下工程倫理的要求。同時,需了解場地所處地區發展方向、鄰近用地現狀功能和發展以及包括交通、管線、水系等一系列情況,以確保工程項目未來建設的可操作性和功能使用的前瞻性。[2]其中交通包含場地與主要道路的距離、連接方式、主要道路交通量等等,以指導后續公園綠地的入口選擇、人流組織與疏散、設施量的布局等等。

4.3? ?總體工程組成及規劃設計方法

4.3.1? 總體布局??傮w布局是在工程組成中對技術性、功能性應用要求最為綜合的部分,缺乏工程意識將導致總體布局“景觀方案平面形式化”。明確功能分區、空間結構、流線組織、視覺焦點廊道等結構性布局,綜合平衡功能、道路、豎向、綠化、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游賞和文化內涵等多因子關系,對它們的布局形式、內容及其間組合關系進行量化規劃設計。在此過程中,需注意坐標體系的統一、場地和道路紅線范圍,以及設計避開或適當遮擋、后續美化處理地下車庫通風口、消防登高場地等要素。

4.3.2? 豎向與土方工程。地形豎向可為給排水、綠化、構筑等工程組成專項創造工程條件,如合理組織排水,提供不同綠化植被的栽植條件,有效組織土方調配等。設計師需熟悉不同坡度范圍土地所適宜營造的景觀,如10%~25%中坡地順等高線可布置狹長水體,對營造大面積草坡或景觀林地無限制等;意識到不同性質土壤對植物配置的影響,如紅、黃壤適宜喜酸性喬灌木或地被的生長等;以及地形塑造材料的基本類型和特征,如單純用土營造則在設計時需根據土壤安息角進行計算?,F空間資源緊張,立體化建設是大勢所趨,公園綠地以下常被用作地下車庫、地下商業空間等。而由于地下空間頂板承載力的限制,一方面要求設計師在此類場地謹慎“山水林泉”的豐富地形地貌設計;另一方面可采用技術處理如通過陶粒層和磚混結構結合,再堆土造地景,以保障安全和美觀,運用GRC復膜石(新型假山制作材料)等新材料技術可大幅減輕荷載,也減少了因自然山石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16]

4.3.3? 道路工程。公園綠地道路除承擔游人游覽與引導外,部分需承載后勤維護、管理運輸、安全消防等職能,需考慮這些職能對道路交通量、道路承載強度的要求,同時綜合場地現狀及未來豎向、匯水條件等,控制道路與建筑設施、場地關系,確定環狀、帶狀、枝狀或混合的道路布局結構,劃分道路等級,進而將影響后續鋪裝材料的選擇。

公園綠地道路的平面線型相較城市道路而言,常由直線和曲線共同組成,而其又需滿足以上職能的行車需求,故道路設計除據景觀單元組織安排外,曲線及直線轉折處的弧線半徑需滿足R=V2/127(U±i)(其中R:平曲線半徑;V:車行速度;U:路面橫向摩擦系數;i:道路橫向坡度);步行道曲線半徑則可根據地形確定,一般不小于2m。此外,道路與豎向2個工程專項易欠缺配合而造成矛盾,公園綠地道路縱向坡度較大而坡長又超過限制時,應在坡路中插入坡度不大于3.0%的平緩坡段或一到數個轉換平臺;道路臺階設置需2級以上,且相較建筑室內臺階降低踢板高度、加寬踏板寬度。[2]最后,部分道路應設置路緣石、邊溝于道路兩側。

4.3.4? 綠化工程。植物的生長特性決定了其與硬質景觀的不同,其景觀效果通常須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形成,并需要長效的維護才能得以保持。因此,在種植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植被景觀的特性,以及與當地地理、氣候契合的本土植被選用原則,綜合預算控制需要,使綠化工程規劃、設計及植物種類、苗木規格選擇具備良好的養護與管理特性。

綠化工程往往和豎向與土方工程關聯密切,土壤性質指向植被適宜生長的酸堿度、植被對干旱潮濕環境的適應程度,土坡坡度也對此有所影響;而土壤、種植池深度也限制了不同長度根系的植物配置。

4.3.5? 照明工程。照明形式的選用和布局位置多由于使用、造景需求,工程方面的影響限于造價、施工工藝要求上。

4.3.6? 基礎設施工程。公園綠地工程所涉及基礎設施工程主要有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和電力工程。設計師在配置水景(需補充或循環用水)、綠化(需澆灌)時應考慮景觀給水工程所采用的方式,如是否可從城市給水管網系統中直接引用,或是取用場地地下水或收集地表水作為水源,又或是設計兒童戲水池等對水質要求相對高的場地是否需納入凈水工程及相應設施??傮w場地布局將影響給水管網布局形式(樹枝狀、環狀、平行魚骨狀管網),亦影響工程耗用管材、建設費用等。

匯集天然降水的景觀地形、戲水池等用水游樂設施、餐飲服務衛生設施,這些要素的布置和形式將影響排水工程的種類(直接排放于自然河流、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收集并利用),排放方式(地形排水、管渠排水),排水管網布局形式等。為了通暢有效地組織地表排水,并防止地表徑流過大而造成對地面的沖刷破壞,應多通過豎向設計來控制地表徑流,綜合考慮地形坡度、坡長、坡向、護坡等設計。此外,對截水溝、排水明渠等排水設施進行設計有利于提高景觀整體性、品質感。

4.4? ?詳細工程組成及規劃設計方法

總體方案設計完成后應協同工程委托方商議,綜合水電等專業要求、公園綠地運營管理方安防要求等等,調整、修改并最終確定方案,而后進行局部詳細設計,包括準確的構筑形狀、尺寸、材料的確定。

4.4.1? 景觀建筑與構筑物、小品工程。景觀建筑與構筑物需綜合考慮基地地形地質條件、交通環境等規劃布局其空間組成,充分解析不同類型建筑與構筑物的構成模式,使形式、選材和功能結構相協調,選用木、竹、茅草等自然材料時應特別考慮其維護成本,不宜用于氣候潮濕地區。

擋土墻、水閘、排水泵站等安全與功用類構筑物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其結構安全、工藝流程等功能要求,而景觀往往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在布局和選擇該類建筑位置時,既需要考慮設施的便捷運輸與維修,同時也要考慮如何限制游人的接近。[2]而現今多有設計師設計擋土墻時將關注重點放在形式的新穎美觀上,可謂本末倒置。

4.4.2? 水景工程。水景設計往往需要配備諸如循環、過濾、照明設備等的安裝與操作空間,合理選用蓄水材料和細部設計以防滲水。設計湖泊或水池時應判斷地下水位與池底高度關系,是否采用或采用何種防滲處理,或將對水景效果產生影響;鏡面水池的設計需考慮當地降水條件和溢流措施。人工溪流的設計應根據溪流起終點的豎向高差、水量、流速等,結合游路、休憩場地,確定整體形態與走向,并根據水體流速控制(或造景)需要改變溪流斷面、安置隔水石、栽植綠化等。落水的設計宜設置臺階式、自然式等承瀑臺以消減落水勢能對落水池的破壞。

水岸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基地的土質狀況、氣候變化尤其是水體的漲落幅度、施工工藝水平等,根據水岸斷面形式與高度要求,確定合適的駁岸或護坡的材料及做法。一般水岸坡度大于45°時選用駁岸,否則多選用護坡。駁岸類型中規則式駁岸在施工技術上要求較高。易受侵蝕的堤岸宜用亂石護坡,氣候溫暖地區的短坡則宜用混凝土澆筑護坡。

4.4.3? 鋪裝工程。功能相異的場地、等級不同的道路對承載力、耐久性的要求不同,選用的鋪裝材質不同,所能做的表面設計處理也不同。如混凝土因其造價低、施工性好,是園路與各類景觀場地最常用的基層材料,表面設計處理除可直接抹平、拉道、拉毛外,可采用水磨、仿石壓花、水洗小礫石等面層處理,也可采用由混凝土制成的道磚、預制板材等進行表面鋪貼,同時還可將磚、花磚、地磚、天然石材、合成樹脂等作為面層材料。由于混凝土在凝固后具有較強的剛性,缺乏延展性,當基層采用混凝土材料時,需設計變形縫;[2]木板施工造價、工藝要求高,路面厚度和龍骨距離需根據場地荷載確定,并在設計時給底部預留一定空間以便排水,防止雨水滯留腐蝕木板;又有石料錯縫、對縫鋪砌方式對設計效果產生影響。

4.4.4? 實施階段。根據所設計的方案,結合各工種的要求分別繪制出能具體、準確地指導施工的各種圖紙,清楚地表示出各項設計內容的尺寸、位置、形狀、材料、種類、數量、色彩以及構造、結構。同時加強與施工方的交流,由于施工方臨場經驗的豐富,其在施工圖繪制甚至方案設計過程中的適度介入可對方案中各組成部分進行可操作性預估,及時調整不合理節點[9],保障規劃設計能落實到實際實施項目中。

此外,廣義公園綠地工程應包含方案施工結束后的使用維護階段,對運維成本的考量與否亦是設計師工程綜合能力的體現。部分原則已在上述各工程專項中提及,而整體設計風格方面則有某些設計師在市場炒作某一設計風格時無法保持冷靜,設計如“日式園林”風格,雖形式受業主偏愛而實際運維成本極高,作為公共公園綠地則尤其無力維持,最終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5? ? ?案例解讀

5.1? 典型工程公園綠地案例

政民路、淞滬路濱河綠地總體布局主要以平行河流的濱水走廊和與之垂直相交于下沉廣場的主道路構成T字結構,由主道路軸線分支至各活動場地、建筑以及地下出入口。

豎向設計主要由于防汛功能、親水要求、原濱水地形和排水需求塑造雙坡型臺階式場地,場地豎向與道路高程協調良好,可以看到道路臺階與綠化咬合緊密。但道路和草坪邊緣交界處未作路緣石等設計處理,導致部分草坪因行人踩踏而僅剩裸露土壤。

排水采用自然排放和管渠排放2種方式,自然排放通過場地坡度設計匯至河道,管渠排放雨水口散布于主要水平向道路上以及建筑、地下車庫入口處,但并未作景觀化處理,且可通過其與道路關系混亂而隨意、不設排水明渠看出設計師并未對管網排水工程、及其與道路工程的協調多作考量。

綠化設計由于場地下方為停車場及地下商業空間,喬木規格相對較小,以小喬木與灌木、灌木造景為主。

鋪裝設計共5種(不計入規格變化),可行車場地及道路采用混凝土、料石、瀝青,人行則采用木板、道磚、小料石。場地內相同形式的臺階鋪砌方式既有對縫又有錯縫,垂直電梯外坡道鋪裝尺寸混亂,轉角出現小塊梯形面磚,可看出設計時并未從施工角度考慮鋪裝設計,導致形式不統一。

5.2? ?復雜工程公園綠地案例

復雜工程要求設計師對技術、設備的選擇構思及其在方案設計中的應用,甚或工程實施模擬,都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且由于復雜公園綠地工程項目類型的多樣(如濕地公園工程、棕地治理工程、城市農業工程等)[17],技術手段、設計策略相應呈現專類化、多學科交叉的特質。

5.2.1? Fresh Kills公園(垃圾填埋場改造公園)。隨著后工業時代城市工業用地轉型,有大量棕地需承載綠化功能,而過去通常以水泥等材料覆蓋污染地、在第二基礎上再覆新土的做法不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且往往阻隔了原生地脈的再生及本土物種的再興。紐約斯塔滕島Fresh Kills公園的設計競賽和工程實施揭示了以上原則,并提供了規劃設計與公園建設工程、原功能收尾工程(垃圾填埋場關停工程)相互配合的示范。

由于Fresh Kills垃圾填埋場的關閉有許多基礎工程措施需實施,公園改造長達30年,對填埋場清退、土壤修復、公園建設等各項任務的綜合考量使JCFO在競賽中取得了絕對優勢。其方案沒有固定的形式或建筑構筑,以自然過程這種景觀變遷內部的價值為基礎,保留特定的流動性,利用植被對環境持續變化的適應和回應能力,構建場地生態恢復和景觀更新的框架,靈活應對清退工程的階段性需求以及新的社會、生活要求,具體如結合清退區域時序和周邊社區情況置入觸媒(先期植物和人群活動),通過垃圾山處理工程的視覺化呈現營造大地景觀,通過催化輪栽技術和帶狀耕作法塑造土壤修復工程的標示景觀……,并在此過程中為場地長期發展提供助力。

工廠、垃圾填埋場的關停往往需歷經數年,土地改造、公園建設應與之協同進行。這需政府城市更新政策的優化、公園綠地規劃對此類土地的前瞻性考量,以及公園綠地設計對工程系統的把握。

5.2.2? 古猗園(古典園林改造公園)。古猗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名“猗園”,2006~2009年實施全面規劃和改造工程。園中因長期以普通公園身份對外開放,多有修繕和擴建,園中存在大量鋼砼結構的仿古構筑,與古典風格不符,但推倒重來在經濟、操作程序上難以實施,最終折中保留建筑結構而對地坪、門洞、花窗等古典工藝和構造方法重新規劃設計。改造和新建設計延續和強化古典意象,同時結合現代新技術、新材料增添內涵,如設計師按月球四季運動軌跡,根據地形特征精心計算觀月最佳點,重建歷史記載的繪月廊;又有新建片區“青清園”延伸古園“綠竹猗猗”意旨,所植竹類除明代老園便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增加小琴絲竹、鳳尾竹、黃金間碧玉竹、孝順竹、哺雞竹、龜甲竹、羅漢竹等品種,使古猗園成為了上海觀賞竹品種最為豐富之地。此外,古典園林往往駁岸蜿蜒曲折又不宜修改,大量植物殘體會因不易流轉而在沿岸腐爛,古猗園除采用化學、微生物技術外,在部分駁岸設計寬約1m的挺水植物帶以攔截污染物,以綠化設計彌補凈水工程的實施困難。

在公園綠地體系隨社會、生態要求不斷增長而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復合歷史意涵的古典園林也成為城市公園綠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古典園林的保護和因市民使用所需必要現代化的建設對改擴建工程造成相當的難度,需要由規劃設計策略進行協調,除上述古猗園工程涉及外,還有如在古橋側設計與之相協調(風貌和結構)的新橋,以解決古橋承載力不足但不可拆除重建的問題,在游廊頂部設計隱藏式結構安置制冷設施,以供夏季游人休憩需要等等。

5.2.3? 后灘公園(濕地公園)[20]。后灘公園核心為1條1km帶狀、具有水凈化功能的人工濕地系統,將來自黃浦江的劣五類水轉化為三類水。其帶狀的總體布局、內河+梯田的主要設計形式語匯與人工濕地技術相輔相成,一方面為技術所需連續的、不同深度和不同群落的濕地凈化池的設置創造空間,另一方面梯田形式使內外水灘地間通過潮水漲落、自然滲濾進行聯系,為凈水工程提供自然動力。此外,公園設計了一個長近2km的狹長幽谷空間,巧妙地解決了防洪工程問題。

6? ? ?結語

在綠色城市、可持續城市建設背景下,公園綠地工程在城市建設工程項目中將愈加受到重視,且其中復雜工程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為確保其品質的提升跟上數量的增長,并打破目前規劃設計與工程技術實施相互限制的困境,規劃設計師應從工程與技術視角審視規劃設計方案,這也是其在工程項目中掌握主動權和發揮更大效力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孟兆禎.風景園林工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2]李瑞冬.景觀工程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王良桂.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4]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第3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5]Steven Strom, Kurt Nathan, Jake Woland. Site engineering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M].2013.

[6]徐生雄.大工程觀視域下工程倫理原則和規范思考[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7.

[7]盧文龍.現代園林工程管理調查研究——以上海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8]曹弘哲.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的誤區與啟示[J].中國園林,2009,25(8):39-41.

[9]沈曉蔚.論園林景觀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價值體現——以南濱江貫通項目為例[J].中外建筑.2019(2).

[10]賈虎.園林綠化工程差別化管理[J].中國園林,2009,25(12).

[11]蘇繼華.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與管理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5):12.

[12]郭斌.園林建筑工程特點分析及工程管理[J].建筑技術開發,2018(9).

[13]黃迪君.淺談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與質量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1(8):169-170.

[14]林廣思.風景園林工程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編制概述[J].中國園林,2010,26(3):81-84.

[15]雷燕峰.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3).

[16]吳桂昌,黃德斌,何衍平.論園林工程技術管理與境外設計落地[J].中國園林,2010,26(7):54-56.

[17]周聰惠,金云峰,李瑞冬.從《華盛頓協議》談風景園林工程技術教育[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2013.

[18]金云峰,劉頌,李瑞冬.風景園林工程技術學科發展與教學研究[J].廣東園林,2014(6).

[19]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 Recreation:Fresh Kills Park [EB/OL].https://www.nycgovparks.org/park-features/freshkills-park.

[20]俞孔堅. 后灘公園:景觀作為生命系統[J]. 建設科技,2010(11):26-31.

猜你喜歡
工程技術風景園林
試析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
歡迎訂閱2023年《風景園林》
工程技術矩陣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高速鐵路鋪軌工程技術探討
風景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中常見問題思考
GIS相關軟件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
探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構成藝術的應用
試析風景園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應用
對磁浮工程技術的一些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