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

2020-09-10 07:55辛一凡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愛國主義大學生

摘要: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規律,“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本課程要求學生懂得中國的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

關鍵詞:大學生;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愛國主義

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功能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各條戰線的生力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了肩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必須了解中國的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應當了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這門課程的重點要求和任務。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二、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增加愛國主義教育

第1、探索當代青年學生的特點 。

用歷史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已經成為我國的優良傳統,而“綱要”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自 2006 年開設“綱要”課程以來,“綱要”課就逐漸變成了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所以必須要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重點放在“綱要”課教學中。這不僅有利于在“綱要”課的教學中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更有利于在新形勢下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要想使愛國主義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才能更好的上好“綱要”課,更好的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探索出新的渠道。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也就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形成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

筆者通過與當代大學生的接觸發現,他們的總體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高、大、快、強”。其中的“高”指的就是他們的思想開放程度高;所謂“大”就是指他的掌握信息量大;所謂“快”就是指他的思想更新速度快;所謂“強”就是指他的獨立意識強。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青年學生對政治需求更加具體化,對文化需求更加多樣化,對成功的需要更加現實化,對社會需求更加便利化。

因此,我們在當今這個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社會中,在“綱要”課的教學中抓住一切有利機會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們不愿接受死板教條的灌輸式教育,他們喜歡展示自己獨立思維的能力,并且通過爭論和碰撞形成思想的火花。這就要求“綱要”課程的教育工作者采多種途徑,轉換教學方法,從而培養他們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懷。并在學習近現代史的過程中增強這一代青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自覺學習,主動參與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所以在“綱要”課的教學中應不斷拓寬深化當代大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這是加強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環節。

第二、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的能力

“綱要”課程作為高校中一門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必修課,要按照中宣部“05”方案中的要求,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質有水平的“綱要”教師隊伍?!?5”方案中明確提出,“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笨梢?,作為“綱要”課的教育工作者,不僅僅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講授中國近現代的歷史,還要成為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的宣講師,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不斷加強“綱要”課程的師資隊伍力量,加強專業知識,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提高科研和教學能力,才能成為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修養、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合格教師。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要使高等學校制定出有重點、梯度式的教師培訓規劃和體系,使教師的培訓工作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去。要開展課前培訓和課后反思培訓,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各項培訓活動當中。

其次,努力鉆研教育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要充分遵循教材的基本原則,使文字性的教材轉變為生動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做到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熱點問題融會貫通,重點問題精辟講解。要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出發,不斷摸索和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真正探索出符合教育和教學規律,并且貼近大學生思想特點的教學方法,避免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采用啟發式、交流式、案例式、互動式、研討式等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最后,要不斷開展繼續教育,整體提高教師素質。各高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繼續教育計劃,以教師在職學習為主,以教師通過脫產或半脫產進修為輔,并適當的安排名師講座,科研成果學術交流等有效形式,要鼓勵支持教師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從而更好地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爭取經過幾年連續的努力,能夠使全國高校的“綱要”課教師隊伍的素質有整體性的大幅度提高。

總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開設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只有《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育者不斷探索出新途徑和方才,使其教學真正的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特點,才能讓大學生自覺學習歷史知識,將愛國主義情感內化為提高自身素質的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編寫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

[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年

作者簡介:

辛一凡(1989年-),男,陜西寶雞人,渭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歷史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研究。

項目基金:渭南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G201940);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愛國主義大學生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