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作文如何滲透核心素養指導策略探究

2020-09-10 08:26王詩婷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作文寫作小學語文教學

王詩婷

摘要:語文寫作是對于學生文學素質、表達能力、創作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對于學習能力水平、語文能力都還處于發展初期的小學生而言,其在作文學習中的積極性不足、學習效果較弱,使得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本文的研究中,從學生與教師層面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相關現狀,并提出了相關的創新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

在小學課程教學中,從單一化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以適應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的發展目標。語文課程作為小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新課程改革中也在不斷地調整與創新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小學語文的具體教學模塊中,作文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作文寫作是對于學生文學素質、表達能力、創作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但對于學習能力水平、語文能力都還處于發展初期的小學生而言,其在作文學習中的積極性不足、學習效果較弱,使得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創新作文寫作的教學方法非常必要。在本文的研究中,針對當前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創新進行相應的研究。

一、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層面

在當前的小學課程教學中,小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處于發展的階段,無論是語言的表達能力、書寫能力、創作能力都正處于從幼兒階段逐漸向小學階段進行過度的早期過程中。一方面,小學生自身的所見所聞有限,對于生活的感悟能力不足,心智發育也還不夠成熟,思維能力較為散亂。完整的作文寫作結構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這造成了部分的小學生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才能夠勉強接受小學語文中的作文教學活動。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往往會出現為了適應作文儲備不足,基礎較弱的學生,作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寫作只能夠停留在內容空洞、表達方式簡單、缺乏真情實意的泛泛而言中。由于學生層面上的學習能力不足,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中,對于題目的選擇往往會選擇較為通用與基礎的題目,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通過互聯網尋找相似的范文進行模仿學習,導致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教師層面

由于學生層面的作文能力基礎不足,限制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教學方法開展。作文教學是一項集中了多種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重要教學活動,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素材、寫作方法等方面的多元引導,針對學生的整體發展進行全面的活動教學。但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層面在作文教學的活動安排中,依然采用較為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建立在應試教學基礎上的單一教學模式,缺乏對于學生作文素養的培養,這也是造成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內容空洞、缺乏情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創建多元化習作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當中。不能夠單純為了習作而一直講述習作知識。還需要重視引導學生思考,訓練其思維能力。一篇高質量的作文不可能是混亂無序的套話。一定有其內在邏輯與思想內核,因此寫作也并不是單純的“寫”的過程.而是對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全方位呈現。其中,思維能力直接影響文本走向與可讀性.表達能力則是思維能力的外在呈現方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高年級階段的習作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靈活變換角度去思考習作主題,為其創建更寬闊的思維空間。致力于提高學生思考能力。比如,在學習完《少年閏土》這篇文章之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嘗試著從“閏土”的視角去描寫自己少年時代的見聞趣事與感受:教師也可在習作課堂教學中開展演講、辯論、小組成語接龍競賽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與他人交流中積極思考。以此去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慢慢地讓他們在習作中的思考與表達更加有條理、有邏輯.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思考與描寫同一件事物。

三、提供學生感興趣的習作主題

部分學生在寫作時會感到非常茫然,不知從何下筆,但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任務,不得不東拼西湊、胡寫一通。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很多時候需要教師對習作要求及評價標準進行反思。比如,部分教師經常引導學生在文章中要表達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正能量。但是這種生活感缺失的內容屬于強加給學生的思想。久而久之學生對立意的理解會更加機械與表面。進而為了體現這些空洞立意而試圖編造事件,寫出一堆空話、套話。由此可見,如果學生對生活沒有認真且深刻的觀察。自然不會有深度思考,又何來真實情感表達呢?寫作一定是心有所想而進行的書面表達。所以必須充滿真情實感.不能是無病呻吟與胡編亂造。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在寫作中把握“真”的準則。寫出內心的真實想法,用書面語言去表達喜怒哀樂,至于文體、規范等方面可不做太多要求。比如,教師可更多為學生提供《成長的煩惱》《最喜歡的小動物》等貼近學生生活、感興趣的習作話題,讓他們能夠結合自己的體驗去思考,寫出更多具有個人色彩的內容。進而積極主動地去表達。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學生的謀篇布局、寫作手法等進行指導。自然而然能夠提高文章質量。

四、豐富寫作的素材

只有具有一定的積累,寫作教學才會更加順利。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加強對生活的體驗。從不同的渠道能夠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寫作材料大多數都來自大自然。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體驗自然,讓學生能夠走進大自然,感受祖國的美好。例如:在春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氣息。另外,在家庭中.學生要留心觀察家庭生活,例如,親戚之間的來往,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等,能夠增加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學校的生活獲取相關的素材,例如,和同學之間的友情,和教師之間的師情,學校中的各類互動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積累素材的途徑。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指導學生觀察的方式。第一.觀察需要仔細和全面.學生的直覺感悟不夠細致。因此在觀察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觀察。第二,觀察的目的一定要明確。對于學生的生活,教師要有的放矢地進行開展,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的去觀察實際生活。觀察的過程是由順序的,可以根據實踐的變化,空間的方位,景物的觀察書序等,這樣能夠提供觀察的效率。第三,學生在觀察中要進行比較,通過對同類事物的觀察,比較異同.讓學生能夠對觀察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四.在觀察的時候,學生可以利用聯想的方式,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思路,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這樣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占據主導的地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生活的實踐中能夠豐富自身的素材,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志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仿寫訓練探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2):72-74.

[2]孫世梅.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沈董美.思維導圖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4]喻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作文寫作小學語文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通過多元調動引導學生以手寫心的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初中一年級新生作文寫作教學的幾點建議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基本策略分析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