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舞蹈藝術源流與特質探析

2020-09-10 08:26潘亦情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舞蹈藝術新媒體

潘亦情

摘要:新媒體舞蹈是進入新時期以來,舞蹈藝術與媒體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新形式。在真實生活中,新媒體舞蹈是舞蹈藝術充分利用媒體技術而展現其旺盛生命力的一種藝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屬于舞蹈藝術通過電視、電影、網絡等各種新媒體技術進行創新的過程。在此意義上可以認為,新媒體舞蹈是舞蹈、電視、電影等形態的結合體。

關鍵詞:新媒體;舞蹈藝術;源流與特質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更新,我國新媒體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其迅猛發展為藝術創新插上了再次騰飛的翅膀。到目前為止,傳統意義上的舞蹈藝術已與廣大觀眾的收視需求相分離,不能適應時代的快速發展。世界不同國家涌現出舞蹈與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新項目,新媒體舞蹈創作由此誕生。對新媒體舞蹈創作進行深入探索與分析,發現其包含著豐富的理論內容與實際意義。

一、新媒體舞蹈的出現

新媒體舞蹈最早出現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現代舞代表肯寧漢、作曲家凱奇、藝術家羅伯特等三人致力于多媒體表演藝術的研究,羅伯特的研究成果最為引人關注。1966年,三人在紐約舉辦了一場跨界藝術實踐活動,大量新媒體舞蹈代表人物參加了此次活動,如切爾茲與德博拉,二人均參與了“觀念舞蹈”的創作與環境設計[1]。此次活動中,羅伯特主要承擔場景設計與技術選擇,在引入聲音傳感球拍與紅外線投影技術的情況下,活動現場完全被復雜線路與影像所覆蓋,展現了一個美妙絕倫的多媒體表演空間。自此,跨界實踐迅速進入新媒體藝術界。

大量多媒體表演藝術實踐在新媒體舞蹈藝術創作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2002年,切爾茲在紐約制作了一臺新媒體舞蹈晚會,主要內容是三段相對獨立的舞蹈,并一舉獲得巨大成功,被人們一致推崇為當代新媒體舞蹈藝術的杰出成果。其不但展現了劇場舞蹈與媒體技術的完美結合,而且也對外展示了新時期媒體技術在舞蹈藝術中的作用。第一段獨舞強調現場表演,媒體技術起到了渲染的作用。第二段獨舞充分展現了人與影的交互,借助錄像手段與投影方法,形象再現了舞蹈表演者現場與青年時期的影像投影互動。第三段獨舞則以多媒體技術為主,是舞臺與電影、表演與造型的融合體。表演者一身黑衣,在變化萬端的黑白銀幕間緩緩起舞,如同一幀幀不斷活動的黑白畫面。

二、新媒體舞蹈藝術的獨立性

隨著影視技術的不斷更新、設備先進程度的日益改善、實用性能的不斷提升,大量舞蹈部門對影像攝制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大量舞蹈家利用電影攝像技術重新組合藝術作品,借助電影錄制技術保留了數不勝數的舞蹈影像資料。為后期開展影像技術創造夯實了根基。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電影技術中的保留、創新、引導等各項功能日益完善,出現了原創作品影像數據庫與原創作品錄像資料庫,由此表明舞蹈藝術攝錄技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再有,在錄像技術進入千家萬戶的同時,各家舞蹈團體、劇院、圖書館等均創建了舞蹈影像資料庫[2]。當前,雖然舞蹈影像攝制依然在舞蹈文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舞蹈電影”“錄像舞蹈”等新形式已進入人們的視野。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輕型攝像機的出現,錄像舞蹈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時機。在數字攝錄機日益普及的形勢下,個人化錄像藝術迅速進入人們的尋常生活。舞蹈創作人員、演出人員、工作人員均可借助手中的錄像與投影設備為其表演添光增彩。在以前的錄像藝術創作過程中,電視報道、借助錄像技術記錄與處理的各種影像資料融合在一起,不但滿足了現代人的收視需求,而且也正確評價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與傳統意義上的錄像舞蹈不同,此時的錄像舞蹈更強調時間與時空關系的表現。其表現手段更加重視應用雕塑、環境、裝置、錄像等各種因素的交互功能。

三、電視舞蹈節目的推動作用

在紛繁復雜的錄播活動中,電視舞蹈制作日益成熟,第一,電視演播室雖然空間較小,但其依然可以作為舞蹈表演的環境,舞蹈者要逐步適應這種新型的舞蹈表演空間,表明為了吸引大量觀眾而出現的電視舞蹈表演藝術成為時代主流。第二,舞蹈表演收視者成為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諸多編導必須為了吸引大量觀眾而進行舞蹈創作,等同于錄像舞蹈的電視舞蹈藝術得到了快速發展[3]。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電視技術的快速更新促使劇場舞蹈出現在觀眾面前。在歐洲發達國家當中,大量舞蹈作品專門針對電視而創作。如《綠酒杯中的紅酒》則表現搶眼。其利用繪畫作為重點舞臺設計,舞蹈表演者在繪畫當中翩翩起舞,如同紅酒在綠色的酒杯中慢慢搖動,創造出舞臺與舞蹈均不能達到的藝術效果。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大量電視臺專門推出電視舞蹈節目,專為電視播出而創作的實驗性舞蹈以每周一次的頻率與觀眾見面。

在此需要強調的是,豐富多彩的電視舞蹈在吸引舞蹈觀眾、傳播舞蹈文化、創造舞蹈名人等各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數不勝數的舞臺舞蹈作品利用電視技術來到廣大觀眾身邊,大量舞蹈名人亦憑借電視欄目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4]。為了迎合觀眾需求,大量舞蹈紀錄片進入轉型階段,將大量舞蹈表演者的日常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借助大眾傳媒這一特殊功能,觀眾實現了與舞蹈藝術的近距離接觸。當前,觀眾要想擁有一部舞蹈作品輕而易舉,雖然這些舞蹈作品只是屏幕中的舞蹈。

四、舞蹈自身魅力的展現

隨著歌舞片的逐步成熟,電影中的舞蹈表演展現出不可比擬的影響力。諸多歌舞片創作實踐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而且形象展現了舞蹈藝術的強大魅力。第一,在金凱利的舞蹈電影作品中,自不同角度表演的舞蹈鏡頭借助視聽蒙太奇的方式不斷組合成新形式,促使舞蹈表演者的動作與新時代觀眾的收視需求更加契合,因此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這種充分利用舞蹈鏡頭的方法使舞蹈本身的形象美得到了完美詮釋[5]。第二,大量舞蹈表演者的生活故事為鏡頭舞蹈提供了豐富素材。舞蹈藝術借助屏幕不但表現得自然流暢,而且創作出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與形態各異的人物形象。如《轉折點》《名譽》等。

在歌舞片與舞蹈故事片憑借自身優勢迅速搶占藝術市場的過程中,為了吸引諸多觀眾而創作的各類舞蹈劇已悄然出現,此類作品大多表現為時間較短的實驗影片,當然也包括少量的長篇電影舞蹈,其完全依靠屏幕環境而存在,不能完全創造出舞臺效果。如《貝特利克斯陶器的傳說》,則是一部不能脫離屏幕氛圍而創作的芭蕾舞劇,其于1992年搖身一變走上舞臺后,收到的效果卻大打折扣,讓很多人大失所望。這種現象表明新媒體舞蹈藝術只限于屏幕或其它新媒體環境,是一種較為獨立的藝術形式。

在數字技術進入社會各個領域的過程中,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更新,結合各種電子數據庫的組建,為新媒體舞蹈藝術的再次騰飛提供了無限可能。關于新媒體舞蹈藝術的研究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將繼續,大量問題依然等待有識之士進行探索,如表演藝術中融入多媒體手段、電子媒介轉變為現場藝術表現手段、舞臺與屏幕的深入交融等,希望本文為后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姍.新媒體背景下舞蹈傳播與產業發展探析[J].參花(上).2019(11).

[2]王茜.新媒體舞蹈的問題與對策[J]. 藝術評鑒.2019(18).

[3]莊園.新媒體舞蹈背景下中國傳統舞蹈的海外傳播[J].傳媒論壇.2019(19).

[4]李然.新媒體時代下對湖北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07).

[5]王君莉.論芭蕾舞的藝術審美表現力[J].傳播力研究.2018(13).

猜你喜歡
舞蹈藝術新媒體
舞蹈藝術中形式美的思考
探析舞蹈評論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論明朝時代舞蹈藝術特點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舞蹈藝術與身體的審美關系芻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新招數化解新難題:新媒體環境下防止報道差錯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