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越邊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會認同問題研究

2020-09-12 14:29梁霄楠
中文信息 2020年8期
關鍵詞:社會認同

摘?要:長期以來,中越邊境跨境婚姻夫妻中部分夫妻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并未進行婚姻登記,此類家庭的子女雖然出生和成長在中國,但是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在其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受到兩國社會文化差異影響,對自我身份的模糊認識出現了社會認同問題。為了維護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本文以崇左市中越邊境非婚生子女的社會認同問題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

關鍵詞:中越邊境?非婚生子女?社會認同

中圖分類號:G3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20世紀80年代后,中越兩國關系逐漸緩和,兩國邊民通婚人數也隨之逐漸增多。據統計,自1984年以來到2014年12月,崇左市四個邊境縣市與越南邊民通婚共有3956戶,產生二代子女6262人。這些“跨國婚姻”大多數是為非法婚姻,即僅采取民間方式嫁娶成婚,只有極少數是到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跨境非法婚姻家庭所生子女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跨境婚姻非婚生子女,由上文數據可知,中越跨境婚姻非婚生子女不是個別現象,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是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中越邊境地區跨國婚姻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學者關注,但大部分學者停留在對現象分析,學術界目前少有對中越邊境非婚生子女社會意識形態問題的研究,本文將就此展開分析。

關于社會認同理論可以追溯到1978年Tajfel將社會認同定義為“個體認識到自己所在群體成員所具備的資格,以及這種資格在價值上和情感上的重要性”。中越非婚生子女的社會認同就是非婚生子女對自己成為中國公民所享有相應的義務和權力的資格,以及在這種資格的基礎上是否能接受中國社會的價值觀。

一、中越邊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會認同問題

1.對自我社會地位的認知較低

中越邊境地區出現女性一邊倒流向中國的原因之一有兩個。一是中國一側男子由于經濟、身體或其他條件相對較差,在國內很難娶妻生子,因此迎娶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鄰國婦女為妻;二是對越南一側的婦女來說,由于中國社會經濟環境較好,且邊境地區的文化、語言、習俗比較相似,嫁到中國以期改變生活狀態。由此看出,跨境非法婚姻是兩個國家中生活困難的人組合而成的家庭,但是由于沒有辦理結婚證,越南婦女無法享受相應的醫療、就業、同時也無法融入當地其他的集體經濟中,其家庭的經濟收入來源比起其他家庭來說更窄。在邊境地區,雖然類似的跨境家庭較為普遍,但是孩子之間的玩鬧也表現出隱形歧視的存在。如語言中常出現的“越南婆”“越南仔”等稱呼。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普遍高度認同自己屬于中國,但基于上面這些因素讓非婚生子女在認知上認為自己社會地位比別人低。

2.對中國政治、經濟發展關注較低

跨境婚姻家庭環境不利于政治文化傳播。雖然非婚生子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四條規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此規定明確了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的國籍身份,但是由于母親是越南人,在親子關系中子女對父母的親密程度體現出對母親更為親密。而中越兩國間仍存在領土紛爭等政治問題,母親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會以越南公民身份視角影響子女對事物的理解,從而減弱其子女對國家主體政治文化的接受度。

3.安全感缺失

由于父母沒有辦理婚姻登記,母親離開家庭的可能性增大,導致家庭不穩定性增大。隨著中國男女比例失衡越來越高,中國高昂彩禮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很多男性到越南“買”新娘且新娘連夜逃跑的新聞時有發生。同時在實際生活中也出現了很多由于父親離世,母親不愿承擔家庭重任而離開孩子返回越南,導致孩子成為事實孤兒的情況。這些不確定的因素使得跨境非婚生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安全感。

二、中越邊境跨境非婚生子女社會認同的路徑

1.加強社會交流

社會交流體現在社會對其的接收程度上,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面加強正確認識中越跨境非婚生子女,認同其中國公民身份,應該合法享受中國公民的權利,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消除歧視、校園欺凌,幫助這類家庭子女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以順利社會化、融入中國社會。

2.加強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可以促進社會認同的發展。在法制教育過程中需要幫助這類家庭子女了解中國的政治體制,法律文化,并將學習到的這些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范。同時讓這類家庭的子女不僅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同時了解越南的歷史文化和法律制度,將兩者進行對比,讓其切身體會到中國體制的優越性,從而增加其社會認同感。

3.關注跨境家庭的社會保障問題

部分跨國婚姻由于地處偏遠,經濟困難,法律意識淡薄等因素不進行婚姻登記,應該以社區、村委會等基層單位為主,加強宣傳與教育,動員此類家庭進行婚姻登記。另外對于已經生兒育女,存在事實婚姻的家庭做好法律支撐,簡化登記手續,并以法律形式認可其身份和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樹立自力更生的思想,和培養相應技能,穩固異國婚姻,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提升孩子的社會認同感。

參考文獻

[1]韓靜.社會認同理論研究綜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22(01):55-57.

[2]周建新.中越邊境跨國婚姻中女性及其子女的身份困境——以廣西大新縣壯村個案為例[J].思想戰線,2008(04):1-8.

[3]梁世承,磨月華.桂越邊境跨國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認同教育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7(07):101-102.

[4]龍耀,李娟.西南邊境跨國婚姻子女的國家認同——以廣西大新縣隘江村為例[J].民族研究,2007(06):50-59+108.

作者簡介:梁霄楠(1989.05.30—),女,壯族,籍貫:廣西崇左,職務/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猜你喜歡
社會認同
進城農村青年社會認同問題探析
司法公正社會認同的價值、內涵和標準
國內針對農民群體角色轉換的認同研究綜述
中西傳統節日的文化差異與社會認同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社會認同的變化及其影響
略論我國中小城市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瓶頸及破解
認同動機對消費者參與產品定制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