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奶業合作研究

2020-09-18 03:49祝文琪
中國畜牧雜志 2020年9期
關鍵詞:奶業乳制品奶酪

劉 浩,彭 華,張 超,祝文琪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更強、風險挑戰更多。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后,我國及時調整貿易政策,積極發展多邊貿易,極大降低了對某一國家或部分國家較強的進出口依賴。我國作為乳制品主要進口國,及時調整進口來源國進口量,實行貿易多元化,降低了國內奶業市場波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 年我國進口乳制品297.34 萬t,較上年增長12.8%,主要是通過增加從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進口量,從而緩解中美貿易摩擦引起進口量減少對國內市場的沖擊。進一步探索中國與各貿易國的合作潛力,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有利于減小貿易摩擦、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等對我國及其他國家奶業市場的影響。

德國是奶業發達國家,2018 年乳制品自給率達到123%,生產的乳制品40%~50%用于出口,而我國近年來乳制品自給率一直低于70%,有較大的進口需求,中德兩國發展貿易合作能有效緩解雙方國內市場壓力,這也是兩國合作的市場基礎;同時,中德農業聯委會會議、中德農業合作交流會等深入開展,為兩國進一步深入合作交流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本文基于聯邦統計局和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統計數據,研究了1950 年至今德國奶業的發展歷程,系統分析了德國奶業生產、區域特征、加工和銷售情況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兩國開展合作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我國發展多邊貿易,穩定合作關系,實現合作共贏。

1 德國奶業基本情況

1.1 奶業生產情況 德國全年降水量豐富,光照少,山地和沼澤地多,適合牧草及飼料作物的生長,畜牧業生產發達,是歐盟畜牧業生產大國。德國畜牧業主要飼養乳用、肉用牲畜。2018 年德國農業產值為305.8 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來源于動物產品,動物產品創造的產值中有60% 來源于與牛有關的產業,且在歐盟相關行業產值中都占有較高比重[1]。

1951 年以來,隨著雜交育種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高產奶牛品種的不斷引進與培育,德國奶業效率大幅提升,在奶牛養殖方面,基本實現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圖1)。1951—1989 年,德國奶牛數量由590 萬頭下降到480 萬頭,平均每年減少約3 萬頭,同時奶牛單產由3 000 kg 增長到1989 年的4 900 kg,平均每年增加50 kg。1990—2010 年,奶牛數量由620 萬頭下降到415 萬頭,平均每年減少10 萬頭,單產由4 900 kg增加到7 000 kg,平均每年增加110 kg,增長速度為1990 年東德回歸前的2 倍。2010 年以來,德國國內對奶制品的需求基本達到飽和,奶牛數量穩定維持在410萬頭左右,奶牛單產水平繼續增長,由7 000 kg 增長到7 900 kg,平均每年增長112.5 kg。

圖1 1951—2018 年德國奶業生產結構變化圖

盡管從數量上看,2010 年以來德國奶牛養殖數量基本穩定,但養殖規?;潭瘸蕯U大趨勢,這是因為行業政策越來越開放,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牛奶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奶牛養殖的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管理更加規范。2005—2016 年,德國100 頭以上規模牧場數量增加了116%,100 頭以下規模的牧場數量減少了44%,但仍占到牧場總量的85%(表1)。

表1 不同規模的牧場數量年度數據

1.2 奶業區域特征

1.2.1 存欄量存在東西區域差異 由于歷史原因,德國東西部經濟狀況差距較大,因出生率低及人才流失嚴重,東部地區常住人口僅占全國的20%,而且大型企業總部大都位于西部,東部很多企業都隸屬于西部或跨國企業[2]。勞動力顯著缺乏使得東部以大型農場為主,場均存欄量接近西部地區的4 倍(表2)。2018 年全國場均存欄量為65 頭,西部地區總存欄量占全國的82.69%,場均存欄量為57 頭,且以小農場為主,其中巴伐利亞州和下薩克森州存欄量最多,占到西部地區的一半以上(表3)。

1.2.2 養殖品種存在南北區域差異 德國南北部氣候條件不同導致2 個地區奶牛品種存在明顯區別,北部全年溫度較低,比較適宜荷斯坦奶牛生長,為荷斯坦奶牛的主要養殖區,2018 年荷斯坦牛存欄量約為280 萬頭,其中黑白花荷斯坦奶牛主要飼養在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荷斯泰因地區,紅荷斯坦奶牛主要飼養在西部愛姆斯地區、北萊菌地區和黑森地區,北部的荷斯泰因地區主要分布著Angler 和Rotvieh 2 個品種,荷斯坦牛屬于產奶性能頂尖的奶牛,2018 年德國荷斯坦牛平均產奶量9 t 以上,平均乳脂率4.1%,平均乳蛋白率3.4%。南部為海洋性氣候及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帶,主要養殖德系西門塔爾牛及瑞士褐牛,2018 年存欄量約為96 萬頭,近年來由于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德系西門塔爾牛綜合經濟收益較高,正在逐步向德國北部擴張,與北部地區小規模家庭農場的荷斯坦牛進行雜交從而獲得更好的綜合經濟效益。

1.2.3 奶制品種類存在區域差異 經濟條件、文化習俗及奶牛養殖品種的不同導致德國各地區不同的生產特點和消費習慣,使奶制品出現地域特征。按照東西部來看,西部地區面積是東部的2 倍,人口密度大于東部,降雨量豐富,農業發達,是德國主要的奶牛養殖區,各類奶制品產量明顯高于東部地區,2017 年奶油產量更是占到全國的90% 以上。盡管東部地區產奶量不多,但由于以奶酪生產聞名的薩克森企業的興起,2017 年東部奶酪產量接近全國的60%[3]。從南北部來看,北部以荷斯坦牛為主,南部以德系西門塔爾牛為主,西門塔爾牛的乳蛋白和乳脂含量顯著高于荷斯坦牛,非乳脂固體(蛋白質類、糖類、酸類等)也略高于荷斯坦牛,因此南部地區主要生產飲用奶、全脂牛奶、脫脂牛奶,2017 年其產量接近全國70%,但西門塔爾牛是乳肉兼用型,單產相對于荷斯坦牛要低很多,北部地區以生產奶酪、奶油、黃油和咖啡奶精居多,其中生產的咖啡奶精占全國的80%(圖2)。

1.3 奶業市場發展 縱觀德國奶業市場發展歷程,至今大致經歷了3 個階段:20 世紀中期到80 年代是德國奶業興起階段,有實力的經濟人都想借機分一杯羹,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大量新興企業以每年平均88 家的速度被淘汰;1984—2010 年是德國奶業市場調整階段,由于歐盟配額制的實施及東德回歸,該時期每年平均減少15 家企業;2010 年至今,為德國奶業市場基本成熟階段(圖3)。

表2 德國農場場均存欄量和牛奶供應量情況

表3 德國聯邦各州的奶牛存欄量

1.3.1 原料奶銷售 德國原料奶的銷售量在歐盟取消牛奶生產配額制前后具有較大差異。取消配額制以前,德國農場基本上都是限量生產,該階段平均單產為5 t 左右,質量、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從而達到調整奶業市場結構的目的;取消配額制后,原料奶供給由市場需求決定,德國牛奶產量明顯增加,到2018 年平均單產已經接近8 t,總產量是實施配額制時期的2 倍多,奶價方面實行“按質論價”[4],極大程度保證了原料奶質量。質量評價以奶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作為重要參數,在原料奶價格形成過程中,奶農對價格缺乏發言權,只負責向合作社輸送牛奶,合作社代表奶農與廠商進行價格談判,并進行統一銷售。原料奶價格近幾年經歷了較低市場價格后開始慢慢提高,2018 年受國際市場影響原料奶價格有所下降(圖4)。2018 年平均奶價為0.34 歐元/L,較2017 年下降了4.4%,波動幅度最大的是2016 年,達到0.09 歐元/L[5]。

圖4 2015—2018 年德國原料奶月度價格變化情況

1.3.2 乳制品加工 取消配額制對德國奶業市場格局影響不大,乳制品企業數量維持在147 家左右。目前德國奶業市場集中度較高[6-7],三大主要乳制品企業都是世界乳制品生產企業20 強(表4)。

德國奶業以生產奶酪、黃油、奶粉、奶油、鮮奶(全脂牛奶、半脫脂牛奶、脫脂牛奶)和淡奶(牛奶蒸餾除去一些水分后的產品)為主,1990—2017 年奶酪和乳清粉產量增加近1 倍,其他各類乳制品的產量變化不大。在各類乳制品中,鮮奶和奶酪產量占到德國奶制品年產量的70%,食用最多的鮮奶產量基本維持在500 萬t 左右,同時咖啡、甜品等是德國乃至歐洲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其中淡奶作為主要原料之一,每年產量變動不大??傮w而言,隨著原料奶產量和貿易關系的逐漸穩定,國內奶業市場基本成熟,2010 年至今德國乳制品生產量波動較小。

1.3.3 乳制品消費 世界奶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 年德國乳品行業在食品行業的總銷售收入比重為14.82%,2017 年德國牛奶和乳制品的年人均消費量達到205.3 kg。一直以來,德國人均消費量最大的乳制品是飲用奶、奶酪、黃油及牛奶中的脂肪產品[4]。

德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近年來趨于穩定,增長空間不大,乳制品產量的增加大多用于出口。歐盟大多數國家牛奶人均消費和自給率相當高,而德國的自給率要超過歐盟國家的平均水平[8]。2016 年德國牛奶銷售收入850 億歐元,鮮奶制品的自給率達到123%。德國人均鮮奶產品消耗量從2011 年的92.2 kg 到2018 年88.2 kg 下降了4 kg(表5),近年來德國幾乎所有的奶制品都較2011 年的人均消費量有所減少,只有奶酪相對于2011年人均消費增加了0.4 kg,因為國內消費潛力有限,國內乳制品產量增加的部分大多用于出口,各類乳制品的年出口量一直在增加,2018 年出口乳制品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

表4 德國本土營業收入排名前三的乳制品企業

表5 2013—2018 年德國奶制品人均消費量 kg/(人·年)

21 世紀以來歐洲地區綠色革命興起,倡導綠色消費方式,主張食用有機食品,減少農業生產中各種添加劑的使用,對乳制品行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 年以后德國消費者對于有機奶的消費量越來越多,2018年有機奶供給占牛奶總供給量的3.52%,達到79.4 萬t,以年均0.1%的速度增長,近幾年德國國內的羊奶產量也在逐漸增加(表6)。

表6 2013—2018 年德國有機奶和羊奶產量 萬t

1.3.4 奶業貿易 牛奶和奶制品是德國農業及食品經濟對外貿易中最為重要的產品。2016 年德國奶業出口額占德國出口總額的1%,達到了84.3 億歐元,2016 年奶業對外貿易順差為23.8 億歐元,該年出口額占奶業銷售額28.46%,并且逐年在提高。

2000—2016 年德國乳制品出口量總體呈增長趨勢。乳制品出口量占國內乳制品產量的40%~50%,受歐盟共同市場關稅、運輸距離和飲食文化習俗等因素影響,乳制品主要出口到歐盟國家,2016 年度德國乳制品出口量的60% 以上運往歐盟地區,如:荷蘭、法國和意大利等。但由于德國人口負增長且國民結構趨于老齡化,國內市場對乳制品的需求逐步縮減,再加上歐盟各國經貿關系的不斷深化,德國奶產品在歐盟市場基本飽和,可挖掘的空間有限,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新世紀以來,除歐盟以外,北非、阿拉伯半島、東亞及東南亞等國家成為德國主要出口市場(表7)。

表7 2016 年德國主要乳制品主要出口國情況

奶酪、飲用奶和乳清粉是德國三大出口乳制品。德國統計數據顯示,2016 年德國出口奶酪超過117.8 萬t,較2000 年翻了一翻,比2006 年多了近35 萬t,其中9.5%出口到非歐盟國家,這個數據近十年來變化波動較小,主要出口國家是日本、美國和瑞士;除歐盟外,中國是德國飲用奶和乳清粉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16 年出口到中國20.6 萬t 飲用奶,占德國飲用奶出口量的22%,同年出口到中國1.76 萬t 乳清粉,同比增長22%。取消配額制后,德國的乳制品對非歐盟國的出口都有所增加,其中干奶制品增加最多,約8.3%(圖5)。

德國乳制品進口也主要來源于歐盟。近年來,黃油的進口量有明顯的降低,2016 年飲用奶進口量達到18.5萬t,是2000 年的6 倍,德國是奶酪的主要進口國,歐盟和瑞士是2 個主要進口來源地,2016 年奶酪進口為80 萬t,較2000 年增長了約65%(圖6)。

2 中國與德國奶業合作現狀

圖5 2000—2016 年德國主要奶制品出口量的變化

圖6 2000—2016 年德國主要奶制品進口量的變化

中德兩國正式建交以來,貿易活動不斷增多,合作領域不斷擴展,貿易額不斷提高。奶業合作方面,從產品貿易到行業技術交流,再到兩國政、企合作,在互惠互利中實現合作共贏,形成了更加穩固、市場前景不斷向好的合作關系。

2015 年以后中國進口德國乳制品增長趨勢逐漸平緩,2019 年以來又呈現新的增長趨勢。2015 年中國從德國進口乳制品約25 萬t,比2014 年增加了47%,2018 年中國從德國進口乳制品26.38 萬t,占當年乳制品總進口量的12.1%,比2017 年增加了9%。近10 年來,中國進口德國乳制品的進口量與進口額呈同步增長(圖7)。2016 年主要進口乳制品種類和數量分別為鮮奶和奶油22.1 萬t、乳清粉1.6 萬t、奶酪2.3 萬t;根據聯合國貿易數據統計,受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從德國進口乳制品增長較快,其中包裝牛奶占比最高,2019 年1—6 月進口德國包裝牛奶11.51 萬t,同比增加46.3%[9]。

雙方企業投資合作活動更加頻繁。例如,2017 年在漢諾威國際農機展覽會上,德國克拉斯公司宣布進軍中國農機制造市場;2019 年克拉斯公司與新河縣農機公司達成合作事宜,在代理銷售以及技術服務方面進行合作。

圖7 2008—2017 年中國進口德國乳制品情況

在政府合作方面,兩國合作機制逐步完善,雙方在種植業、畜牧業生產和疾病防治、漁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生物技術、鄉村發展等12 個領域開展了500 多個科技合作項目。1981—2014 年中德兩國建立了正部級對話、副部級的中德農業聯委會(2006 年建立)和司局級工作組三個層級全方位溝通機制,雙方就農業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資源整合等問題交流經驗做法,并達成多項統一意見。

3 小結與政策建議

3.1 小結 德國奶業市場發展歷程表明,奶業市場結構是趨向最優的一個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德國作為奶業發達國家,奶牛養殖技術更加科學,設施設備更加先進,養殖規模不斷趨向適宜規模,養殖效率更高。德國乳制品產量近一半用于出口,具有較強的出口需求,且出口的主要乳制品為奶酪和乳清粉,符合我國進口需求。近10 年來中國進口德國乳制品的進口量和進口額不斷上升,中德兩國合作范圍越來越廣,合作機制不斷完善。

3.2 政策建議 一是學習研究德國奶業發展歷程,交流經驗。就德國奶業市場發展的興起階段、結構調整階段、成熟階段進行深入學習研究,對應我國奶業發展現狀,借鑒其好的做法、經驗,制定適宜我國國情的奶業政策,促進我國奶業健康、穩定發展。

二是持續推進中德畜牧業發展合作項目。在奶牛養殖方面,加強中德在育種、牧場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預防和生鮮乳檢測等方面的經驗交流,規范養殖并提高養殖效率;在乳制品加工方面,雙方加強在乳制品加工設備制造、冷鏈技術、產品種類方面的相互學習;在農業機械制造方面,加強技術交流,尤其是青貯收割機械,積極學習德國先進大型機械制造技術以及優良的制造工藝,提高我國畜牧業機械化水平和勞動生產效率。

三是重視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德國中小企業科技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對于推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蛾P于中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合作備忘錄》為兩國在該領域合作打下良好基礎,但兩國中小企業間合作仍有待進一步深化,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是建立中德兩國奶業互通互惠機制。充分發揮兩國比較優勢,在關稅、運輸和成本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同時,準確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乳制品貿易的機會,努力提升我國乳制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乳制品貿易的快速發展,增加兩國人民的消費多樣性。

猜你喜歡
奶業乳制品奶酪
乳制品加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研究
山西印發《山西省“十四五”奶業發展規劃》
假如給你一塊奶酪
奶酪大作戰
農業農村部:培育奶業知名品牌
小老鼠吃奶酪
全球乳制品交易價格指數上升3.1%
奶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
奶業:虧損面已經超過50%
第六屆(2015)中國奶業大會暨中國奶業展覽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