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崗更湖浮游生物調查及魚產力評估

2020-09-23 04:37周波波楊子龍張子媛李毅超邵旭東白祿軍王欣然
水產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輪蟲藍藻生物量

周波波,楊子龍,張子媛,李毅超,邵旭東,白祿軍,王欣然,劉 青

( 1.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省水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2.赤峰市水產技術工作站,內蒙古 赤峰 024000 )

崗更湖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內,海拔1200 m,水面面積約2000 hm2 [1]。湖水最大水深2.8 m,平均水深1.89 m,沒有進水河流,湖水主要靠地下泉水和雨水補充。位于達里湖東南20 km處,通過沙里河與達里湖相連并向達里湖注水。湖中主要養殖的品種有鯉魚(Cyprinuscarpio)、鯽魚(Carassiusauratus)、鰱魚(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魚(Aristichthysnobilis)等經濟魚類[2]。

浮游生物是水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物質轉化、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3],浮游生物種類組成、豐度和生物量及變化能反映水域生態環境的狀況[4-6]。

早在20世紀70年代,何志輝等[7]報道了達里湖、崗更湖的水質和水生生物狀況,之后周一兵等[8]又對崗更湖的水質和水生生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由于近幾年內蒙古赤峰地區連續干旱少雨等原因,崗更湖水面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的2134 hm2降為現在的1867 hm2,湖水面積減少267 hm2,加上崗更湖水體較淺,水生態系統易發生變化。為查明水庫中主要的濾食性魚類的食物和浮游生物資源的變動情況,以及崗更湖目前的營養狀況和魚產力水平,筆者于2018年5—9月對崗更湖浮游生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等內容開展調查,并對水體營養狀況和魚產力進行分析評估,以期為崗更湖漁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浮游生物采集與計數方法

1.1.1 水樣采集與固定

按《內陸水域漁業資源調查手冊》[9]進行水樣采集和固定。用水生80型采水器,在崗更湖3個部位各設采樣點(圖1)。因水體較淺,未分層采集,每個采樣點采水1 L,水樣分別保存,每升水樣加碘液10~15 mL。將固定后的水樣濃縮。用浮游植物計數框,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計數。每瓶水樣計數2片,取平均值,每片計數50~100個視野。

圖1 崗更湖采樣點位置示意

原生動物、輪蟲等小型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合用同一樣品,再濃縮至10~20 mL后使用,取0.1~0.5 mL用浮游動物計數框全部計數;枝角類、橈足類等較大動物用25號浮游生物網過濾,采集40 L水樣,甲醛固定,數量較多時,取1 mL計數,每個水樣計數2片,取平均值,如果數量較少,則分次全部計數。同一樣品2片計算結果與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5%。

1.1.2 浮游生物密度與生物量測定[10]

浮游植物密度:

式中,Cs為計數框面積(mm2),Fs為顯微鏡視野面積(mm2),Fn為計數的視野數,V為1 L水樣經沉淀濃縮后的體積(mL),V1為計數框容積(mL),Pn為Fn個視野中的浮游植物個體數。

浮游動物密度:

N=Vsn/VVa

式中,N為浮游動物個數(個/L),V為采樣體積(L),Vs為沉淀體積(mL),Va為計數體積(mL),n為計數所獲得的個體數。

生物量:對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動物的優勢種進行實測,按體積來換算,體積值(μm3)直接換算為質量值(109μm3≈1 mg鮮藻質量),一般種類濕質量值查文獻。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的種類按文獻[11-16]鑒定。

1.2 浮游生物優勢種、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17]

優勢種:通過計算優勢度(Y),當優勢度>0.02時[18],該種即為優勢種。

式中,ni為第i種的數量,N為總數量,fi為該種出現頻率。

Margalef豐富度指數:

式中,d為豐富度指數,S為樣品種類數,N為樣品個體總數。

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

式中,H′為種類多樣性指數,S為樣品中的種類總數,Pi為第i種的個體數(ni)與總個體數(N)的比值(ni/N)。

Pielou均勻度指數:

式中,J′為均勻度,H′為種類多樣性指數,S為樣品中的種類總數。

1.3 魚產力估算[9]

F=B×(P/B)×u/K

式中,F為魚產力(kg/hm2),B為浮游生物現存量(mg/L),(P/B)為浮游生物P/B系數,u為浮游生物被魚類利用率(%),K為浮游生物餌料系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崗更湖的浮游植物

2.1.1 浮游植物種類組成和優勢種

2018年5—9月對崗更湖進行3次采集調查,共檢測出浮游植物7門71種(部分種類僅鑒定到屬)(表1)。其中綠藻門有30種,占藻類總數42.3%;硅藻門18種,占25.4%;藍藻門14種,占19.7%;裸藻門4種,占5.6%;隱藻門和甲藻門均為2種,各占2.8%;黃藻門1種,占1.4%。由表1可見,硅藻種類主要分布在春季,藍藻種類主要在夏季,綠藻門種類在春夏秋季均常見。

表1 崗更湖浮游植物種類名錄

優勢種通過計算優勢度得出,崗更湖5月浮游植物優勢種較多,有色球藻、細小平裂藻、衣藻、小椿藻、雙列柵藻、四尾柵藻、四角藻等;7月優勢種只有銅綠微囊藻和水華束絲藻,優勢度極為突出;9月優勢種是類顫藻魚腥藻、卷曲魚腥藻、小環藻、蹄形藻(表2)。春季優勢種主要是綠藻類,夏季優勢種是藍藻類,秋季優勢種有藍藻類、綠藻類和硅藻類。

(續表1)

(續表2)

2.1.2 崗更湖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崗更湖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為7882.43×104個/L(表3)。浮游植物密度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春季密度以綠藻為主,占總密度的74.6%;夏季浮游植物幾乎均為藍藻,藍藻密度占到總密度的98.8%;秋季藍藻數量繼續增加,但占總密度的比例有所下降,為80.1%。綠藻和硅藻在秋季有一定密度值,分別占10.1%和 9.8%,其他門類密度都很低,裸藻僅在春季少量出現,黃藻和甲藻也僅在夏季少量出現,隱藻在秋季出現,密度亦不高。

表3 崗更湖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為31.054 mg/L,7月生物量最高,5月最低。不同季節各門生物量的變化類似密度的變化,春季生物量以綠藻所占比例最高,達90.4%,其次硅藻,占5.8%;夏季生物量以藍藻絕對為主,占總生物量的98.9%,秋季生物量亦是藍藻為主,但占比有所下降,為77.1%,綠藻占17.1%,硅藻占5.4%。由此可見,生物量主要貢獻者是綠藻、藍藻和硅藻,其他門類生物量寥寥無幾。

2.2 崗更湖的浮游動物

2.2.1 浮游動物種類組成和優勢種

崗更湖共檢測出4大類浮游動物34種(部分種類僅鑒定到屬);其中輪蟲12種,占35.3%;原生動物9種,占26.5%;枝角類8種,占23.5%;橈足類5種,占14.7%(表4)。

表4 崗更湖浮游動物種類名錄

崗更湖5月浮游動物種類較少,主要以枝角類為主,占近50%;7月種類以輪蟲為主,占42.1%;9月浮游動物種類最多,各類所占的比例較為均等。輪蟲的矩形龜甲輪蟲,枝角類的長刺溞、蚤狀溞和橈足類的英勇劍水蚤及其無節幼體、橈足幼體在3個季節中均有出現。

崗更湖浮游動物5月優勢種為長刺溞、蚤狀溞和英勇劍水蚤;7月優勢種為大肚須足輪蟲、萼花臂尾輪蟲、矩形龜甲輪蟲、壺狀臂尾輪蟲、長刺溞、蚤狀溞和腹突蕩鏢水蚤;9月優勢種為矩形龜甲輪蟲和螺形龜甲輪蟲。矩形龜甲輪蟲在夏季和秋季均是優勢種(表5)。

表5 崗更湖浮游動物優勢種

2.2.2 崗更湖浮游動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崗更湖浮游動物平均密度為2947.5 個/L,春季以橈足類的無節幼體和橈足幼體密度最高,占總密度比例68.1%,其次是枝角類,占總密度比例30.1%;夏季以輪蟲密度最高,占44.6%,其次枝角類占41.5%;秋季輪蟲密度繼續上升,占到總密度比例的82.2%,原生動物在秋季也有較高的密度,占到了13.6%。

浮游動物生物量平均為23.198 mg/L,以5月生物量最高,7月最低。春、夏季生物量均是枝角類所占比例最高,分別占總生物量的89.4%和70.2%;9月生物量以橈足類為主導,占75.8%。崗更湖的輪蟲、原生動物的生物量始終較低,均不超過總量的5%(表6)。

表6 崗更湖浮游動物密度和生物量

2.3 崗更湖浮游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崗更湖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為0.853~3.126,平均值為1.947;Margalef豐富度指數為0.601~1.443,平均值為1.077;Pielou均勻度指數為0.306~0.673,平均值為0.466。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均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浮游動物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為1.577~2.695,平均值為2.141;Margalef豐富度指數為1.660~2.213,平均值為1.992;Pielou均勻度指數為0.349~0.659,平均值為0.552。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均是夏季最高(表7)。

表7 崗更湖浮游生物多樣性指數

2.4 崗更湖魚產力估算

由于不同地區不同水體P/B系數、餌料利用率、餌料系數取值不同,所計算的結果差異較大。本試驗依據何志輝等[19]提出的我國北方地區營養水體浮游動、植物P/B系數、餌料利用率、餌料系數數值,并參考內蒙古的達里湖[20]、納林湖[21]和狼山水庫[22]等當地文獻資料,確定崗更湖浮游植物的P/B系數取值60,餌料利用率取值20%,餌料系數取值40;浮游動物的P/B系數取值20,餌料利用率取值25%,餌料系數取10。

崗更湖現水體平均水深1.89 m,現有浮游植物生物量31.054 mg/L,則每公頃浮游植物生物量為586.92 kg,由浮游植物提供魚產力為176.08 kg/hm2?,F有浮游動物生物量為23.198 mg/L,則每公頃浮游動物生物量為438.44 kg,由浮游動物提供的魚產力為219.22 kg/hm2。

腐殖質有機腐屑及細菌等所能提供的魚產力約為浮游生物的30%~50%[23],按40%計算,則腐殖質提供魚產力為158.12 kg/hm2,所以崗更湖的總魚產力為553.42 kg/hm2,崗更湖湖水面積2000 hm2,按水面面積計算可提供魚產力1107.8 t。

3 討 論

3.1 崗更湖的浮游生物和水體營養狀況

自20世紀70年代[7]、90年代[8]到本次調查表明,崗更湖浮游生物的種類、優勢種組成、密度、生物量均有較大變化。種類組成上硅藻、綠藻減少,藍藻增大,尤其夏季的銅綠微囊藻、水華束絲藻,秋季的類顫藻、魚腥藻,成為絕對的優勢種(優勢度均在0.4以上)。通過比較得知,藍藻生物量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20世紀70年代藍藻生物量在夏季的比例為71.1%,90年代升為78.3%,本次調查藍藻夏季占據生物量的98.9%。藍藻通常喜高溫強光照,常在夏季大量繁殖[10]。此外,本次調查還表明,崗更湖的藍藻在秋季占的比例也在大幅上升,20世紀70年代,藍藻在秋季的生物量僅占32.4%,90年代生物量上升為56.8%,而本次調查秋季藍藻生物占比已達到77.1%。藍藻的增加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標志[9]。

通常認為,浮游植物密度大于1×106個/L水體為富營養化[24,25],生物量在10 mg/L以上,水體為超富營養狀態[26],根據浮游植物優勢種、生物量得知,崗更湖已處于超富營養化狀態。

此次調查還表明,崗更湖浮游動物生物量有較大變化,20世紀70年代主要以輪蟲為主,占總生物量的50%以上,90年代,生物量以橈足類為主,占總生物量的84%,但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的總生物量相差不大,基本在2~3 mg/L。本次調查生物量以枝角類為主(優勢種為長刺溞和蚤狀溞),平均占60.7%,浮游動物生物總量高達20 mg/L以上,增加了近10倍。通常,我國湖庫富營養型浮游動物的均值為3.6 mg/L,推薦值為>3 mg/L[9],崗更湖浮游動物的生物量值已遠遠超出,因此,從浮游動物角度來看,崗更湖亦為富營養型水體。

水體的營養狀況亦由生物多樣性得到驗證。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27]主要是反映生物群落結構的復雜性,數值越高環境就越穩定,其評價標準見表8。由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數值得出崗更湖為α-中污水體,由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數值得出為β-中污水體。Margalef豐富度指數[28]可用于對同一地點作群落種類的多樣性比較,能夠很好地表達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其值表示水質類型與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接近。浮游動、植物Margalef豐富度指數數值均顯示,崗更湖已為α-中污水體。Pielou均勻度指數[29]是實際多樣性與理論最大多樣性的比值,各個種的個體數值越接近,分布均勻度就越高,由浮游植物Pielou均勻度指數數值得知,崗更湖為中污水體,浮游動物為輕污水體(表8)。

表8 水質生物多樣性指數評價標準和崗更湖水質狀況

綜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生物多樣性指數各項評定的評價指標可以明確,崗更湖已為超富營養化水體,水體處于中污染狀態。

3.2 提高水體魚產力和防止崗更湖進一步富營養化的措施

湖泊水庫魚產力的估算有不同方式:可根據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和魚產量相關方程式推算;也可根據能量流中的轉化原理,估算餌料基礎可能提供多少魚產量;還可根據環境因素綜合作出水體的漁業分類[23]。筆者以餌料生物即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來計算,其計算方法如前所述,得出崗更湖的總魚產力為553.42 kg/hm2。據赤峰市水產技術工作站提供,目前崗更湖的湖水實際面積為1866.7 hm2,如按水面面積計算,則可提供的魚產力約達1033.05 t。

崗更湖所在區域也是鳥類保護區,目前湖中放養的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鳙魚等經濟魚類,湖中豐富的魚類成為鳥類的食料,尤其是上層生活的鰱魚、鳙魚損失最為嚴重,由于以浮游動物為食的鳙魚數量的減少,導致湖中的枝角類等浮游動物大量繁殖,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鰱魚數量的減少,使得藍藻快速繁殖,近幾年湖中大量出現微囊藻和束絲藻等藍藻,每年從夏季一直延續到秋季,藍藻加劇了湖區的富營養化速度,如何防止水體的進一步富營養化,是目前湖區管理的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首先應提高鳙魚的放養比例,鰱魚、鳙魚比例可提高到6∶4以上,以防止浮游動物的過量繁殖。另外,應加大鰱魚的投放量。我國在以藍藻為主的一些富營養水體中,如武漢東湖、寧波月湖等,投放鰱魚、鳙魚濾食性魚類控制藍藻的暴發,已取得較好的效果[17],這是目前較為經濟且對環境污染最少的方法。同時,還應考慮到崗更湖地處鳥類保護區,適當控制魚鷹等鳥類的數量,同時開展魚鷹等鳥類對鰱魚的危害程度研究,確定鰱魚最大被捕食規格,通過投放大規格魚種,以提高其成活率,一方面可提高湖區的魚產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日趨嚴重的富營養化問題,從而避免崗更湖的生態失衡。

猜你喜歡
輪蟲藍藻生物量
基于高分遙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計算
有“青苔”,請慢行
福建將樂杉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分析
輪牧能有效促進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穩定性
溫度對不同種類臂尾輪蟲生長與繁殖的影響
不同NPK組合對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響及聚類分析
輪蟲大規模培育技術研究進展
“逆天神偷”蛭形輪蟲
“逆天神偷”蛭形輪蟲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藻類——藍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