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現狀及開展策略研究

2020-09-26 12:25倪建喜
讀與寫·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小學體育素質教育

摘要: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模式。本文針對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關于開展素質教育的教學策略,旨在為相關教研人員提供理論參考,進一步優化教學結構,提升體育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體育;游戲互動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230-02

前言

素質教育具有全面性、發展性等特點,在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和創造能力方面十分重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逐漸成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首要任務,尤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要求教師采用游戲化教學方法,構建充滿趣味的體育課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1.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現狀

體育課程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受傳統應試化教學觀念的影響,絕大多數小學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課程和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往往忽視了體育訓練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以縮減體育課程教學時間來延長專業課時,導致學生缺乏對體育知識的正確認識,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標,但就目前體育教學而言,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還沒有意識到將素質教育觀念貫徹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僅以完成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為主,不重視對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延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缺少對教學模式的創新,使課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實現素質教育在學生德、體、美等多方面的培養目的,不利于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開展,阻礙了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進程。

2.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素質教育的策略

2.1 改變傳統體育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注重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師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堅持素質教育的宗旨,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緊緊圍繞學生進行教學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育文化知識,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體育教師要在教學形式上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合理設計課堂內容,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落到體育教學實踐中,以此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1]。例如:教師在進行“肩肘倒立”教學時,應改變以往單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在講解完倒立技巧后,給學生留足課堂練習時間,加深學生對關鍵性動作的理解,提升學生肩手倒立動作的連貫性。同時,體育教師要加強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改正,提高學生肩肘倒立技能,發揮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2.2 構建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以往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以完成教學內容為主要任務,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體運動技能等方面不夠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采用“灌教式”方法,缺少教學模式的創新,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僅影響了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開展,也降低了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針對這一問題,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正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構建新興體育教學模式,如體育生活情境教學模式、問題情境教學模式等,打造一個充滿趣味的體育課堂,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盡快融入到體育學習中,確保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揮應有作用。例如:在進行“蹲踞式跳遠”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與跳遠有關的教學問題,如“跳遠時是腳步先發力,還是腿部先發力?”“跳遠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將復雜的體育理論知識逐漸生活化、簡單化,加強學生對跳遠運動項目的理解,使學生在思考問題中逐漸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基本技巧。

2.3 增加課堂游戲互動活動。

傳統灌輸式的體育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階段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需要,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在體育課堂教學實踐中,采用興趣化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游戲互動活動,以充滿趣味性的體育運動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知識學習和運動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互動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強化學生體育技能,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融入作用。例如:教師在進行“武術:少年拳第一套”課程教學時,可以根據體育課堂教學進度,增加一些與少年拳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堂游戲互動活動項目。如開展“蛙跳”活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蛙跳比賽,比賽輸了的隊伍要在集體學生面前進行少年拳表演,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也使學生掌握了少年拳動作要領,提升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2.4 建立競賽評價獎勵機制。

素質教育激勵機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主要包括教學導向、教學評價、教學分配、評價反饋四個環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需要體育教師重視素質教育機制的作用,健全體育競賽評價獎勵機制,從客觀的角度綜合評價學生在運動競賽中的表現,根據學生的競賽成績給予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發揮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作用[2]。例如:在進行“障礙跑:40米內通過3-4個障礙”教學時,教師可以向校方申請,舉辦與障礙跑有關的競賽活動,并設置相應的獎勵,調動學生參與鉆繩、跨欄等障礙跑運動競賽的積極性,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障礙跑的技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協調能力,達到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發展的目的。

結論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目的,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體能潛力,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推動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小宇.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策略[J].田徑,2019(07):69-70.

[2] 劉金利.素質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63.

作者簡介:倪建喜(1989.12-),男,江蘇淮安人,本科,小學二級,小學體育教學。

猜你喜歡
小學體育素質教育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