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障學生良好衛生習慣養成探究

2020-09-26 19:52李安春
讀與寫·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智障學生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李安春

摘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可以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更加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習。特教學校大部分培智學生來自困難家庭,父母忙于生計,對學生的衛生習慣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兼顧,再加上家長大都重視家中正常孩子的教育,忽視對智障孩子的教育,所以智障孩子的衛生習慣培養有待加強。

關鍵詞:智障學生;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4-0293-01

智障學生良好的環境下學習更加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對智障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要依靠周圍環境的創設,學生、家長、學校的形象也都是通過良好的衛生習慣反映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個人有素質的體現,家庭對孩子的衛生教育是家庭文明水平的體現,學校對學生的衛生教育是學校教育素質的體現。因此無論從哪個層面,都應當對智障學生更加注重衛生習慣的教育。下面就如何培養智障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進行簡要分析。

1.學校宣傳衛生教育,營造良好校園環境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靠制度來規范,學校制定有效的制度,能夠讓智障學生對講究衛生形成深刻的認識,從而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1 充分利用學校教學主陣地。

智障學生在特殊學校呆的時間比在家里呆的時間要長,對學校的熟悉程度僅次于家庭,因此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衛生教育再好不過。從講究衛生方面來談,干凈衛生的校園環境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重視對校園環境的衛生保持,無論是從花草樹木的修剪,還是校園垃圾的清理,都應當有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學校衛生,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樹立對衛生保持的自覺性,積極性。學??梢越M織學生組成團體檢查隊,讓智障學生能夠參與到校園衛生的過程中,對校園不衛生的狀況,垃圾桶及時清理狀況進行檢查,從而培養講究衛生的意識,良好的校園環境對智障學生有著教育感染作用,智障學生比正常學生更加重視環境的變化。所以學校工作對校園環境的優化就是對智障學生衛生教育的第一步,具有良好的校園環境,能夠激勵學生積極投身學習之中。

1.2 積極發揮教師教學示范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同就是教師比學生更多的接受了知識的教育,但是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有著示范作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的穿插對于個人衛生習慣的教育,從自身的衣著整潔出發,衣服整理整齊,勤換洗衣物,勤洗頭等等,教師在對學生直觀印象的教育尤為重要,學生會不自覺的模仿教師,教師要在一言一行上都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掌握塑造和矯正學生行為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環境,盡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強化學生的合適行為,消除不合適行為,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教學活動,鼓勵智障學生參與到自身的衛生保持中,定期開展教室衛生大掃除活動,讓智障學生能夠在勞動中意識到對衛生保持的重要性;另外在對學生劃分值日時,注意考慮智障學生的特殊性,教室一定要對學生積極引導。教導學生如何去做值日,認真示范;同時教師對自身的衣著清新整潔,能夠無形的感染智障學生,促使智障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3 多形式的教育智障學生,保持衛生。

智障學生因自身具有的先天性不足,在對衛生習慣的養成存在一些不足,教師不僅要保持著充分的耐心和對學生的信心,更加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多形式的活動以及教學手段,培養智障學生對衛生保持的認識,開展寓教于樂的教學,例如,班主任在班會活動上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講究衛生的動畫片,通過生動的動畫形象和悅耳的音樂,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放下學習壓力,在歡快的氛圍下認識到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在這種長期積累的過程中,智障學生能夠投身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教師的衛生觀念教育;另外智障學生對游戲的敏感程度大于對學習的敏感程度,教師可以妥善利用游戲活動,滲透衛生教育,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衛生知識的學習中來,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促進智障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2.制定獎懲制度,規范學生衛生習慣

學校應當規范校園內的衛生獎懲制度,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下加深對衛生知識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及時的鼓勵和糾正能夠有效的幫助智障學生認識自身的優勢以及不足之處,在受到表揚時能夠增加自信心,在受到教師的糾正時能夠及時找出自身的不足。班主任可以針對智障學生特點,設定不同的表彰形式。比如,誰今天保持衛生優秀,就獎勵五角星。學校保持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通過班級評比,發放流動衛生紅旗,公開表揚等等激勵班級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促使班主任對學生的鼓勵工作更加真實有效。對于破壞學校衛生環境的學生,教師也要保持著充足的耐心,通過適當地懲罰讓學生對自身行為有充分的認識,幫助學生辨別行為的正確與否,懲罰制度不宜過重,智障學生的心理較為脆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達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約束。

3.實行家校合作,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梢?,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習慣養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單方面的對智障學生的衛生教育工作是不夠的,需要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只有在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夠有效的對智障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供保障,父母因為智障學生先天性的不足,就容易對智障學生產生過度保護的行為,從而極其容易導致學生喪失自主能力,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自己洗漱等,學校要及時給智障學生父母進行先行教育,只有家長與學校達成一致,才能夠更加有效的開展教學工作,學校要十分重視與家長保持聯系,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及時交流學生在養成習慣方面的問題,鼓勵家長重視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榜樣的作用,共同為培養智障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

智障學生的良好衛生習慣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校與家長要共同努力,幫助學生獨立起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展現個人風貌,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銀春鳴.智障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75-76).

[2] 林錦榕.對智障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東方青年·教師,2013(9):841-842.

[3] 王曉霞.淺談如何培養智障學生的生存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7-48.

猜你喜歡
智障學生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多元視角下的幼兒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分析
向自己道歉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優化仿說句子訓練,提高智障學生說話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