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共育:比孩子更需要“接納失敗”的是父母

2020-09-27 23:00彭潔
讀與寫·中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父母家庭教育

彭潔

摘要:通過審視班主任工作過程中與學生打交道的經歷,筆者認為要教育好學生,不能只重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地位也不容被忽視。很多孩子表現出的自信心不足,難以正視挫折等諸多問題,往往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要讓孩子學會“接納失敗”,前提是父母要能接納孩子的失敗。然而,當下的家庭教育現狀卻不太樂觀,因此筆者從四個方面呼吁,“接納失敗”也應當成為父母的必修課。

關鍵詞:接納失敗;父母;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5-0278-02

為了促進班主任更好地思索德育的形式,拓寬德育的思路,學校德育處開展了“真誠接納”的主題班會展示活動。這次班會課正好開在學生們剛剛考完試后,很多學生沒考出理想成績,覺得很受打擊,所以我們班確定的主題是“接納失敗,遇見更美好的自己”。班會由學生自主設計并組織實施,和學生一起上完班會課后,我也深受教育,同時有了更深層的思考。我們的學生渴求成功,卻很難坦然接受失敗,這完全是他們自己的原因嗎?他們的心態會不會因為上了這次班會課而有徹底的改觀?我想,不盡然。因為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折射出的是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個難以接納失敗的家長又如何能培養出從容面對失敗的孩子呢?鑒于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重要的互補性,作為班主任除了要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加強挫折教育外,還要利用家校溝通的機會,適時地給家長進行相關輔導,讓“接納失敗”也成為父母的必修課以下四點,可以作為家長修煉的指引。

1.對照案例,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失當

網上曾流行過這樣一段小視頻,日本的一個幼兒園小朋友挑戰10段跳箱,但連跳三次都沒有跳過去。之后,小朋友的老師和他的同伴簇擁在他身旁,為他加油。當他再次起跳時,竟然輕輕松松就跳了過去!在場的所有人都起立為他鼓掌。如果將視頻回放到小朋友連續三次失敗后的那個點,假設自己是孩子的父母,當時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我們能體會到孩子當時的心理需求嗎?會不斷給他加油嗎?會告訴他不要氣餒,再試一次嗎?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告訴他,爸爸(媽媽)支持你嗎?我們理想的答案一定是“會!”。然而想象總是美好的,事實卻令人唏噓。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速成,卻很少允許他們犯錯。比如下面這個例子,爸爸教孩子學騎車,在開始之前,他先給孩子介紹了一些騎行知識,孩子似懂非懂地點著頭,然后開始練習。男孩不停地左搖右晃,頻頻摔倒。當他再一次摔倒時,爸爸明顯不耐煩了,聲音也高了起來,“你怎么回事???我不是一直說,感覺要摔倒時,就用腳撐著地嗎?怎么半天也學不會!你到底有沒有聽我說???……”相信這位爸爸在教孩子騎車前,也一定告誡過自己,“如果孩子學不會,我一定得耐心地教,絕不吼他”,但是當看到孩子一次次失敗時,自己的情緒就不受控制了。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覺得似曾相識。當下需要去做的,就是及時反思,認識到自己言行的不當。

2.相信孩子,多給他們一些嘗試的機會

有些家長為了表達對孩子的愛,喜歡包辦一切事務,包括生活和學習上的。導致有的孩子已經長大,還需要家長伺候穿衣、吃飯。有的孩子如果沒有家長幫忙,書包里面則會亂七八糟,每次都需要找很久才能找到所需的資料。這些缺乏自理能力鍛煉的孩子,獨立性相對會差些,輻射到做其它事情上面,也相對會慢些,挫敗感也更強些。有些家長則是因為怕孩子做的不好,影響效果,做得太慢,影響速度,或者出于安全、干凈、整潔的考慮,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搞砸后,就處處限制孩子的手腳,完全由自己代勞。他們特別想呈現一個完美的表象,盡量保持一切有序,卻讓孩子失去了寶貴的鍛煉機會。比如,當看到孩子剛開始學吃飯時笨拙的姿勢和滿身、滿地的食物,家長下意識地就會搶過勺子給孩子喂飯;當孩子大了,想和家長一起進廚房,學習燒飯時,家長又會覺得孩子洗菜洗不干凈,切菜切得長長短短,連炒菜的鏟子都拿不利索,就把孩子趕出了廚房……這也不給干,那也不能干,慢慢地,孩子就變成了一個“什么都不會做”的人了。其實,孩子的潛力無窮大。父母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給孩子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機會,而不是在孩子興趣濃厚時潑上一盆冷水。只有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后,才會變得越來越自信,也不再懼怕挫折。

3.降低期待,幫助制定合適的計劃目標

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成為佼佼者。有的父母急于求成,忽視孩子的成長規律,盲目讓孩子超前發展,給孩子制定過高的目標。有的父母則因為自己當年的理想沒實現,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提出了違背孩子意愿的要求。當他們發現孩子的表現怎么也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時,就會遷怒于孩子。那種失望的表情和冷漠的批評,讓孩子產生巨大的挫敗感。天長日久,孩子就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慢慢缺失自信。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父母不能再強行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了,而要尊重孩子的情緒,適當降低期待。比如孩子學騎車總是學不好,甚至想放棄不學時,家長就不能再步步緊逼,而要放平心態,馬上停止練習,和孩子一邊喝水休息,一邊共同分析騎不好的原因,同時給孩子提一個保持3秒平衡的小目標。隨著一個又一個3秒平衡的實現,孩子重獲信心,學會騎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文化課學習也是如此,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定一個實現起來不是太困難的目標,千萬不能好高騖遠,逼著孩子向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努力。還有的孩子學習習慣較差,學習能力較弱,這時可以運用心理學上的“進門檻效應”,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算達成目標,這樣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家長們也會慢慢看到希望。

4.允許犯錯,做好孩子強大的精神支柱

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只要孩子的表現令他們不滿意,他們就會嚴厲批評,甚至數落孩子。這樣孩子逐漸會將失敗的原因歸因于自己智力不行,能力不足。如果孩子長期在一個不允許失敗,不允許犯錯的環境里學習,他將永遠都不敢去嘗試,也很難從失敗中成長起來。接納孩子探索失敗,允許孩子多次犯錯,對孩子的發展特別重要。孩子容易放棄是因為在父母的訓斥責罵下,他們總覺得自己不行,這時我們就需要告訴孩子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也都會有自己學不會、做不到的事情,這樣孩子內心的壓力就會小很多。比如,孩子學不會騎車,父母就可以和他們分享自己曾經學車的經歷,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小時候學騎車也摔過無數次,后來發現當感覺不能保持平衡時,只需要把雙腳踩在地上,就不會摔跤了,而且只要把握好方向盤,腳不停地踩,保持自行車不斷地運轉,就不那么容易摔下來了,不知不覺也就學會騎車了。父母把自己失敗的經歷與孩子分享,通過與孩子共情,孩子能得到很大的心靈慰藉,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會失敗,爸爸(媽媽)也有學不會的時候,只要自己找到方法克服就行了。事實上,很多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父母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更容易成功。因為父母的精神支持會給孩子無窮的動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把“接納失敗”成為自己的必修課。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曾說:“想不經受任何挫折而成長起來,那是神話。挫折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毙睦韺W家桑代克提出的“嘗試—錯誤”學習理論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許多錯誤,但通過環境給予的反饋,他們會放棄錯誤的嘗試而保留正確的嘗試,最終獲得成長。所以,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成長過程中失敗的意義,允許孩子犯錯,包容孩子的失敗,并鼓勵和幫助孩子走出難關,孩子只有“輸得起”才能贏得更精彩。

猜你喜歡
父母家庭教育
影響四川省大學生與父母相處和諧度的原因研究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們是怎樣的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年過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