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探究

2020-10-09 18:28許文強
讀與寫·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誦讀教學初中語文核心素養

許文強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語文從傳統的知識教學轉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初中語文作為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陣地,要充分發揮出學科優勢,將誦讀教學重視起來,使學生在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提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從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的開展策略角度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誦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30-0098-01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所具備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對初中語文而言,包含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以及文學修養四方面內容,需要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持續地進行滲透和培養。

1.核心素養下開展誦讀教學的意義

誦讀是指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將無聲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生動的有聲語言,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逐漸擁有良好的語感,在多讀、熟讀中逐漸對知識內容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初中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讀是學生聽、說、寫的基礎,也是分析、研討語言的前提,更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素養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核心素養下開展誦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語感、豐富語言積累,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使學生在誦讀中感知語言文字的魅力,并在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誦讀技巧學習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2.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的開展策略

2.1 在誦讀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收錄了大量的古代詩詞歌賦,是中國燦爛文明中的文化瑰寶,也是承載著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但是由于詩詞歌賦離學生實際生活距離較遠,而且多采用較拗口的文言文,如果采用傳統的知識講解模式學生很難激發起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課本中收錄的詩詞歌賦,老師可以采用誦讀的教學方法,增強古代詩詞歌賦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感知到詩詞歌賦的語言美,形成良好的語感,進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木蘭詩》這首長篇敘述詩為例,這篇課文需要學生全文背誦,學生對文言文理解起來本來就存在難度,背誦全文很容易激發起學生抵觸和排斥心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出誦讀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在學習和背誦前先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找到這首敘事詩的語言結構,感知到這首長篇敘事詩中的音樂性和韻律性,并在朗朗上口的誦讀中形成良好的語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課文的故事內容在反復誦讀中輕松完成了背誦。

2.2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情感。中國漢語言通常具有很強韻律性和音樂性,便于學生誦讀,而且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名句佳篇都是朗朗上口,虛詞、實詞等都具有表達語文的作用,只有通過誦讀才能使學生真正感知到中國漢語言的魅力,通過眼、耳、口、心并用,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潛移默化的走進作者營造的情境中,對文章內容和蘊含的情感獲得真切的感知,進而喚醒了學生的情感意識,與作者達到情感和思想的共鳴。學生在誦讀中語感逐漸增強,體會到語言文字強大的生命力,使原本枯燥的文字描述變得生動、形象,感知到漢語言的意境美,既陶冶了學生情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完成了核心素養的培養。

以《桃花源記》這課為例,這篇文言文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將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了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達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在講解這篇課文前,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誦讀,為學生示范誦讀中的斷句、節奏,引導學生通過誦讀來對文言詞語和句式擁有初步的認知,在反復誦讀中學生感知文中表示概括性質的范圍副詞“悉”“并”“具”“咸”“皆”的微小差別,理解其中意動句“漁人甚異之”和省略句“林盡(于)水源”、“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的語言特點。學生通過誦讀了解了文章大意,并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作者營造的情境中,進而感知到作者文字背后蘊含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3 在語言實踐中,提升文化底蘊。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是生活的升華表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行之有效的語言實踐就是誦讀,學生在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誦讀過程中,將課文中的詞句逐漸流淌進心里。在初中語文誦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指導學生誦讀的語音、語調、節奏、情感上的準確把握,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在反復誦讀中學生逐漸找到了語言運用的規律和技巧,體會到經典名家名篇中語言的精妙,品味到經典文學作品中強大的文化底蘊,既輕松完成了課文學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實現了知識和素養的協同發展。比如學習朱自清的《春》這課時,學生在誦讀中深刻感知到散文體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并在誦讀中體會到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的語言描述的精妙,同時體會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

總結

在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誦讀教學使學生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技巧,增強了語文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在誦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章內涵,在完成知識積累的同時促進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蔣秀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誦讀[J].甘肅教育,2019.

[2] 崔國鋒.初中語文誦讀教學實踐探討[J].讀與寫,2019.

猜你喜歡
誦讀教學初中語文核心素養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談小學語文誦讀教學的開展
如何開展初中語文誦讀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誦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