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應該具有的屬性

2020-10-20 06:13鄔耀仿
科研課題成果通報 2020年9期
關鍵詞:屬性詩歌

摘要:屬性是事物特定的性質和內涵,它可以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甚至是未知的,等等,我們只有充分并正確了解事物的屬性之后,我們才能對特定的事物給予合理的判斷。那么,什么是詩歌?我想這是個很抽象的問題,不管你如何解答,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否定,而正是這種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出現的否定,導致了當今的人對詩歌產生了一定的誤解和丑化,這對詩歌的發展是個致命的問題,所以以下的幾個問題,或者說詩歌的共性,將會對詩歌解讀和發展傳承的引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詩歌;應該;具有;屬性

詩歌應該具有的屬性。

顧名思義,屬性是事物特定的性質和內涵,它可以分為外在的,內在的,甚至是未知的,等等,我們只有充分并正確了解事物的屬性之后,我們才能對特定的事物給予合理的判斷。那么,什么是詩歌?我想這是個很抽象的問題,不管你如何解答,都會遭到不同程度的否定,而正是這種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出現的否定,導致了當今的人對詩歌產生了一定的誤解和丑化,這對詩歌的發展是個致命的問題,所以以下的幾個問題,或者說詩歌的共性,將會對詩歌解讀和發展傳承的引導,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 詩歌的文學性:

說起文學性,相信我們都很好理解,它既要來源于生活,它又要高于生活,它既是生活的痕跡,它又是未來的展望。那么,它就必須要有以下幾個要求作為支撐:

⑴豐富的經歷:

人的思維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可能真是帶著遺傳基因天生,而另一部分就是后天的生活經歷所提煉而成。我們常說沒有生活就沒有詩歌,我想這話一點不假,千千萬萬的我們,正是通過各自不同的經歷和體會,來獲得自身思維和智慧的提煉,以達到我們總體思維格局的豐富和提高。

我們要進行詩歌的創作,生活中的素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透過簡單的生活現象,挖掘出創作的亮點,這樣的作品才能鮮活豐潤。但是不是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就可以創作出好的作品呢?當然不是,即使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沒有正確地加以運用,恐怕也是無濟于事,比如:

①沒有代表性:

代表性指的是創作者本人所經歷的生活,所走過的人生的道路具有很多人相同,類似或接近的這樣一種情形,站在這樣的一種立場和態度,創作者所描述或者所提煉出來的內容,便可為大多數人的接受和理解。

代表性的經歷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從事的工作環境和崗位,所經歷的成功和失敗,所面臨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當然也和經歷者本人的思維方式及思想深度有關,這些都會給予創作者以豐富的積累,對創作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很多的人都會認為只有苦難才能出詩歌,那就是經歷,痛苦,失敗的經歷,我想也正是基于這方面的思考吧。

所以很多時候,單純從作品本身去解讀作品是不合適的,作品離開了作者生活的環境,離開了作者所經歷過的精神觸動,而片面性去評論作品的深度和廣度,至少我認為是有所欠缺和不妥。

②缺乏引導性:

很多進行詩歌創作的人都有經歷,并在作品中得以清晰地體現。但這顯然遠遠不夠,如果只是僅僅的紀實闡述而沒有積極向上的倡導,那么作品應該是缺少必要的內涵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跳躍”,只有讓作品適當高度的“跳躍”,讀者才能在作品的閱讀過程中得到新的感悟和進步。

引導是一回事,正確及良性引導卻又是另一回事。豐富的閱歷會給我們帶來審時的優勢和充沛的智慧,但要做到正確及良性的引導絕非易事,它需要我們具有正確的思想導向和精神信念。換句話講,如果我們因為經歷了坎坷而變得內心偏激,脆弱,甚至是極端,離開了時代這個大的背景,那么我們的引導就是一種錯誤。

毫不夸張地講,如果作品的負面引導不加以適當的制止而任其蔓延,這將會給文學創作帶來極大的困惑和迷茫,甚至給文學的發展帶來可怕的災難(這當中所涉及的便是作品責任相關內容,這在下文章節有所闡述,于此不作贅述)。

⑵真摯的情感:

詩歌畢竟是靈魂的語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感情作為承載,沒有感情作為支撐,作品的內容空洞的,作品的內涵也是缺失的,現實中的“無病呻吟”便屬于這種情況。對于詩歌的創作來講,情感就是作品的主脈絡,它牽引著作者所有的意圖,意象,情節及細節等,并最終將作品中的意境引向巔峰。

情感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表達,熱愛,思念,喜怒哀樂,甚至愛恨情仇,這些都是我們內心實實在在的感受,真實,強烈,激蕩,這也正是詩歌作品之所以能夠感動讀者的最大原因。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及思維方式千差萬別,每個人內心的情感強度標準也各有不同,但只要是真實的感情,讀者都會有所感觸,所以情感有個很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真實,再真實。

真實的情感,誠摯的表達,這就是詩歌創作所要求的起點。我們需要用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內心,依托我們所經歷的思想世界,釋放出靈魂深處最璀璨的光芒,這就是詩歌!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應該為我們的心靈而書寫,而不是為了他人的注視而做作,試想,如果剔除了作品中的情感主線,我們的作品還有什么靈魂可言,我們的價值何以能真正體現?

⑶多樣化的文本:

文本是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詩歌始終是文學體裁當中的一種,其他體裁有的,它也應該擁有。詩歌的文本較為簡單(關于本節內容以下有詳細的闡述,在此不做贅述),大致上分為寫實性、情景性、構造性及感悟性文本,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并不是很難,但,仍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重視:

①紀實文本的通俗:

紀實(寫實或口語)的寫法自由,簡單,甚至可以豪放,因為方便、實用性強,已經為不少人創作詩歌所用,這是種極好的現象,既豐富了詩歌文本,也活躍了詩歌創作的氣氛,不能不說,這也是繁榮詩歌文化的一種貢獻。

但不容忽視的是,凡事皆有它的兩面性,紀實(寫實或口語)性寫法的盲目推崇,讓很多的創作者癡迷于“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的寫作,也導致了紀實性詩歌創作的泛濫和詩歌作品內容的失真,以致在選題立意、創作目的及作品影響等方面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隨意性和粗糙性,長遠來講,不得不說這是種創作上的隱患。

②構造文本的浮夸:

詩歌的構造性表達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完全依靠創作者的想象而創作的作品,合理的想象,有序的邏輯,再加上創作者本身具備的創作情懷和創作技巧,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是技高一籌,蘊含美學感及藝術感,毫不夸張地說,它就是一件精湛的藝術品。

完全依靠想象思維而促成的詩歌創作,其情節難免有所浮夸,當然,可以浮夸到什么地步,可以想象到什么程度,目前在詩歌創作上還沒有什么規定。但是,從詩歌的情感的角度加以考慮的話,如果作品離開了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情節,甚至真實的理念,那么這詩歌,還能稱為詩歌嗎?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探討。

以上的內容不難看出,無論詩歌作品以什么樣文本形式出現,情感都應該是作品的主線,另外,文本所闡述的最終的目的,更加應該是價值傳承的體現。

⑷未來的展望:

文學的本身就是一種精神追求,它需要激情,自由,信念,還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在社會現實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思考提出和倡導更加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自由,所以文學作品其實是有責任的,有責任的作品,才能符合文學的基本要求(關于作品責任的問題,下文有詳細的闡述,在此不作贅述)。

通俗得講,文學上的未來展望就是文學作品要有內涵,要有“看頭”,可讀,趣味,共鳴,高度等精神上閱讀的指標。不容樂觀的是,很多人的創作摻雜了過多個人內心的不良因素,動輒以謾罵、宣泄、甚至是極端的創作態度來創作,這其實是不允許的。

現實當中當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當然有充分的權利拿起我們手中的筆而公諸于眾,但這些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的是化解、引導,直至消除,如若我們肆意僅以自身的見解來推波助瀾,圖一時之快,逞一時之勇,我們勢必會激起新的矛盾。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子孫后代需要我們傳承的,究竟是什么?

不難看出,我們的作品只有具備對未來的展望,倡導積極向上、蘊含哲理等思想和思維,我們的作品才有世代相傳的可能。

2詩歌的時代性:

時代性是個很好理解的概念,指的就是當今的時代,主流的時代,我們生存的時代。身為文字的創作者,我們作品的時代性至關重要,小到關乎個人情懷和信念,大到關乎大地和蒼生,我們當與時代俱進,共同譜寫和唱響時代的樂章。

作品的時代性是個大格局的問題,它要求創作者本身具有時代責任共擔的思想意識,它甚至還要求創作者具有憂國憂民的蒼生意識,換句話講,它就是可能讓你成為真正愛國者,真正具有愛國情懷的大詩人,大作家的考量標準。

毋庸置疑的是,任何的時代都會有相反方向的逆行者,甚至是逆施者,這不足為奇,甚至還應當視其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讓百花齊放,這完全符合事物的辯證法則。

3詩歌的責任性:

作品的責任性也是極為容易理解的概念,責任,說的是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應當有顧及,那么,我們應當顧及什么,又應當如何顧及?這對言論已經充分自由的當今,對提倡文學創作自由的我們,會不會是一種枷鎖的桎梏?不是,相反,這是一種精神的考驗。那么,實際的創作中我們應該顧及什么?

①主題應當顧及:

不少人的詩歌創作僅僅是自娛自樂,作品責任擔當的成分不大,但對于專業或專注詩歌創作的人而言,作品的主題責任應該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日常的創作中,我們當盡可能地站在時代的立場,充分考慮創作的主題是否符合當今人文世態的要求,是否符合多數讀者的要求,甚至是否符合時代發展及文化傳承的要求,決不能追求所謂的“先鋒”,“標新立異”而試圖將廣大讀者的審美觀顛覆,否則,我們的作品很難成為時代的主流。

②方式應當顧及:

這里所講之方式,應為作品的表達方式,涉及作品責任之部分,也就是我們該以什么樣的立場和方式表達出來的問題。

表達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紀實闡述,現象揭示,甚至是嘲諷,謾罵等,但最終都應該以積極的引導和真善美的倡導為主,切記勿將個人的喜惡強加于作品之中,又或者將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僅僅是完完全全地闡述,而不加半點的思考提煉和解決之道,那么,這樣的作品將會是枯燥無味的。

作品表達的方式至關重要,若處理不當,再好的主題或是創作素材,都會將作品傳承真善美的目的和初衷淡化而失去傳承的價值,甚至,會激起新的矛盾和爭論,而將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化。

4詩歌的傳承性:

作品的傳承是件任重道遠的事情,它功至千秋歲月,福澤子孫后代,這對我們來說,既是光榮的使命,也是極大的考驗,作為詩歌的創作者,詩歌的傳承性將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我們需要傳承什么,又應該如何傳承?我想作為創作者,我們至少需要做到:

⑴具有赤子之心:

創作者本身需要帶有愛國的赤子之心,赤子的心態,赤子的立場,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作品才會具有傳承的價值;不難想象,如果我們站在相反的心態和立場去創作,它會給我們的社會和子孫后代帶來一種什么樣的影響。

⑵具有拓展延伸:

作品應當含有可讀性,思想性及可以借鑒的思想延續性等特點,融入當今人群的思維和智慧,融入當今時代的改革和創新精神,這樣的作品方能對讀者向著真善美的方向進行引導,才能真正為子孫后代所受用。

綜上所述幾點內容不難看出,要寫出真正的好作品,要成為真正的好詩人,其實并不容易,它需要創作者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素質要求,非常靈動活躍的思維,以及能夠站在時代的立場,并為這個時代而書寫的信念,方能成為中華詩詞文化的真正傳承者和踐行者。

參考文獻

[1]王迅.《麗水學院報》《論徐志摩詩歌意境的空靈美》.2006年2月.

[2]孫小兵.《文學作品賞析—中國現代文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

[3] 吳奔星,徐榮街.《現代抒情詩講選》.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年.

作者簡介:

鄔耀仿,筆名:九連山,廣東河源客家人,為中國詩歌學會、廣東省青年產業工人作家協會及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遠山文學網副總編,現居深圳;已在已在《參花》《牡丹》《北疆晨報》《寶安日報》《河源日報》《河源晚報》《齊魯文學》《漢詩世界》《長江詩歌》《詩中國》《中國風》等報刊雜志及各大文學網站發表大量文學作品,并入選多種詩歌選本;新寫實主義詩歌的倡導者,提倡詩歌的本真寫作,致力于探索詩歌的精神高度。

猜你喜歡
屬性詩歌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七月詩歌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小小詩歌匯
互聯網時代的生成性教學屬性分析與實踐研究
對兩種實體觀的探析
用好文件“屬性” 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詩人
Winsock控件的屬性及應用方法
詩歌過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