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秳游锟駳g節》配器分析

2020-10-21 10:21鄭佳奇
鴨綠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關鍵詞:配器

摘 要:本文以圣?!秳游锟駳g節》14首室內樂為研究對象,將主要圍繞作品的配器技法中最獨特的三個點進行剖析,研究了該組曲在配器上的特立獨行。其中,獨特之一便是編制的使用,獨特之二便是作曲家在配器中對于主題動機的生動模擬。獨特之三是織體的使用。借鑒其獨特作曲技法,描述其配器音樂輪廓。

關鍵詞:圣桑;音色使用;《動物狂歡節》;配器

夏爾·卡米爾·圣-桑(1835——1921)是法國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鋼琴家、管風琴家。從小熱愛音樂并顯示出對于音樂超高的天賦,年幼的他對于聲音異常敏感,這似乎也決定了他之后在配器與創作上的超高造詣。在其晚期的創作中,《動物狂歡節》組曲成為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交響樂作品。

1886年2月,圣桑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旅行演奏,受其好友夏爾· 勒步克之邀 為他狂歡節音樂會創作一組交響樂,于是圣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平時在動物園看到過的動物用交響樂中的各種樂器的音色呈現給世人。成為后世廣為傳送和音樂會演奏的典型曲目。

一、編制的特立獨行

(一)樂器的獨具特色

整首曲目使用兩架鋼琴和九件樂器的結合(小提琴兩把 中提琴 大提琴 貝斯 長笛 單簧管 木琴 口琴)而成。作曲家采用配器領域里極少使用的單純的單一配置,這同時也為塑造不同動物的造型做了簡化而清晰的輪廓。利用樂器單純音響模仿的方法形成了富有個人特色的動物狂歡節組曲。

該組曲每首的樂器編制都不超過十種,給人一種簡潔明了之意。而在這其中,每一首曲子都用鋼琴去演奏背景或者塑造動物的造型,將鋼琴和管弦樂達到一個完美的融合。他十分反感把鋼琴當作刻板和機械的敲擊樂器。將有些生硬的鋼琴變成了一種惟妙惟肖的形象樂器。例如第六首《袋鼠》他利用雙鋼琴刻畫出袋鼠跳躍的身影,鋼琴的頓音的使用,將袋鼠這一動物活潑靈動的特點描述的淋漓盡致。

(二)音色的形象貼切

在配器特立獨行的編制里,除了樂器使用方面的獨特之外,該組曲的音色使用更是我們值得研究的一大特色。圣桑在該組曲中利用各種樂器音色的不同,來刻畫十三種具有明顯特點的動物,善于觀察的他幾乎將每一個動物的主要特點都刻畫的淋漓盡致,例如第一首作曲家利用雙鋼琴的顫奏來渲染狂歡節深林中獅子登場前的威嚴氣氛。而獅子作為萬獸之王,圣桑運用提琴組的沉重長音來描述它登場的腳步,邁著堂皇的步伐帶領動物們在森林中歡慶狂歡節,拉開了這場大狂歡的序幕。

例如《大象》作曲家先選擇鋼琴作為圓舞曲的背景音樂,而后將低音提琴作為描述大象形象的主奏樂器,低沉的音響和雙鋼琴圓舞曲的節奏融為一體,讓人一聽到這個音色便想到大象憨態可掬,笨重龐大的身軀,似乎在表達它在狂歡節這個大氛圍里的快樂。選用低音提琴來描述大象,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作曲家充分發揮他獨有的想象力,將音色與形象達到契合的最高點,用低音提琴的撥奏和連奏等奏法來塑造它笨重的腳步聲,讓人在以后的聲音中聽到這個音色便想到大象的滑稽和靈動。

二、動機的生動模擬

(一)節奏的形象比擬

在這14首對于動物形象的真切模仿中,動機的模擬是十分生動的,而節奏的使用便是其中典型的特征,作曲家在選擇了貼合動物形象的音色之后,主題動機的發展中,節奏占很大方面的因素,似乎決定了曲目最終的效果是否真正符合動物的形象。例如上文提到的《大象》,節奏就應當十分緩慢,不能用十六分音符或者快速的震音手法來描述,幾乎每一種動物的節奏,都有它獨特的特點,這也體現了他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善于觀察,才能在樂器選擇、音色使用、以及動機生動模擬中節奏使用的形象深刻。

而節奏作為最顯著和突出的莫過于最著名的第十三首曲目《天鵝》。該曲的旋律在優美的大提琴上演奏出,大提琴節奏多采用四分音符的連音,偶爾有八分音符的插入,給人一種白天鵝在湖面上翩翩起舞的唯美之感,節奏十分舒緩、平靜。

三、織體的層次分明

(一)音區的分層技法

在眾多配器技術的表現手法中,織體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織體所表現的形象,是塑造整個形象極其重要的因素。而圣桑的這首組曲,便采用了十分具有獨特性質的織體,對于音區進行了分層的技術手法。從而顯得配器簡潔明了,塑造的形象也十分符合。

第十二首組曲《化石》,作曲家在音區的處理上十分具有特色。利用木琴來表現化石僵硬的形象,在中音區演奏。而弦樂在高音區使用撥奏的演奏技法來渲染氣氛,兩者在音區上的分層表現了圣桑曾經創作過的骷髏之舞的旋律,似乎這化石在音區的處理下而變得十分生動。而后雙鋼琴高八度音區的演奏似乎更清晰的表現了在音區的處理中,配器技法在中景方面的獨具特色。高音區和中音區的相得益彰,簡潔明了的表現了化石僵硬而又不刻板的形象。

所以在織體中,音區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所造成的音響效果直接對于塑造什么樣的動物形象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比如高音區就偏于活潑靈動,而中低音區則代表了木訥和安靜,十分具有特色。

四、結語

在該14首組曲中,筆者將配器中最有特色的編制的使用 動機的貼切以及織體的層次分明進行了淺析,我們知道作曲家創作的偉大不僅僅在于這幾個方面,這首組曲之所以現如今膾炙人口,是因為其還有很多的過人之處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而在配器分析中,我們所要掌握的除了他對于音色本身的處理和使用,和動機中節奏和音程的結合,讓我們所看到一種在樂器音色,動機這幾個方面的高度契合之外,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細致入微的對于動物聲音的觀察,之后再用各種符合動物形象特點的樂器來模擬的一種成功。

作者簡介:

鄭佳奇(1995-09-)女,漢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

猜你喜歡
配器
交響詩《羅馬噴泉》的樂隊寫作技術分析
歌曲欣賞四部曲
新維吾爾族“木卡姆”的音樂形式與現代音樂的融合及配器編排
談音樂中色彩性的應用
賈欽多·謝爾西室內樂作品《IPRESAGI》第一樂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協奏曲《愁空山》研究現狀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樂配器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配器細節
拉威爾《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總譜分析
豐戲曲傳統之翼振民族文化之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