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語良師:引領我走上解剖學探索之旅

2020-10-22 09:46鐘錦濤李曉丹
南方醫學教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福爾馬林良師解剖學

鐘錦濤 李曉丹

2020年5月8日,一個普普通通宅家學習的日子,夜里11點,我正巧看到彈出的廣東共青團的一篇推文--《凌晨四點,她去世了》,懷著好奇的心情,我點開了文章。

這是一篇關于“大體老師”的推文,我被每一字每一句吸引,跟隨著作者細膩的筆跡,身臨其境般地融入富含懸念的情節??赐晡恼潞?,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淚珠在眼里打轉,感人的文字在腦海里重現:“大體老師,是不說話的老師,是在去世后才能成為的老師”?!@些文字,讓我想起大體老師與我的緣分,他們是我學醫道路上的無語良師,引領我走上解剖學的探索之旅。

第一次與大體老師相遇是在2017年的夏天,開學后的第二天,我們就有解剖課,在巍峨聳立的解剖樓下,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莊嚴宣誓--“敬愛的大體老師,我們將用您的身體進行解剖學習。在您身上劃下的每一刀,都是奠定我們未來良好醫術的基礎,您奉獻的大愛,更將孕育我們關愛病人的情操。我們許下志愿,從今天開始,要以恭敬的心情、謙虛的態度,認真向您學習”!

宣誓后,我加快步伐緊跟著老師走進了解剖室。只見一個寬敞明亮的大房間里兩邊對稱、間距一致地擺放了八張解剖臺。老師打開臨近的一張解剖臺蓋,頓時一股刺鼻又刺眼的福爾馬林氣味撲面而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解剖臺里的黃黃的福爾馬林液,隨著老師把解剖臺內層緩緩升起,我的心臟也似乎隨著臺面的升高而“砰砰”地加速著。終于,當臺面升到頂時,我們看見了突出液面的大體老師的師輪廓:那是一個像是閉著眼平和地安睡著的爺爺,整個軀體是完整的,只是膚色看起來有些蠟黃。老師讓我們戴上醫用手套,輕輕觸碰一下肢體,我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爺爺的一側前臂,感覺皮膚的質感是僵硬的,老師解釋說膚色蠟黃和僵硬都是福爾馬林浸泡所致。我漸漸平靜下來,原來,解剖室里的場景并非我之前想象的那般嚇人,若不是泡在福爾馬林中,大體老師就像是在床上平和地安睡呢。

這時,我的注意力被后門邊解剖臺旁的一位師姐吸引了,她穿著雪白的工作服,扎著低馬尾,正在專注地做著操作。我向師姐走過去,看到了臺面上立放著兩本厚厚解剖圖譜和教材,翻開處正好在人體頭面部結構。師姐戴著醫用口罩和手套,一雙明亮的眼睛專注地盯著臺上的大體老師的頭面部,同時,左手持組織鑷,右手持筆式拿著手術刀,雙手靈巧地在解剖面部的神經和肌肉組織。我靜靜地看著師姐操作,在二十多分鐘的過程中,她格外平靜與鎮定,完全沉浸在解剖世界里,絲毫不受外界影響。只見她刀尖下的一條淡黃色、比縫衣線還細的條狀結構被分離得干干凈凈,分支走向緊貼著面部表情肌,結構十分清晰。這時,師姐抬起頭來,看到我,熱情地說:“剛剛你看到的是解剖面部表情肌及支配肌肉神經的過程,今后你們在醫院的手術臺上,面對病人需要做同樣的過程,但是沒有出錯的任何機會,所以在解剖室練習時,必須全神貫注,不容有一針一刀的誤操……”我立馬抓住機會向師姐問出長久以來困惑于心的問題:“師姐,你在解剖時不害怕嗎?畢竟,大體老師實際上是……你對大體老師的的感覺是什么呢”?師姐把左手輕輕地放在大體老師的心前區,右手撫摸著大體老師臉頰部,沉吟著說:“一開始確實有點畏懼,但我一直記得老師對我們說過的一句話,‘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誰’。大體老師之所以被稱為老師,就是因為他們在全無保留地用寶貴的軀體教導學生,只不過他們不能說話,但他們的生命價值還在延續,所以更加偉大,他們是我們的無語良師”。聽完師姐的話,我豁然開朗,非常感動,是啊,這些素不相識的人們,能夠在生命結束后,為了醫學事業的薪火相傳、醫學人才的培養而毅然奉獻自己,我們除了敬重、感恩,還怎么會有懼怕呢。

這次在解剖樓與大體老師的初遇,開啟了我的解剖學探索之旅,在大一下完成《解剖學》必修課程、有了堅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后,學期末我如愿通過考核進入了解剖小組,我像一個新奇的孩子,在解剖學的世界里快樂地求知徜徉。兩個月的時間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師姐的榜樣引領下,在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中,我每天起早貪黑地練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我也基本完成了人體全身結構(四肢、脊柱、心臟、肝臟及膽道系統、盆腔等神經肌肉動靜脈等)的解剖練習,最深的感觸是,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一操,在神奇的實踐操作中,課本里的結構由抽象變得具體,被我真切地看到、觸到,所以印象更加深刻,這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方式才是學習的真諦!

在實操課上,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多達16人共用一具大體老師。一張解剖臺的空間只容得下4人同時操作,其余12人只能處于觀摩狀態,大家依次輪流操作,在課堂上很難實現單個學生完全掌握人體全身解剖的要求,這也直接反映了目前國內在遺體捐獻不足和大體老師資源緊缺的現狀。分析原因,我想這可能與國人受傳統倫理文化的影響密不可分,如《禮記》所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損,孝之始也”,這些傳統觀念使得很多人對遺體捐獻望而卻步。在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當我們具備了更為廣博的知識,對世界的認知更加深入和寬廣時,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應該更加深刻、全面和客觀。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高速蓬勃發展,在國內紅十字會等組織積極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及科普活動的不懈努力下,遺體捐獻不足的瓶頸已被打破。一份來自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通過書面或網絡途徑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的志愿者人數,已經從1087人上升至1992940人(截止至2020年4月25日)。10年期間的這一幾何級數的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精華性吸納和理性達觀,大體老師們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越來越多地感染了民眾,國人對遺體捐獻更為接納并對醫學事業有了更多的支持。

這時,我想起了前些天看到的一些感人報道。截止至4月5日,火神山共有28位遺體捐獻者。正如遺體捐獻者的家屬所言,“我把母親的遺體捐獻出來,是希望能早日結束這場疫情,讓更多的人早日得到救治,得到更好的治療,讓更多的家庭,不用這樣支離破碎……”,“遺體捐獻,其實有一種延續的希望,覺得自己的外婆走了,但是依然有些什么你覺得她還在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大體老師們的無私奉獻,才有了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央視新聞《武漢呼吸》報道中,卞修武院士也指出:“沒有這些遺體的捐獻,就沒有尸體解剖;沒有這些解剖,就沒有第一手的病理變化的直接證據”。 在今年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偉大戰爭中,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運籌帷幄,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湖北民眾顧全大局,醫護人員不畏生死,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我們終于打贏了這場艱巨的疫情防控戰,而大體老師們,也用他們的奉獻為最后的勝利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英雄勛章。

夜已深,時鐘滴答,走向了新一天的凌晨。5月19日,我即將迎來22歲的生日,那一天,我有一個心愿--去簽下一份《器官遺體捐獻書》,希望自己在為醫學事業奉獻一生后,還能以一名無語良師的身份,引領后輩學生繼續在醫學之路上堅定前行,為醫學事業的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貢獻綿力。

猜你喜歡
福爾馬林良師解剖學
醫學教育家培養工程:一種讓良醫成為良師的有效探索
一種適用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的改良細菌革蘭染色法
人體解剖學與醫學影像解剖學在教學中的結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人體解剖學
太極拳側行步運動解剖學分析
冰凍冷藏解剖臺在解剖實驗室的應用
涵養成就“大國良師”的泥土
手術病理標本固定取液方法的改進與應用研究
良師·階梯·加油站
不同濃度福爾馬林治療宮頸癌出血性放射性直腸炎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