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小語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價值與路徑

2020-10-26 06:42陳銀翹張愛琴
現代教育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小語種資源開發思想政治教育

陳銀翹 張愛琴

[摘 要] 高校小語種專業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開發小語種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夠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煥發小語種專業課程的生命活力,加強小語種專業學生的自我認同。因此,遵循思政本位的育人導向,強化專業主題凸顯小語種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依循課程主線寓德于教開發思政教育資源,加強教師自我育德,提升德育能力,是開發小語種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小語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0)05-008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5.014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課堂主渠道立德樹人、鑄魂育人”“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早前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如何在專業課程中細化落實課程育人的要求是課程思政化的先決條件[1]。挖掘高校專業課程中蘊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已成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尤其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在理論研究上,一部分學者主張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通過制度設計、教材建設、教師育人意識和育人水平的提高[2],提升思政課程的親和力與針對性;另一部分學者基于整體的課程觀,主張推行課程思政,將顯性思政教育與隱性思政教育相結合,實現各學科協同育人,充分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3]。在實際探索上,高校利用紅色資源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教學,激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活力[4];同時,建立學科思政素材庫,幫助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如何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課程為基礎,應對蘊藏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高校小語種專業作為大學語言教育專業陣營中的一部分,自然也承擔著高校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的重任。尤其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探析小語種專業思想政治教育開發的價值,充分挖掘小語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既是完善小語種人才培養體系的行動,也是幫助專業課程實施優質思政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小語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的價值意蘊 (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堅持改革創新,推進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效性,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建設[5]。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雖然得到了部分開發,但仍然存在著資源零碎、整合不當等問題,導致已有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之間配合度不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受到影響。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迅速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的體系需要對話語體系、內容體系、傳播體系、隊伍體系的協調統一進行重構與更新[6]。小語種專業課程內容涉及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等多個方面,開發小語種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既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又切合專業課程思政特點,是一項從形式和內容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它能夠開發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環境資源,全方位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保存及利用狀況,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決策正確化、執行高效化、評價準確化,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7]。同時完成小語種專業只挖掘本專業課程課內教育資源向整合一切可利用教育資源的轉變[8]。擴大教育教學方式和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提供示范與榜樣。

(二)讓小語種專業課程煥發生命活力

開發和利用課堂中豐富的課程資源,有賴于課程生命活力的煥發,而小語種專業課程的外在價值和內部需要,是促進本專業課程煥發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小語種專業課程的外在價值之一是服務市場。在社會實踐中,市場需要的變化帶動小語種人才能力和素質的改變。這一現狀促使高校小語種人才培養所涉及的專業設置、培養層次、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建設、師資隊伍、教材建設、語種結構、地區分布、招生規模、就業情況、社會評價等培養體系面臨調整。當前的高校小語種專業課程設置上,國家政策方向的因素占主導地位。小語種課程的開設內容主要涉及3個方面:一是語言類課程。如基礎阿拉伯語、高級阿拉伯語、口語、視聽說、閱讀、寫作等課程;二是翻譯類課程。如口譯、筆譯等課程;三是文化類課程。如國家概況、歷史、報刊選讀等。此外,還有高校根據自身學科優勢開設了部分特色課程,如傳播學、外國新聞節目研究等。這些課程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如文化類課程,在講授語言對象國風土人情與歷史淵源時,常與本國文化聯系,進行價值引導;在語言技能訓練的課程中,可以根據本國語言特點和邏輯進行歷史對比,加深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知,達到循序漸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煥發課程活力的目的。

從內部需要出發,小語種專業學生客觀上面對紛繁復雜的外來文化,而自身理論水平及辨別能力有限。因此,小語種專業比其他專業更需要系統的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其他專業課程更需要充分開發學科中蘊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圍繞課程、學情、教師等專業教學內容展開思政教育,幫助小語種專業學生自主分析接觸到的知識、思想、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取精用宏,深入挖掘小語種專業課程中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課程已有思政教育資源進行二次開發,更能夠增加小語種專業課程的人文價值。

(三)加強高校小語種專業人才的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個體持續不斷地將專業知識、專業價值、倫理規則、行為觀念與方法內化于心,從而對專業產生充沛的情感和充足的投入,最終形成專業執著感的過程。大學生自我認同的核心是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和對未來從事職業的認同,專業認同對學生的個性化和社會化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是讓學生保持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熱愛有巨大的影響。而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為社會培養具有高度職業熱情和職業認同感的優秀人才,特別是具有堅定愛國利國觀念的人才。小語種專業人才是溝通本國和語言對象國的橋梁與樞紐,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所培養的阿拉伯語專業人才在促進中阿貿易流通、文化交流中作用巨大,同時也為我國爭取到了更多的優質資源。重視對此類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可以增強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因此,培養具有高度職業認同感的小語種專業人才,既要夯實文化基礎,又要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在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中的自我認同,完成小語種專業學生到小語種專業人才的轉化。

但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具有特殊性。我國大部分高校院系本科培養方案采用“3+1”“2+2”“2+1+1”等聯合培養方式,許多學生定期到國外交流學習,且在當前小語種專業的課程教學中,仍然將專業課程的教學置于中心地位,語言專業色彩濃厚,這些都無形中強化了小語種專業學生對于對象國語言文化的期待和認同。再加上絕大部分小語種專業學生為了更好地掌握語言技能,常常利用寒暑假期或其他課余時間參加一些團體活動。學生在進行學習和知識汲取時所接觸的環境不僅包括課堂和校園,還包括社會和國際兩個層面。因此,關注小語種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內與課外雙管齊下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幫助小語種專業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場,既是滿足小語種專業學生在培養方面自我需要的必要途徑,也是高校培養小語種人才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高校小語種專業思政教育資源開發的路徑選擇 (一)立足思政本位:遵循政治原則與育人導向

育人為本,本立而道生。思政彰顯的是“立德樹人”的價值性,遵循思政原則就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確性,堅持我國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強和改善要以堅持黨的領導為前提,把黨的思政教育方針融入教育全過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9]。我國高校肩負著高等教育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根本方向問題,高校的辦學方向始終堅持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服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然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許多困境——教育觀念有待更新、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教育對象積極主動性有待提高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一個迫切而漫長的過程,而提升實效性的前提是把“思政”作為立德育人課程改革的重心和根本,把思政教學作為手段和方法,將兩者有機結合,共同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然后將專業教育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擴展教育內容。就小語種專業課程而言,其思政資源開發的立足點就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更新現有教育理念,引導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堅持同一政治方向,以德育人,創新教育模式,確保育人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二)強化專業主題:凸顯小語種專業學生核心素養

德國《關于政治教育和社會化的報告》中指出,“每一門學科在不放棄本身特點的情況下,都能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自己較高水平的貢獻”[10]。我國每一門學科都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成立的學科,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底蘊,學科的核心素養都彰顯出我國的育人原則和育人方向。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學生所要習得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相應的課程中體現。因此,強化專業主題就是在傳授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凸顯本專業所要被學生習得的學科素養,從而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格與能力。學科的核心素養與專業性質不可分割。小語種專業學生作為我國與世界各國進行全方位交往交流的語言能力資源,和全面深度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必備的智力資源,其自身所帶的國際屬性,強調培育本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更要注重學生愛國理想信念的養成。因此,小語種專業思政教育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利用專業文化資源,結合優秀師生案例開展實施;也可利用第二課堂,組織主題鮮明的語言競賽、語言辯論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文化實踐活動中實現思政資源的有效“輸出”,進而煥發專業課程的生命活力,增強小語種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督促其提高專業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使其思維視野、思想觀念、認識水平在振興民族的價值觀念中逐步提升,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三)厘清課程主線:明晰課程目標與資源類型

課程是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11]。對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當以課程為主干線索,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遵循課程目標配合性、主體交互性和集體協同性三個原則[12],運用專業課程獨特的理論、角度、方法進行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的共同體建構。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思政資源得到了開發,并得以有效利用,同時創新了教育模式,拓展了專業課程內容,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專業認同,學生的專業情意和職業熱情進一步提升。以小語種專業課程為例,資源開發的類型具體是從講解課(如基礎相應語、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訓練課(報刊選讀、口語、相應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討論課(相應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3種課程中挖掘3類思政教育資源。第一類資源是馬克思主義思政資源。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其觀點、方法深深根植于專業課程的每一寸土壤。第二類資源是思想道德資源。小語種專業知識的建構蘊含著學者們為本學科發展而做的不懈努力,他們在學科建設的道路上所體現出的奮斗精神與時代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高度吻合,開發此類思想教育資源,能夠在結合專業背景的基礎上,提升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說服力。第三類資源是形勢與政策資源。小語種專業課程開設采取大一大二年級側重基礎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大三大四年級側重于國情、學科方向等知識,如對象國國情、歷史、與中國關系、國家社會習俗、宗教等。高年級的課程內容本質上要求學生具備了解我國國情和相應國家的社會和文化的知識能力與技能。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當代大學生要認真解讀我國的相關政策、法規,勇于擔當時代責任,在擔當中歷練,在歷練中盡責[13]。

(四)聚焦責任主體:增進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高校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更是落實專業課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力量[14]。在專業課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好比是在大學生心中修筑一座“承重墻”,專業課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直接影響教師的課堂的思政教學效果,具有較強“育德能力”的教師能夠將育人要求和價值觀教育內容融入自我話語體系,做到教學與育人的有機統一,引發學生的知識、情感、價值的三者共鳴,激發學生的專業熱情,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學生的自我認同。

小語種專業由于自身專業特性,師資數量和教學對象普遍數量不多,多采用小班教學模式教學,因此專業教師在長期參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易于對學生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細致深入指導的情況下,其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效果更明顯。另一方面,小語種學科基礎性建設仍處于初期階段,很多專業缺乏教學資源,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力量薄弱,知識傳授已是困難重重,無暇顧及寓德于教。因此,小語種專業教師承擔著比其他專業更艱巨而特殊的育人重任,如何增強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成為小語種專業思政教育的重要議題。首先在樹立教師良好育德觀念上,小語種專業教學與管理部門首先要針對本專業特點,及時組織教師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討論如何將國家理念融入學科教學,強化專業本身的使命和責任意識教育,加強專業教師對自身所處專業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理解,激發教師的專業時代擔當和使命感;引導教師意識到課堂教學不僅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陣地,也是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促使教師不斷思考如何將思政教育的“魂”樹在專業課程的“核”中,實現課程育人[15]。其次在培養育德能力上,小語種專業教師既要利用自身的研究專長挖掘思政教育資源,又要博采眾長,以自身研究為中心向外輻射,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延伸本專業思政教育內涵。同時,重在利用專業和行業背景,正向引導學生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和職業倫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02-27.

[2]黃愛華.信息化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變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4(09):45-49.

[3]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4]惠曉峰,郝琦.延安紅色資源對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場教學方法的借鑒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4):32-34.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社會主義論壇,2017(03):4-5.

[6]董勇.論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5):90-92.

[7]鄒國振.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3):139-143.

[8]劉戈,詹健.高校各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1):72-74.

[9]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中國德育,2010(08):5-22.

[10]盧文忠等.法美英三國公民教育的蟬變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武漢),2012 (12中).

[11]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12]任少波,樓艷.論高校德育共同體的三重意蘊[J].高等教育研究,2018(08):86-90.

[13]中國教育報評論員.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N].中國教育報,2019-05-04(001).

[14]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8-29.

[15]閔輝.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16):21.

(責任編輯:劉宇)

Abstract: The minor language major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ain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minor language major course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vitalize the vitality of minor language courses, strengthening the selfidentity of minor language majors. Therefore, follow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themes to highlight the core literacy of minor language majors, following the main line of the curriculum to develop resources through morality and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he selfeducation and moral abilities of teachers, it is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 minor languages major.

Key words: minor langua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小語種資源開發思想政治教育
小語種就業現狀調查與分析
數字媒體技術介入地方性博物館資源開發討論
徐州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小語種語言的發展
河南新縣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語種對大學生(非小語種專業)就業競爭力影響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