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農村小學提高學困生語文成績的幾點思考

2020-10-26 06:45陳坤福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20年22期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困生語文教學

陳坤福

摘?要:農村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改革的要點,在現代化教育發展不斷加快的過程中,教育部門開始關注農村教育,旨在提高農村教學效果,加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小學語文是基本的學科,盡管很多農村小學在這個學科教學當中付諸了較大的心力,但是還是沒有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究其原因,很多農村小學都出現了學困生,教師沒有針對這種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不樂觀。因此,需要對農村小學提高學困生語文成績的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困生?語文教學?語文成績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傳授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學困生的主要特點就是其不善于表達,在學習當中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不會求助。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還需要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明確教學關鍵因素,避免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產生阻礙。

一、農村小學中學困生產生的成因

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農村學困生存在學習問題的重要因素,很多農村家庭不完整,小學生在學習當中沒有人照顧。在家庭結構不完整的情況下,小學生在學習當中缺乏正確的引導。部分農村家長會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由隔輩的家長帶,缺乏對孩子的了解及教導。農村年長者普遍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在對小學生進行引導時,受到較大的知識體系阻礙。農村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關愛,并且教育溝通方式欠缺,導致其對于學習的重視程度不足。還有部分農村家長希望能夠通過孩子改變現狀,給予小學生較大的壓力,導致其處于比較緊張的環境當中,精神上存在較大的負擔。長此以往,小學生會存在復雜的情緒,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進而成為學困生。

2.學校教育因素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農村過于注重學生在學習當中的成績,忽視了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在應試教育及綜合教育過渡的過程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仍然覺得小學生應該以提高成績為主,因此還是一味讓學生了解并且深入考試大綱,對其他方面的教學有所忽視。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比較關照優等生,而對于學困生則存在愛答不理的現象,甚至經常實施責罰,導致學困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設施比較落后,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的利用不了解,缺乏多媒體教學支撐。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難以給學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系統及結構,導致綜合教學存在差距。

3.學生個人因素

農村小學生在學習當中經常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起步學習階段就落后于其他的學生,在長時間的環境影響下,學困生的情況得不到改善。部分學困生是在學習初始的語文內容時就存在障礙,導致其沒有打好語文學習基礎,在后期的學習當中難以跟上教師的步伐。農村小學生的個人能力存在較大的差距,盡管大部分小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弱,但是還是有少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天賦,教師一點就通,并且學習態度較好。學困生在學習當中學習態度不端正,受到家庭及社會的影響比較深厚,甚至沾染了不良風氣。因此,在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時,學困生的形成難以阻斷。

二、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語文成績的途徑

1.對癥下藥

教師在引導學困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癥下藥,對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行明確分析。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及態度上存在差異,特別是在學困生存在學習阻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正確引導,讓學生專心致志地投入進去。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及心理狀況,對學生在生活及學習當中產生的困難進行分析及解決。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學習欲望有所提高。部分農村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為家里分擔勞務工作,學校還需要將學生的成績進行對比。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異常表現進行分析,及時調整學生的心理,提高學困生教學實效性。

2.教師引導示范

教師的引導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尤為重要。當學困生遇到較多的難題時,教師需要給予正確引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任務主要是拼音、認字及閱讀,教師要讓學生在寫字的過程中規范姿勢,明確漢字的筆畫順序。農村學困生大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在遇到問題時不會主動尋求幫助。教師在引導示范的過程中,就需要明確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演示,糾正學生在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需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一旦農村小學生在這個方面沒有達到學習要求,則在其他的學科學習當中難免會產生問題。教師需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及活動等,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更加自覺,進而拓展延伸到其他的學科學習當中。

3.增強學生自信

學困生在學習當中經常不自信,很多學困生的形成都是由于學生認為自身的學習能力較差,不能與其他的同學比肩。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提高自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進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及成績。教師要了解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及個性化,使其可以在學習當中體現自身的優勢。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會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將直接導致學生失去自信。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鼓勵,按照正常的教學流程實施綜合教育。特別是在指導學困生時,需要經常實施鼓勵教學,激勵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語文學習當中有更好表現。

4.實施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現代小學教學常用的一種方式,農村學困生的形成與學校及家庭教育都有一定的關聯。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開展語文課程學習時,就可以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合起來,讓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學校需要經常派教師開展家訪,對學困生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了解。

結語

語文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有深遠的影響,目前的農村學困生語文學習狀況急需得到改善,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當中推陳出新,改變教學現狀。小學語文教師要與學生家庭聯合,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要點,使其能夠步入正軌,得到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秀元.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對策[J].學周刊,2019(09):54.

[2]馬汝菊,高云鵬.淺析對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34-35.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學困生語文教學
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談初中物理學困生的轉化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