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冠肺炎設計“傳染病的預防”一節的教學

2020-10-30 02:00袁錦明
中國教育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傳染病預防措施建構

袁錦明

1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1.1教材分析

“傳染病的預防”是蘇科版初中生物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24章“人類對疾病的抵御”第2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包括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等。本節的重點為: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了解能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和預防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措施。本節的難點為:在實例中分析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學會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提高學生健康生活的能力。本節涉及到非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等多個概念,這些概念對初中生來說比較抽象,在學習時常因難于理解而容易混淆。

1.2學情分析

初中生對病原體引發的各類傳染病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新冠肺炎爆發后對傳染病及其預防也有了一定的親身體驗,但這些認識和體驗還是不很全面的,對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等并不很清楚。為此,教師可以2020年春節和寒假期間爆發的新冠肺炎為素材,合理利用來源于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也可利用其蘊含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對本節易混淆概念的建構、理解應用和深化,可以為其今后健康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①通過傳染病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的學習,認識到人體與病原體處于一個健康穩定的平衡狀態中,形成生物學的穩態與平衡觀。

②通過對提供的素材和病例的研討,提高歸納和概括、演繹和推理等能力,逐步發展科學思維。

③通過關注和討論相關社會熱點問題,學會科學預防傳染病,提升健康生活的能力;并自覺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培養社會責任和擔當意識。

3教學過程

3.1創設情境,感知了解概念

教師播放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的發現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后迅速關閉急診室、關閉醫院的視頻片段,在簡單闡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通過提問導入新課:2020年的春節和寒假期間《急診科醫生》視頻中的情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竟然真實地上演了,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從湖北武漢蔓延到了全國很多地方,為了控制疫情,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把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不聚餐等辦法熟記于心并付之行動。那么,新冠肺炎是傳染病嗎?它的病原體是什么?它是如何傳播的?我們如何來預防呢?

設計意圖:利用播放影視視頻和教師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闡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內在反應或內在感受,并通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直奔教學主題。

3.2圍繞素材,建構理解概念

利用新冠肺炎、艾滋病、肺結核、血吸蟲病等病例為素材,幫助學生建構和理解傳染病、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等概念。

3.2.1建構理解傳染病的概念

該重要概念可運用“例—概”法來構建,即通過例舉正反例證,經歸納推理后得出傳染病具有致病的病原體、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這兩個關鍵特征,在此基礎上建構出傳染病的概念。

首先,教師播放從網上下載的“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視頻片段,該視頻片段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和傳播的過程。在觀看后教師提出問題串:

① 新冠肺炎是由哪種生物感染引發的?

② 該病具有什么特點?

③ 它是傳染病嗎?

學生經討論后很容易得出答案: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屬于傳染病。

其次,教師出示艾滋病、肺結核、血吸蟲病、齲齒、近視等病例資料,引導學生思考:

① 這些病的病因分別是什么?

② 它們都是傳染病嗎?

③ 判斷一種病是不是傳染病,應抓住哪些關鍵特征?

學生在參照新冠肺炎傳染病病例后,很容易歸納出傳染病的兩個關鍵特征:

①由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的病原體引起;

②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

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以下填空,突出傳染病概念:傳染病是由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之間或_____之間傳播的疾病。

3.2.2建構理解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的概念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這兩個概念雖然不是上下位關系,但其間是存在關聯的,當建構了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后,理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也就水到渠成了。

首先,教師展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第二部分“流行病學特點”(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部分)的材料,并提出問題串:

①材料中說“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你能結合實際給傳染源下個定義嗎?

②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幾種?什么叫傳播途徑?根據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請你說出它屬于哪一類傳染???

③據新聞報道說目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多為老年群體,這是為什么呢?什么叫易感人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此基礎上師生一起歸納出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并明確傳染病流行需要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自學課本,經小組討論后派代表闡述血吸蟲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的流行過程,檢測學生對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接著,教師再次提問:“以下新冠肺炎防控的應急措施分別是針對傳染病流行哪一環節的?

①學校每天要逐級上報“學生健康情況統計”;

②及時隔離傳染病發病地區;

② 每天早起早睡,并適當加強運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③ 及時收治所有確診病人;

④ 對公共場所實施消毒;

⑤ 在進入傳染病房時醫生需要穿好隔離服;

⑥ 車站測量旅客體溫;

⑦ 保持室內的清潔衛生,并多通風換氣;

⑨對密切接觸者采取居家醫學觀察14天的措施?!?/p>

在將這些措施進行正確歸類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得出結論: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主要有控制傳染源(如隔離傳染病患者、及時處理感染動物等),切斷傳播途徑(如消毒、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空氣流通等),保護易感人群(如鍛煉身體、合理膳食等)。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分角色對新冠肺炎防控問題進行再次分析:如果你是當地疾控部門負責人、醫務人員、密切接觸者或普通市民,你會如何防控新冠肺炎呢?教師讓每個小組抽簽選擇一種角色進行討論、交流,讓學生在新情境中深入理解傳染病預防措施的概念。

最后,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以下填空,突出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流行即可終止。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學生對概念的建構和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一般要經歷三個認知階段:直觀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的本質抽象水平。教師利用新冠肺炎素材和一些具體病例,給學生提供充分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幫助學生去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最終形成科學概念。

3.3畫概念圖,深化理順概念

教師引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將零散的概念建構成以傳染病為核心的概念圖,并在小組展示過程中通過師生評價加以完善。下圖為某一小組繪制的概念圖。

設計意圖:以直觀形象的概念圖來表達知識結構,能夠有效呈現學生的思考過程及展示知識之間的關聯,進一步深化理順了概念。

3.4編創歌訣,提升核心素養

教師編創以下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歌訣:冠狀病毒來科普,基本常識要清楚。此為病毒大家族,并非單一某病毒。遺傳物質分兩種,冠狀遺傳RNA。單鏈病毒易變異,披上外殼難辨認。一旦侵入呼吸道,咳嗽頭痛和發燒,最終呼吸難保證。新冠來了不要慌,科學應對是關鍵。密切接觸和飛沫,此為傳染兩途徑。家里通風保持好,勤洗手來多消毒。居家防疫少出門,出門就把口罩戴。合理飲食并鍛煉,提高免疫最重要。不傳謠來不信謠,眾志成城戰肺炎,共創美好新明天。

設計意圖:歌訣簡明扼要,朗朗上口,即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健康生活的態度。

4教學反思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提出:“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無形的課程資源[1]”。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學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本節課不僅以新冠肺炎作為導入新課的情景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還利用新冠肺炎和一些具體病例為素材,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之上,逐步建構和理解“傳染病、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等概念,并通過畫概念圖的方式深化理順概念。在課未,教師還緊緊圍繞新冠肺炎素材編創了朗朗上口的歌訣,幫助學生強化和應用概念,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養成其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傊?,本課教學緊密聯系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活學活用生物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無錫市南湖中學)

猜你喜歡
傳染病預防措施建構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混凝土裂縫的形成、處理和預防措施
兒童秋冬季傳染病的預防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中國傳染病十年新趨勢
煤礦井下測量誤區與預防
傳染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