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流灌腸在新生兒腹脹中的應用研究

2020-11-03 01:54楊愛玲王曉婷馮雅敏王廷秀
關鍵詞:腹圍肛管灌腸

楊愛玲, 王曉婷, 馮雅敏, 王廷秀, 張 蕾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 小兒外科, 甘肅 蘭州, 730030)

腹脹是兒科患者臨床中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多因素引起的臨床癥狀,尤以新生兒和嬰幼兒多見[1]。新生兒腹脹發病率較高,如無法及時解除,將會影響呼吸功能而加重病情或引起功能性腸梗阻,嚴重者會因反流而窒息死亡。除外科疾病引起的腹脹要進行手術治療外,臨床上還常采用禁食、胃腸減壓、開塞露納肛等方法緩解,但常規護理方法效果不佳[2]。本課題受先天性巨結腸患兒回流灌腸的啟發,將回流灌腸應用到所有新生兒腹脹中,觀察其對腹脹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小兒外科收治的151例新生兒腹脹患兒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新生兒腹脹的診斷[3]:日齡28 d內的患兒,腹部膨隆,輕者有哭鬧、偶有嘔吐,但精神狀態良好,腸鳴音正常,重者有精神差、頻繁嘔吐、腹壁發亮或發紅、腹壁有張力、腸鳴音減弱或消失。中止、剔除標準:先天性腸閉鎖、肛門閉鎖、已發生腸穿孔、腹膜炎而必須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患兒。按隨機數字表生成的隨機碼分為3組,Ⅰ組48例為一般灌腸組,Ⅱ組52例為一般灌腸+人工擴肛組,Ⅲ組51例為回流灌腸組。Ⅰ組男29例,女19例;日齡(13.36±5.79)d;體質量(3.00±0.68)kg;入院腹圍(43.86±3.44)cm。Ⅱ組男31例,女21例;日齡(12.22±5.18)d;體質量(2.82±0.70)kg;入院腹圍(44.36±3.23)cm。Ⅲ組男28例,女23例;日齡(12.50±4.31)d;體質量(2.87±0.69)kg;入院腹圍(44.27±3.09)cm。3組患兒在性別、日齡、體質量、入院時的腹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Ⅰ組實施常規護理及溫生理鹽水一般灌腸,根據患兒病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即給予禁食、胃腸減壓、靜脈營養支持外,給予溫生理鹽水一般灌腸,每日2次,每次10~30 mL。Ⅱ組在Ⅰ組的基礎上給予人工擴肛,每日2次,每次20 min;操作者戴手套先行肛診,根據肛門直腸松緊選擇合適型號的擴肛棒,涂抹石蠟油潤滑后順直腸生理彎曲輕柔插入,深度7~9 cm,固定并保留20 min后拔出。Ⅲ組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回流灌腸,每日2次;回流灌腸的方法:將粗細適中的肛管經肛門插入,插入深度經腹部X線片判斷達積氣、積液部位附近為宜(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插入位置通過痙攣段到擴張段),將溫生理鹽水通過肛管注入腸腔,每次10~30 mL,適當移動肛管的位置使洗腸液自然流出或吸出,如此反復灌洗,直到灌洗出的液體無糞渣清亮為止。

1.3 觀察指標

1.3.1 測量腹圍: 入院時、干預72 h后測量腹圍,觀察并記錄腹圍的減少值。腹圍減少值=入院時的腹圍-干預72 h后的腹圍。

1.3.2 腹脹療效記錄: 干預72 h后觀察并記錄腹脹的療效。將患兒的情況分為3種:完全緩解、緩解和無緩解[4]。①完全緩解:腹脹完全消失,平臥腹平或腹凹陷、軟,患兒可正常進食,正常排便,呼吸正常;②緩解:腹稍平,腹圍較入院時減少4~6 cm,腹壁靜脈觸及不到,呼吸<40次/min,復查X線腹部平片示腸脹氣明顯減少;③無緩解:癥狀無改變或加重??傆行?(完全緩解例數+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3組患兒治療后腹圍及腹圍減少值的比較

3組患兒治療72 h后腹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Ⅲ組小于Ⅱ組,Ⅱ組小于Ⅰ組;3組患者腹圍減少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Ⅲ組大于Ⅱ組,Ⅱ組大于Ⅰ組。見表1。

表1 3組患兒治療后腹圍及腹圍減少值的比較cm

2.2 3組患兒腹脹療效的比較

Ⅲ組的總有效率較Ⅰ組、Ⅱ組高,Ⅱ組的總有效率較Ⅰ組高,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兒腹脹療效比較[n(%)]

3 討論

據文獻報道,新生兒腹脹的發生率高達46%,男女比為1.7:1[3]。發生腹脹后患兒病情發展一般較快,主要臨床表現為嘔吐,腹部隆起高于胸部,部分可見腸型,X線立位透視見腸腔內積氣、積液[1]。腹脹發作時膈肌運動受限,胸腹腔血液循環受阻,常使病情加重。因此,積極干預對及時緩解癥狀、早期明確診斷、縮短療程、減少并發癥尤為重要。臨床上,除先天性腸閉鎖、已發生腸穿孔、腹膜炎等外科疾病引起的腹脹需立即行手術治療外,其他在新生兒期不管何種病因引起的腹脹,均應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癥治療和護理措施,使患兒的腹脹癥狀盡快得到緩解,減輕患兒的不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為了尋找更好的減輕新生兒腹脹的治療方法,本研究將回流灌腸應用到所有新生兒腹脹的患兒中,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Ⅲ組治療72 h后的腹圍減少值較Ⅰ組、Ⅱ組大,Ⅲ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Ⅰ組、Ⅱ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回流灌腸對新生兒腹脹的治療效果較人工擴肛和一般灌腸好。

回流灌腸就是將肛管從肛門插入,插入深度經腹部X線片判斷達積氣、積液部位附近為宜(先天性巨結腸患兒插入位置通過痙攣段到擴張段),通過反復灌洗,幫助患兒排出糞便和氣體,減輕腹脹,緩解腸管張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腸壁炎癥吸收,改善腸內微生態環境及患兒的營養狀況,達到治療的目的[5]?;亓鞴嗄c組有2例患兒腹脹無緩解,經檢查診斷為全結腸型巨結腸,需要及早手術?;亓鞴嗄c時動作要輕柔,使用的肛管必須質地柔軟,新生兒每次灌洗的液體量不可過多,在插管過程中如遇阻力,使用邊注水邊插管的方法,不可強行插入,避免造成腸穿孔等嚴重后果。采用人工擴肛機械性擴大排便出口有利于腸道集氣和糞便排出,減少毒素的吸收,有利于減輕腹脹。人工擴肛時要注意擴肛器插入肛門后固定并保留20 min,切不可將擴肛器反復進出肛門或插入時用力過大,避免造成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

本研究結果顯示,一般灌腸、人工擴肛都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新生兒腹脹,但回流灌腸的方法效果最好。在臨床工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綜合護理措施,對腹脹的患兒先采用回流灌腸的方法緩解腹脹,待腹脹緩解后每日可定時人工擴肛,機械地擴大排便出口,使患兒的糞便排出,此種方法也有助于養成患兒定時排便的習慣,也可指導家屬在家進行擴肛,擴肛的時間根據病情遵醫囑進行。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觀察采用回流灌腸的方法對緩解新生兒腹脹的效果,結果表明回流灌腸能明顯緩解新生兒腹脹,效果較一般灌腸和人工擴肛好。在臨床工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采用回流灌腸和人工擴肛相結合的方式,達到緩解患兒腹脹的作用?;亓鞴嗄c的方法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腹圍肛管灌腸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兒超聲生物學指標Z-評分的差異性
超聲測量胎兒腹圍預測出生體重的探討
胎兒正常肛門、肛管和畸形改變的超聲圖像分析
胎兒超聲生物學指標Z-評分值評估胎兒生長發育效果
包頭地區不同性別痛風患者臨床特點分析
直腸癌直腸肛管經腹會陰聯合手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藏藥灌腸治療不完全性腸梗阻的護理
灌腸方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
耳穴貼壓配合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
肛瘺手術發現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