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影響音樂創作的心理因素

2020-11-04 04:57康珮瑤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音樂創作音樂作品作曲家

康珮瑤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音樂作為藝術的門類之一,與其他藝術相同,都是源自于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在觀念上的反映,如若脫離社會實踐,缺乏精神內容及其表現,就不能稱之為藝術。另一方面,如果忽視對于作曲家心理過程的研究,就無法對音樂的本質規律真正了解。音樂創作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以及特殊性,且音樂創作主體存在的心理動態反應也會對音樂創作的過程以及結果造成直接性影響。從張前的《音樂創作心理初探》一文里我們可以發現,這位作者已經將音樂創作劃分成具體的兩個階段,其一是指作曲家需要通過不斷的社會實踐來得到不同的心理體驗,其二是指將第一階段內得到的抽象的心理體驗逐漸轉化為一種具體的能夠被感受到的音樂形象。在這個過程中,作曲家的心理活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感知與記憶對音樂創作的影響

音樂創作需要通過感知與記憶來攝取與積累創作音樂所需的材料,所以可以說感知與記憶是音樂創造活動的基礎。

(一)感知覺

生活在客觀世界的人類,無時無刻需要對外界的多種信息進行全面接受,而這些獲得信息將會通過分析器以及感受器等逐步傳送到人體的大腦皮層,其中一部分內容是有選擇有目地攝取的,有些則是無意識的感知。而部分信息可能會對產生一定刺激性并導致主體發生相應反應,而一部分只會終止與人體的大腦皮層,其中還會有部分信息逐步深入到無意識的領域當中,但是不管是通過何種方式所獲得以及儲存的信息最終都會在人的心理結構內完成積淀,并在最適宜的時機內發揮一定的作用。音樂家的感知除了有如常人一般的感知的特點:如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等,較常人相比會多一些專業的審美角度與習慣等。當處于這種審美感知里的時候,音樂家本身具有的審美情趣、理想以及原有的經驗等均會在統覺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曾談到:“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象我這樣熱愛田野,……我愛一株樹甚于愛一個人……?!弊髑铱梢詮拇笞匀焕锔惺懿Ⅲw驗到天地萬物蓬勃的生機感,大自然實際上就是生命以及愛的源泉。作曲家在長期的音樂創造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音樂的耳朵”,使得他們在感知無論是音樂作品或者是自然界的音響等聲音時,都能夠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并把感知到的聲音信息進行專業的整合從而為創作提供作品的思維與框架。

作曲家的記憶方式主要體現在情緒記憶與感覺表象記憶。情緒記憶:作曲家王西麟在文革期間被迫害的情景一直存在于他的內心記憶中,他的這種特殊經歷對他后來創作的許多音樂作品都有影響,其中一部作品《鋼琴協奏曲》Op.56,該作是為了紀念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鋼琴老師陸洪恩先生而作,同時也是獻給“文革”中被迫害的諸位志士仁人。作曲家本人被迫害的經歷常常喚起他心中的創作欲望,這便是情緒記憶激起了作曲家的創作欲望。

感覺表象記憶,是指感知過的事物在創作這頭腦中留下的印象。對作曲家影響較深的感知對對象如大自然中的景色與聲音,民間音樂與其他作曲家創作的作品都會對創作者產生重要的影響,如中國作曲家秦文琛《鳥兒的回聲》用小提琴來模仿鳥兒的鳴叫,王西麟早期分析他人從云南帶回的云南民間歌曲音頻創作出《云南音詩》,并且收集大量各地民歌與戲曲的內容,大量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二、想象

王天成在《創造思維理論》一書中談到,人類所有的創造活動都能被認作一種創造想象力的辨證運動,而且全部都屬于這種辯證運動所形成的產品。作曲家從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并感悟部分情感活動以及到音樂作品的形成等,都離不開想象。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沒有想象而全靠技術的堆積則很難打動人心。音樂想象力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活動能力,是作曲家的心理特質,是音樂創作才能的標志之一,作曲家的情感也是借助于想象力予以抒發的。想象的生發外界與內部兩種因素造成,外部因素包括情境感發與詞語喚起,有些屬于視覺畫面,有些屬于聽覺音響。如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是為畫作展覽會所作,王西麟交響組曲《黃河壁畫》是本人對于黃河嘖口的印象,這類作品都是經由外部刺激后所形成的一種感性、具象且直接性的情感反映。詞語喚起主要是通過文字作為材料來使作曲家的想象力的釋放并被喚醒,大多數作曲家會依據文學作品、戲劇題材等內容為線索進行創作,例如比如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依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中的內容所創作出來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達》等。而內部因素主要包含情感體驗以及遐想等,其中情感體驗主要是指將作曲家自身的內心體驗當作著手點來做一定的想象和延伸,也是作曲家通過借助音樂形式來宣泄自己情感的一種形式。作曲家的人生經歷,或者是本人的個性,都可以形成一種特定的情緒色彩。遐想是指作曲家潛意識的活動,如果沒有想象則可能沒有音樂,所以說想象是音樂創作的心理基礎。

三、靈感

靈感對創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著“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捉摸不定的特點,有時會突然出現在作曲者的腦海中,但很有可能稍縱即逝。柴科夫斯基也提到:“音樂創作的種子,往往忽然間發出芽來,并且往往是突如其來的?!笨梢?,靈感確實存在,但又具有不確定性和偶然性。

靈感的形成來自于作曲者本人長期的情感積累、生活經驗、音樂語言和音樂素材的積累與大量作曲技巧的訓練等,觸發靈感出現的因素有外在與內在的雙重影響,外在因素包括創作者周圍的環境、氛圍等,或者是一些人生哲理與其他藝術形象給予的啟示,抑或是自然音響或他人音樂作品的觸發。靈感的產生不僅僅依賴于外在信息的刺激,有時也會是由于作曲者自身情感的需要而迸發的,柴科夫斯基給梅克夫人的心中把他的作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主動地由于忽然的意趣與內在的迫切需要而寫的曲子”這類作品使“因心靈感的沖動而寫成的?!?/p>

四、思維、注意力

思維主要是對客觀現實生活所進行的一種具體概括以及間接反映??陀^現實中的某些事物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人在思考的過程中可能會幻想出許多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某些事物。在完成音樂創造期間,需要高度概括、抽象、對比、綜合、分析已有的記憶文庫文件,以確保其能形成相對連續且合理的音符。因為音樂創作的基礎在于調式、和聲、節奏以及旋律等,而音樂創作主體思維要同已有的音樂素材相結合之后才能發揮出它原有的作用,而這恰恰也是音樂思維同其他類型藝術的創作思維之間存在關鍵性差異。音樂創作的過程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以及嚴密性,但是又能找到一定的規律性,例如:對淵性動機以及布局的有關選擇,和聲的選擇等手法、結構的安排、和聲的選擇模仿等,全部都歸屬于相同的邏輯范圍內。而在實際應用時,音樂作品想要完整的呈現出來,在在對思維處理時也要有一定規律可循。只有不斷的采集以及獲取有用的材料,不斷對內容進行修整才能得到高品質的作品。而注意則是自己內心心理活動多某一項特定事物的集中以及指向,通常情況下,不管是誰都難以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對周圍的所有事物進行感知。例如:若是某一個人駐足到其中一家唱片店的柜臺位置,他可能只會長時間關注某一類或者是某一張特定的唱片,但是難以將唱片店內的所有事物都一一了解,一一看清。注意屬于比較積極且健康的心理情緒狀態,它能特定的指向心理動態。在完成有關創作期間,音樂創作主體在進一步加工已有的音樂素材時,可能僅僅去關注某一部分特定的素材。因為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同,導致創作者對于事物所關注的重點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才使音樂創作具有較大的多樣性。

五、情緒、情感

情緒以及情感能進一步反映人對某些客觀事物的態度。要想明確了解音樂創作者對于創作做持有的態度,都需要通過其本身是否可以有效滿足音樂創作者的需求為媒介。若是音樂創作同創作者本身并不存在太大的關聯性,那么音樂創作者對于創作的作品缺乏濃厚的感情作為支撐,只有當音樂創作者高度期待自身的作品創造時,他才會對其有一定的感情。其中需求、意向以及渴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情緒以及情感的特質。詹姆斯、蘭格在情緒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在情緒的基礎上對外周反映和植物性神經系統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討。他們認為情緒是對自身身體變化所形成的一種具體感受。例如:某一次作曲比賽是音樂創作者渴望許久的一次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他為此付出很大的心血,當知道自己能夠參與進這次比賽中時,且自身的情緒反應會比較激烈,因此他會在這次比賽中傾盡全力。

六、意志、氣質、性格

音樂創作的規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相對來說較為艱苦,而且也是一種意志行動。意志是指確保人自覺性的去制定目標,并對行動進行有效支配,進而實現預訂目標的一種心理過程。當音樂創作主體在完成相關創作時,可能會被各種內部以及外部問題所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意志行動會與困難同時存在。主動克服已經客觀存在的意志行動是一種堅持,因而在具體行動中所解決的困難越大,且意志行動表現出的特征就會愈加明顯。創作沖動屬于一類常見的特殊意志表現形式,更是音樂創作期間的主要內驅力,將音樂創作期間的情感表現逐步轉化為一種具體的音樂形式,這個期間會存在許多難以想象的挫折以及困苦,這就需要音樂創作者通過自己的意志力進行長期堅持。氣質是機體穩定的一種典型性的心理特征,而性格主要是在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氣質、性格存在差異的人在對藝術創作進行處理時也會使用不同的方式。

七、音樂的創作動機

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起初都是由一個小的音樂動機逐漸演化而產生的,而動機主要是指能夠從主體內容中所開發出來的。當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產生的基礎是需要,那么音樂動機的產生也是基于人的需要。音樂創作動機產生的基礎包括以下三點:1.是人的創造天性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具體實現,2.是人類長久積蓄的情感能量釋放的需要:貝多芬在致旭班齊赫的信中說到:“為何我寫作?我心中所蘊蓄的必得流露出來,所以我才寫作?!?.主體對外在世界刺激的反應,外在世界的信息刺激了主體,引起主體的反應,從而產生創作的需求,有了創作的需要與欲望,能否使這樣的需要轉化為具體的音樂動機還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能使作品完成的條件,其中包括:創作激情的內驅力,把內心的精神力量轉化為音響的能力,只有創作欲望而沒有把情感轉化為音樂的能力,創作只能成為空想;二是要使之有相應的載體,比如合適的題材等。作曲家王西麟則善于運用小的動機來進行作曲,比如應山西省太谷縣而作的《太谷秧歌交響組曲》,亦或是早年創作的《云南音詩》,都是從當地民歌曲調中提取的動機素材來展開創作的。

八、結語

音樂創作屬于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審美藝術活動,在完成音樂創作期間,不同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影響到作曲家的藝術創造活動,作曲家本身的學習作曲過程中進行的思維訓練、心理活動以及人生經歷等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以及多樣性,而不同的心理因素在不斷的實踐中彼此作用而逐漸形成并完善的,音樂創作的最初動機、具體想象以及靈感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并對音樂動機的產生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恰恰是因為這些心理表現新式的存在,使音樂動機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也由此形成了更多新的音樂作品。

猜你喜歡
音樂創作音樂作品作曲家
音樂作品賞析模式研究
“身必由己”的藝術家——旅美中國作曲家梁雷的藝術人生閱讀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鋼琴性能對音樂創作風格的影響
秦腔現代戲《西京故事》的音樂創作技法分析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音樂創作骨干培訓班”圓滿結課
圖力古爾及其音樂作品淺析
音樂作品
長大可當作曲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