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行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準訓練的策略分析

2020-11-04 04:57林王韻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音準歌唱音樂

林王韻

(浙江農林大學附屬小學,浙江 杭州 311300)

引言

在小學階段,由于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因此,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常較高,但是部分小學低段學生存在聽音能力較差和氣息不夠等問題,從而導致他們的準較差,影響了該學科的教學質量。當部分學生對音準不夠敏感時,既無法進行高質量的歌唱,也無法演唱較為復雜的歌曲,當這些學生參與合唱時,還會對其他學生的正常演唱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中要重視學生的音準訓練,既能夠提高該科目的教學有效性,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音準指的是歌唱和樂器演奏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是歌曲演唱中的基礎。如果學生對音準的含義和表現形式并不理解,那么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感受不同的標準音高,無法找到不同樂曲的具體差異。在這種情形下,會限制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深度,也會阻礙學生音樂綜合實力的提升。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大音準訓練力度,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解決學生歌唱中所出現的音準問題。

一、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音準訓練的要求分析

(一)需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

在音樂課課堂中,部分小學低段學生存在音準較差的問題。由于他們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無法完全理解教師講解的所有樂理知識。并且該階段的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教師過度批評學生時,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并對音樂科目產生厭惡情緒。因此,教師在音準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教學,既不能過度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也不能打擊跑調學生的自信心,而應該經常對他們進行鼓勵,以免這些學生出現抵抗情緒。

此外,音準訓練的難度較大,每個學生出現音準問題的原因也不同,并且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教師在音準訓練的過程中既要開展統一教學,提高所有學生的音樂能力,也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存在的音準問題,并結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此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音樂科目的教學質量。

(二)需要適應教學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我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學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美術等素養,這促進了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同時也使教學要求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以往,部分學校不夠重視音樂教學,因此較少向該學科投入教育資源,從而導致音樂課堂缺少專業的道具。當教師利用簡單的道具進行音準訓練時,不僅無法改善學生的跑調問題,甚至還會對學生進行錯誤的引導,使他們誤認為音準是高音與低音的區別。而新課改的進行要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使用更加專業的教學教具,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鋼琴等樂器的使用,使學生充分了解音準與音高的區別,并且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準。[1]

二、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音準訓練的策略分析

(一)在歌唱中比較,提升學生的聽辨能力

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準受到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大影響因素是學生的聽辨能力。首先,部分學生學習音樂時過于重視歌詞,而忽略了歌曲的旋律以及節奏,因此容易出現跑調問題,同時還會對其他學生的正確演唱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采取措施解決該問題。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可以讓學生進行默唱,此種方式既能使學生更加關注歌曲的旋律,同時當容易跑調的學生沒有發出聲音時,也不會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從而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辨能力。[2]

其次,部分學生雖然較為關注歌曲的旋律,但由于受到聽音能力的影響,依然會出現音準問題,并且他們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跑調情況,教師可以利用錄音設備解決該問題。例如,在學習《只怕不抵抗》這首歌時,這首歌的旋律較為多樣,并且歌詞容易混淆,導致學生經常出現跑調問題,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個唱,并錄制他們的演唱音頻,同時也錄制其他未跑調學生的音頻,然后在課堂中播放,使學生對比兩個音頻的區別,當學生發現自己的音準問題后,教師再幫助學生進行訓練,能夠提高音準訓練的效果,同時也能夠解決學生的聽辨問題。

(二)靈活開展音樂識譜教學

由于部分樂理知識較為專業,當教師在課堂中講解這些知識時,學生難以理解,并且會導致音樂課堂過于枯燥,不利于音樂教學的開展。因此,部分教師較少對小學低段學生進行識譜教學,并且較少利用專業的音樂理論知識開展音準訓練。而適當的識譜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準,因此,教師不能完全避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心理特點靈活開展識譜教學。[3]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柯爾文手勢開展識譜教學。以往在識譜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音高問題,而該問題較為抽象,部分學生僅通過教師的演示仍然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在演唱過程中加入柯爾文手勢,從而能夠使音高更加具體化,既有利于學生理解音高的概念,并且有利于學生認識音符。而對于小學低段學生而言,柯爾文手勢較為復雜,教師可以將其形象化,以便學生記憶和理解,例如Do的手勢像一個拳頭,Mi的手勢像一個小陽臺。此外,還可以進行模唱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開火車”的順序參與該游戲,當教師彈出一個標準音后,學生既需要做出相應的柯爾文手勢,還需要進行模唱。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識譜教學?,F階段,我國向基礎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及教育資源,多數學校已經配備了較為完善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在音樂課堂中需要重視此類設備的使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查找一些與音高和識譜有關的游戲開展教學,既能簡化復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找音符》的游戲,該游戲是將不同音符寫在不同水果形狀的卡片上,并將其放置在水果樹上,當多媒體設備播放音符后,學生需要找到正確的卡片才能將其摘下,最后比較哪位學生摘下的“水果”最多,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獎勵。

(三)科學設置音樂座位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并且部分學生較為恐懼教師,當教師對他們進行音準訓練時,容易導致學生出現抵抗情緒,此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進行互相幫助,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但是,部分教師不夠重視音樂科目的教學,在安排座位時僅考慮了學生的身高及成績,而未考慮學生的音樂能力,不利于學生在音樂課堂中進行互相幫助與學習,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措施科學設置音樂座位。[4]

首先,教師需要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由于音樂課堂較少,教師無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問題、發掘每個學生的音樂潛力。此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錄制學生的合唱音頻,然后在課下根據這些音頻進行了解和跟進。其次,教師需要科學設置音樂座位。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根據自己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分組,使音準較好的學生幫助音準較差的學生,此種教學模式既可以保護音準較差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能夠鼓勵音準較好的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重視的是,在學生的互相幫助及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音準情況會不斷發生改變,教師需要及時跟進并調整學生的音樂座位。

三、探究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準訓練策略

音準會受到樂器、聽覺、演出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音準訓練,增強學生對音準的判斷力,使之更加準確地去控制音高。

(一)學習發聲技巧,養成良好習慣

在以往的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直接為學生播放音樂歌曲,然后進行示范演唱,讓學生跟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為學生傳授有用的發聲技巧,只關注歌詞內容,導致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很難自然地進行歌唱,同時會使他們在歌唱姿態、氣息控制等方面出現問題。因此,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學習實用的發聲技巧,訓練學生的氣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如在歌唱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發現自己唱不了高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技巧。在唱高音的過程中,為了把音唱上去,學生需要把氣吸到肚臍下方,繃緊自己的肚子,在這種情形下,可以輔助學生更加快速地唱出高音,讓其完全打開自己的聲音。同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正確的發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吐氣、練氣、吸氣等不同的小訓練,讓學生能夠以更加正確的歌唱姿態演唱不同的歌曲。

(二)運用律動及手勢,感受音樂變化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表達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比如,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講解教學模式,為學生示范演唱,并且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旋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多音樂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感受到具體的音準變化。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體態律動及手勢變換教學法,也就是說,教師需要為不同的旋律編創一個對應的動作,當音樂節奏出現變化時,教師改變自己的肢體動作,讓學生在看到不同的動作時,就可以了解到音樂的節奏變化。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具象化的手勢表示這些抽象的音符,在這種直觀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的高低變化,熟練地進行歌曲的演唱。

(三)拓展教學場地,提高學生適應度

最后,音準與演唱環境也會存在明顯的影響,在不同的環境下,學生的發揮可能會出現差異。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進行心理調節的訓練,減少場景變化對學生所產生的實際影響。如在以往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單獨演唱或者是合唱,所以學生沒有大舞臺表演的經歷,一旦讓學生在大舞臺進行表演,則容易出現精神緊繃的狀況,導致跑調。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延展教學場地,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環境或者是場合下進行視唱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進一步減少學生因心里緊張而音準出錯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教會學生一些心理調節的實用方法,讓學生轉移注意力,擺脫緊張情緒。

四、結語

小學低段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較少,并且理解能力有限,導致他們的音準較差,既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也對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學要求開展音準訓練,能夠提高該學科的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歌唱中比較,提升學生的聽辨能力、靈活開展音樂識譜教學、科學設置音樂座位等措施都能夠提高音準訓練的質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此外,教師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音準訓練的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音樂教育。

綜上所述,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準是最為重要的一大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引導,采用更加實用的訓練策略增強學生對音準的把控能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感受到音樂的實質魅力,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猜你喜歡
音準歌唱音樂
為你而歌唱
為你歌唱
合唱中的音準問題和訓練方法解析
關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論影響合唱作品音準的因素
音樂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