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2020-11-04 04:57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學活動民族

楊 琳

(喀什地區實驗中學,新疆 喀什 844000)

民族音樂的傳承為現代音樂發展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所呈現出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都是極為巨大的,是現代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將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所以,在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研究相關傳承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的典范,在長時間的民族文化發展歷程中,多民族音樂文化所呈現出的交織互融的態勢越發明顯,極大程度地促進著我國精神文明的發展建設,如果能夠將其和初中音樂教學相互融合,則更有助于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但就目前初中音樂教學情況來看,教師仍舊需要作出深入實踐探索,重新組建教學架構,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要。

一、民族音樂文化概述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來源

民族音樂文化最早是以“比較音樂學”的名稱而出現在學術界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正式更名為民族音樂學。從本質上來講,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其他音樂學分支聯系密切,從那之后民族音樂逐漸被諸多學界人士所認可,并且逐漸取代比較音樂學,研究范圍以及研究對象的差異決定了民族音樂學的概念。

(二)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對象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對象毫無疑問的是扎根在各個民族的生產勞動以及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時間發展所形成的民間音樂、宮廷音樂、文人音樂以及宗教音樂等,同時也包含近代因為受到歐美等國家音樂影響的歌曲,包含交響曲、大合唱等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可以說,民族音樂文化囊括元素諸多,同時整體形態并不相同,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初中音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關系

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文化里囊括諸多文化元素,涉獵到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不僅是某種音樂現象,而且還包含著我國各個地區、各個階段、各個民族的語言文化、美學文化、民俗文化等,同時也寄托有豐富的文化情感,其中所囊括的情感與精神是民族的靈魂所在,更是民族精神發展的重要載體。

學校教育從屬于國家發展良好與否的重要體現,更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情況的重要映射,具備多種社會功能。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承擔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責任,其從屬于現代學校教育的重大使命,將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未來建設發展。在最近幾年,經過大量實踐探索,我國不僅實現了對學校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工作的融合應用,也逐漸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學校教育文化。學校創設出開放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群體營造出開放活躍的傳統文化氛圍,通過多種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人文素養高度,并在此種基礎上發展民族音樂。由此可以明確,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和初中音樂教育密切相關,甚至可以說二者難解難分。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

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證明教育領域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學校需要在改革進程中重點探索、拓寬現有教育范圍,以初中音樂教育為例,教師不僅需要完成教材中的各項教學任務,而且需要綜合民族音樂文化,以此引導學生感悟領會不同的民歌風格,幫助學生形成對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形成對祖國音樂文化的認識,而且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強化其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充分感悟到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所具有的美感。

民族音樂是我國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有豐富充實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所反映的是民族獨特的文化精神。經歷數千年的文化沉淀,音樂文化作為最具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充分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許多悅耳動聽的音樂作品均是通過音樂形式來感染教育學生,旨在實現思想和藝術的有機融合,切實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多元化成長需求,在學生進行音樂審美鑒賞的過程中,將會形成良好的德行素養和愛國精神。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將能夠映射我國社會生活的民族音樂和教學工作相互融合,許多教師在開展欣賞課的時候會利用相應的展示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的圖片或者視頻片段,此種方法能夠使得傳統的抽象音樂文化變得更為具象化,此外還能夠實現各民族風格音樂的長遠發展。

四、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程中的傳承策略

(一)開發課程資源,優化藝術形式

民族音樂的創作開發通常和民族勞動者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衍生出的獨具聲色美感的藝術形式,其自身具備較強的系統性。為切實有效地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程中的滲透應用,教師有必要積極地更改教學對策,促使學生產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興趣。首先,教師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充分契合學生群體的學習特性以及其現有生活經驗,打造出嶄新的課程體系,以此拓寬課程教學范圍,滿足學生的多元化成長需求。在現代教育中,民族音樂資源的表現通常豐富充實,許多初中生卻對各種流行音樂情有獨鐘,這導致學生群體對民族音樂的理解不夠充足,教師應該積極地尋找出現此種問題的原因,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用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精準開發利用各種小調、短調、山歌等音樂形式資源,使其能逐漸轉化為學生群體喜歡的教學形式,更加有助于滿足學生群體的學習需要,這是完成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方法,是滿足學生群體需求的重要方案。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的時候,教師可以尋找此首歌曲的不同版本,要求學生逐個聆聽,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此首歌曲的歷史背景來進行學習。通過對歌曲和歌曲的創作背景的同步學習,學生將會逐漸衍生出探索草原千里風光的興趣,逐漸形成對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著鼓勵學生改寫歌曲,有條件的學生甚至可以到周邊的民族音樂發源地探索風采,以此讓學生形成對本土風俗文化的深層次理解與認識。

(二)轉變教育觀念,完善教育形式

在傳統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直接要求學生欣賞歌曲并在此后為學生講解歌曲的含義,最終通過合唱或者集體聆聽的方式完成教學。在此種教學活動中,學生群體普遍難以形成充足的學習興趣,因而導致音樂課程的開發應用受到影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應用受到巨大的沖擊。為切實擺脫此種問題的限制,教師在每次開展教學活動前,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根本原因在于教學觀念是所有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性指導,因而為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合應用,就有必要先行改變教師現有的教育思想,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形成正確的現代化教育觀念,明確現代音樂課程的開發應用將會給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帶來的推進作用,積極地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拓寬民族音樂文化內容,保證學生能夠充分融合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并獲得相應成長;其次,教師需要明確民族音樂文化在現代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貼合教學內容來設計民族音樂內容并為學生講解,這將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滿足其綜合成長需求。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民歌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這首歌曲所弘揚的是紅色政權,在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穿插融合能夠展現陜西的風土人情的圖片,通過歌詞帶領學生逐漸走入黃土高原中,為學生提供充實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普及本首歌曲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創作的,以此讓學生充分感悟歌曲和歷史的銜接,明確其中所書寫的紅色文化的偉大,讓學生在簡單生動的歌詞、高亢激昂的歌曲中領會毛主席以及其領導的紅軍戰士在新中國建立中的付出,學生能夠在歌曲中深刻領悟其所想要表達出的內涵,這將會使得音樂課更加富有民族文化氣息,同時還能夠完成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目標,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對教學活動的趣味化處理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更為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學習音樂的條件更為便利,為現代初中音樂教學提供了諸多嶄新方法。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技術,充分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特征,為學生創設出足夠開放活躍的學習情境。從初中生視角來看,其年齡普遍較小,均處于從幼稚步入到成熟的階段,對許多事物,同時也包含音樂文化在內,均擁有自己獨特的判斷方法以及觀點,此種新時代背景下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對現代初中音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精準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滿足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成為教師迫切思考的問題。

所以,在此種情況下,教師對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充實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教育方法的重視程度越發提升,創設出開放活躍的教學情境,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借助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群體的好奇心,通過求知欲的影響引導,促使學生更為精準地理解民族音樂,這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意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聲色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的理解,將抽象的民族音樂文化變得更為具象化,以此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綜合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打支山歌過橫排》這首江西民歌的過程中,可以先行為學生播放充滿生活氣息的歌唱山歌的視頻,以此讓學生感悟唱山歌的樂趣,激發學生想要自行歌唱的意識。而后教師可以繼續為學生播放此首民歌的名家歌唱,并且引導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充分感悟歌曲的意境,為學生講述與此首歌曲相互關聯的閱歷知識。為保證學生能夠更為清晰地了解與此首歌曲相關的歌曲,教師可以引入其他的歌曲,通過綜合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成長,最終借助合作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將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轉化為欣賞課,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的支持,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文化所具備的獨特魅力。將各種各樣的民族音樂安排在欣賞課中,此種方法能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擺脫音樂教材的制約,不僅能夠豐富充實教學內容,而且還能促使教學活動更為科學合理,有助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從本質上來講,音樂活動具備相應的娛樂性,因而能夠強化學生的個人文化修養,同時還能增強其美學認知能力,許多民族音樂具備相應的審美價值,其能夠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在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和自身愛好將會得到凈化,優秀的人格素養也將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

(四)挖掘本土資源,感受文化積淀

我國教育部門出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課程需要同時囊括學校、地區以及國家這三大層次,簡單來講,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被局限在國家既定的教育資源上,學校和地方需要開發出具有充足的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性的音樂課程資源,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求。我國共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所有民族都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往往會形成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而這均是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發掘并利用的資源。每位教師所處的地區都具有本土特色音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積極地實現對此類文化資源的挖掘,以此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處的土地到底孕育出了何種優秀文化,以此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成就感。

例如,我國寧夏地區主要以回族人民為主,而花兒則是地方最優代表性的音樂,在回族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選擇融合內容優秀、曲調婉轉的火花兒、河湟花兒等歌曲,以此實現初中音樂教學和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應用。又比如,我國廣西地區是諸多少數民族共同生活的區域,其中,壯族人最為拿手的是山歌形式,此類音樂結構短小,節奏巧妙,歌唱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以此強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深層次認識。

五、結語

總之,民族音樂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同樣可以發揮出極為強大的作用,足以引發所有音樂教師的關注。民族音樂文化寄托著我國民族的精神力量,所代表的是我國的民族發展文化以及民族發展故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榮辱觀和愛國情懷,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因而,教師有必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推進民族音樂文化和音樂教學的互相融合,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教學活動民族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究
關于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思考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論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