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學,請把目光面向誰?

2020-11-04 04:57楊柳風
北方音樂 2020年24期
關鍵詞:投向音樂學目光

楊柳風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一、音樂學目光面向人

從日常生活以及行為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行事風格。郭乃安從幼時就對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語文天賦極高,造就他在今后編著《民族音樂概論》書籍時郭乃安老先生敢于執筆,另一方面原因是“文革”時期集體編寫可以逃避罪責,直到最后大部分人都退縮了。這本書系統地對傳統音樂做了細致的劃分,通俗易懂,貼合大眾,得到了極大的贊賞并且成為各高校的教材。隨后考入音樂院校后開創先河組織“山歌社”,廣泛收集民歌,正是這一舉動得到音樂界人士的關注,在抗戰初期國共兩黨表面和平的背景下,“山歌社”的成立代表當時新青年們的朝氣蓬勃和過去的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矛盾表明新的勝利是時代的綜合及進步的標志。用鋒利的筆尖滲透著中國音樂的歷史。在擔任主編時對管理雜志的制度以及態度,副主編居其宏因其敘事文章遭到譴責、趙建偉文章的發表無不體現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音樂學者的保護,郭乃安先生對音樂的態度不分階級地位??次恼乱会樢娧赋鰞炄秉c,加以評論,實乃嚴謹。郭乃安先生的兩句話印象深刻:“寫事,句子要短;說理,句子要長。句子短,干凈利索,條理清晰。句子長,邏輯貫穿,闡述有力?!本渥右H鏘有力、簡短,加以史料佐證,說服自己才說服別人,一份材料說一份話。畢竟寫論文的人肯定能寫書,而能寫書的人一定寫得好論文。第二句:“學者要干三件事。第一是寫作,第二是編輯,第三是教書?!苯洑v過才知深淺,寫作容易,但是如何寫一篇好的文章就很難,“靈感”的來源至關重要,第一步如此難行,可見后面路程如此艱難,編輯對文章無用無理之處刪除修改,教書育人的思路清晰,簡單易懂。

音樂學是一個大的學科,詳細分類會從中分出很多專業,由于專業眾多,就會出現分歧,下面的問題隨著而來,“音樂學的目光面向誰?”是“人”還是“音樂”?展開討論。郭乃安先生的文章《音樂學,請把目光面向人》,題目的標新立異及內容引起音樂界的強烈反響,人們陷入反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想學習音樂學最初的目的,可以說是郭乃安先生的畢生經驗之談。從不同層面、不同專業方向闡釋了“人”在音樂學中所起到的作用,經過實踐的檢驗,實踐第一,理論第二,更加增強了人在音樂學中的重要性。

文章中關于蕭和笛音準的問題,人在其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笛上六個指孔之間的距離截然不同,食指和中指距離較近,中指和無名指的距離就比較遠,身體結構上,中指和無名指在一個神經上,因為指孔和笛子大的緣故,兩個手指之間需要鍛煉,防止吹奏時漏縫隙導致音準問題;在天氣變化時,笛膜也有所變化需調整,環境的變化會影響笛膜導致音準出現偏差;吹奏變化音時口風氣流的大小控制音高,這對音樂素養就有了較高的要求去聽變音的變化表現曲子內涵,并且手指按孔的大小及時調整。如《大漠》,口風的大小和力度;都需要結合實際的演奏而發生變化,蕭亦如此。

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劇《春之祭》人用身體的律動、靈魂來展現原始時代少女祭祀的場景、大自然萬物生機勃勃帶來的希望,芭蕾舞的“開、繃、直、立”美學原則到“勾、彎、曲”,難以想象在當時時代的創作并且演員在舞臺的整體呈現,內心承受的壓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春之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滲透到舞蹈之中。選擇權在我們手中,所以音樂、舞蹈都是隨著人想表達的情感展現,“人”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站在哲學的角度看,任何活動都是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活動,強調人在其中的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從1949年到當今時代無不遵循這個規律?!?949年以來中國音樂史學中唯物史觀的回顧與思考》從唯物角度對中國歷史進行了闡述,站在人的立場進行研究。馬克思指出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p>

人對傳統音樂的收集,去實地考證,民間田野調查研究其歷史產生的背景,不同的視角下取證。項陽《接通的意義》一書中從歷史人類學視域去研究音樂文化史,只有去實地考察,才知其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知人在音樂中的核心地位。

二、音樂學把目光面向表演

音樂學和音樂表演是不同的兩個專業,側重的方向不同,音樂學專業考察的更多是文化課,師范類型,而音樂表演注重的是專業技能。兩個不同專業和方向如何結合在一起?音樂學目光通過什么方向面向表演?音樂學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旨在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闡明它們的本質及規律。而音樂表演是音樂的再創作活動。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模仿《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的文章《音樂學,請把目光也投向表演》,寫《音樂學,請把目光也投向表演》的作者承認音樂學把目光投向“人”,所以文章標題加入一個“也”字和文章最后“再次呼吁: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也把目光投向表演!”,在“人”的基礎之上對“表演”進行相關的解釋,“表演”是支撐“人”在舞臺上的支架,相當于人體的骨架(骨骼),內部由許許多多的細節構成,細節決定成敗。首先,為下文做鋪墊,文章從科學性和真理性出發,舉例說明前輩藝術家們的成就,證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對音樂藝術熱愛的前輩致敬。再次,文章主題“表演”的出現,戲曲、文學、詩歌朗誦、舞蹈等結合各方面的文學藝術來說明“表演”的重要性,加入中國的特色——傳統音樂,近年來,隨著電視劇的翻拍和歷史劇的播放,主題音樂用傳統音樂,在一度創作上進行二度創作,演唱者根據情感的表達進行表演。其次,如今音樂的“表演”藝術達到了頂峰,從三方面舉例說分別是古代的音樂表演者、專業院校的精心培養、當今對于“表演”上國家的大力支持。最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生活水平、音樂素養的不斷提高,對審美標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表演”的期望值隨著提高。音樂真可謂“興于譜(作曲家創作)”“立于演(表演)”,加上聽眾的創造性欣賞,才能“成于樂”“游于藝”。

三、音樂學的目光面向音樂

杜亞雄研究領域主要在樂理、對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研究一個人先從文章進行了解。杜亞雄先生注重對中小學教育的關注,主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篇論文《音樂的“文本”和“本文”》有人對他提出了質疑,各有各的看法,杜亞雄的更多是用最通俗的語言最常見的事情來解釋“文本”和“本文”,杜亞雄說:“‘能指’和‘所指’最初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的,證據呢?史料呢?沒有史料容易引發質疑,涉及到“源”與“流”的問題,不知是從何而來‘能指’和‘所指’最初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的?”文章讓讀者通俗易懂,對中國傳統文化發現缺點提出意見。質疑的那篇文章具有理論和一部分實踐的支撐,更容易接受,一篇文章紙上談兵,沒有史料就得出結論,一份材料說一份話。在《中國民族樂理》對音樂科學的態度受到了質疑。

針對郭乃安先生的《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杜亞雄的文章《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音樂》直接開門見山,運用理論解釋音樂學慢慢引導。向大眾提出問題以及基本的理論觀點,表明針對的文章及內容,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從哲學的角度解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出,《音樂學,請把目光面向人》缺乏研究性,可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繼續進行辯論,換個角度考慮,從其他的學科出發,還引入音樂人類學家梅里亞姆和民族學家孔斯特,兩者混為一談?近代史上的歷史人物沒有根據中國音樂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傳播,而是一味宣傳國外音樂理論,典型的“崇媚洋外”。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對目前研究大部分學生研究課題做了典型分析,揭示了中國的現狀走捷徑、抄襲論文等情況屢見不鮮。杜亞雄的文章《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音樂》有一句話:“在20世紀前半葉,音樂學過于重視音樂本身和音樂形態的研究,而對創造音樂的是人以及和音樂與其他文化事項之間的聯系認識不足、研究得也不夠?!睍r代背景講,20世紀前半葉,“戰爭與革命”是時代的主題,缺乏對音樂的重視程度,直到1956年毛澤東在會議在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發現藝術和文化、詩歌等意識形態密切相關,同時可以慢慢滲透人們思想精神層面的意義。指出了孔斯特研究的缺點,以此再次點明主題,突出中心。

四、異曲同工之妙

其一:郭乃安先生《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人》于1991年發表在中國音樂學雜志上,杜亞雄先生《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音樂》于2019年發表于音樂文化研究期刊。中間時隔28年后和郭乃安老先生不在人世的4年后才發表,并且杜亞雄先生還有一篇《民族音樂學家,請你也將目光投向城市》于2011年發表于中國音樂期刊,可見思考和準備了很長時間,兩篇文章最終指向音樂,不過是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更容易引發具有相同感受人的共鳴。

其二:兩者思考的點不同。杜亞雄先生更多的是理性思考,體現在文章中無時不滲透著哲學和《中國民族樂理》中。郭乃安先生“感性”,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從以下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張振濤在《人民音樂》出版的《音樂學,請把目光投向他——懷念郭乃安先生》里面記述了在一次答辯中掛條幅的事情,郭老當時發了好大的火。唯一一次的發火,以至于他腦海里把這件事情記得很清楚,事后他還一直記著,可見郭老是個有心人,無時無刻不從自身找原因,反省自我,教導著后人如何做人做事,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

其三:“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都是和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的。因此,在我們進行研究工作時,“要真正地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系和‘媒 介’”。文章中大量運用哲學道理,并且和傳統文化相結合,教會了讀者人生道路中為人處世的態度。

郭乃安是老一代學者,這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文章,其音樂學的目的,是把人不分階級地統統納入,一反階級斗爭時代的標準,而杜則從音樂形態出發,也沒有忘記人在其中的作用,實際兩人表面是分道揚鑣、實則異曲同工。其次,兩人各自的觀點,杜亞雄是一個懂外國民族音樂學的人,并常常從語詞的屬性出發,找民族音樂學一些根本問題的毛病,如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還是在文化之中研究音樂。

音樂學面向“人”或者“音樂”都不能走極端路線,各方面的因素都要考慮,牽一發而動全身,人和音樂息息相關,只有人才能創造音樂,享受音樂,靈魂深處感受美的效應。郭乃安和杜亞雄都是音樂學界著名的音樂家,音樂界的貢獻不同,兩人都是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音樂和想方設法使音樂和國際接軌。都具有深厚音樂功底和文筆,研究的方向、角度和心態的變化不同,發表出不同的感慨,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才會冒出源源不斷、稀奇古怪的想法,正是有了想法,有了興趣,就會絞盡腦汁去尋找證明自己觀點的史料,一點一點滲透終會開花結果,也許尋找材料中不得已中斷或者出現攔路虎,但是過程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很有成就感。

五、結語

郭乃安作為一個老先生,當時他寫文章時,負有使命,在“六四”之后,他要奉勸年青人,并要專心致志研究業余,而不要過多從事政治,并以一種人所從事的各種音樂為例。

從事音樂學的專業,兩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在專業領域開闊了音樂學界先鋒,無論音樂學的目光在人還是音樂,對于音樂學的深入研究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最終的目的一致,使音樂被更多的人所知所懂。本篇文章展開了較深入的論述以及穿插自己的觀點,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猜你喜歡
投向音樂學目光
與時偕行:當代藏族音樂研究的民族音樂學實踐與運用
音樂學人
您的目光 我的成長
民族音樂學的發展歷程與發展前景展望研究
中國大商場:為什么各國零售商都應把目光投向中國
父親的目光
我國信托業務類型及資金流向資產端發展現狀
請別告訴她
背后的目光
Ethnomusicology一詞中文譯名的博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