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歷史性轉型 邁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銅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分析

2020-11-07 02:54王曉剛
西部大開發 2020年10期
關鍵詞:銅川生態發展

文/王曉剛

十八大以來,銅川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全市上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總書記囑托,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新定位,勠力前行、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業結構實現系統優化,社會民生得到有效保障,改革開放取得積極進展,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是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韌性不斷提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在發展理念、轉型方向、追趕路徑上對標對表,精心培育產業集群上規模,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建設上水平,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城市轉型和高質量發展。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354.72億元,較2012年增加72億元,7年平均增速8.6%,高于《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增長8%目標任務0.6個百分點。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發展體系,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在狠抓煤電鋁水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補鏈強鏈,全力打造循環經濟“銅川模式”的同時,按照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確立了打造航天科技、數字經濟、先進陶瓷、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集群化發展思路,多舉措多領域促進經濟增長,全方位深層次推動城市轉型發展。2019年,采礦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15.1%,較2012年降低20.8個百分點;資源產出率6242.9元/噸,較2012年提高71.9%。

三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經過多年轉型實踐,銅川市不斷加大民生領域投資,堅持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兩個80%”用于民生。2019年民生領域支出99億元,較2012年增長72%。全市23個貧困村退出,2200戶576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11.2%下降到0.62%。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扎實推進,全市社會公共安全感達94.5%。博物館、大劇院、體育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投用,創建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四是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改革重要論述,堅持改革為民價值取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謀改革、建機制、補不足、強引領,推動各領域改革系統推進,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宜君普惠金融被世界銀行列為普惠金融全球倡議(FIGI)試點。銅川新區納入陜西自貿區協同創新區,設立了銅川市口岸辦和公用型保稅倉,2019年進出口總額3.9億美元,是2012年的4.5倍?!胺殴芊备母锶嫔罨?,2019和2020年連續入選“中國(區域)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

經濟新常態下,新舊動能轉換所帶來的傳統過剩產能退出正在倒逼銅川產業加速轉型,銅川依然處在深度轉型階段,轉型的路還很長,高質量發展的任務還很重,需要補的短板還很多,經濟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質量還不夠高。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國際地緣政治環境不斷惡化,對全球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造成嚴重沖擊,國內經濟仍然面臨巨大風險挑戰。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對陜西提出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陜西考察指導工作,進一步提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和“五項要求”,給我們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把脈點題、指明方向,為應對挑戰、迎難而上注入了強大動力。下一步,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五項要求”落實落地,以穩經濟增長為總抓手,全面系統推進銅川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是突出錯位協同融合,加快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堅持以“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等重大戰略為引領,強化發展規劃統領地位,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積極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加快建設渭北區域中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協同和可持續發展。緊抓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依托關中協同創新發展機遇,實施渭北生態保護區建設,提升渭北工業經濟大走廊區域生態環境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優化城市發展布局,構建以新區為重點,以南市區和北市區為雙核心,以西延高鐵、包茂高速沿線走廊為主軸,以合鳳高速沿線城鎮帶為副軸的空間發展格局。積極推進城鄉融合和產城融合,深入實施“一區(縣)一策”戰略,加快王益印臺城市“雙修”和“三疏”,新耀一體化協同發展,宜君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擴大新區城市發展空間和人口規模,強化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

銅川欣榮配售電有限公司

耀州區伊凱文加工制造有限公司內,工人在進行外貿箱包制作

二是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堅持按照互補、融合、創新的原則,推動產業集群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中,打造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產業集群,培育新模式新業態的商業變革樞紐,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臨近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地緣優勢,加大兩市合作力度,建立產業協調、企業聯動信息管理互動交流平臺,促進優質企業整合和外聯,加快產業轉移承接進程。借力西安科創資源優勢,發揮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029cu眾創空間企業孵化、技術轉移功能,構建“研發設計在西安,智能制造在銅川”格局。充分發揮銅川市能源富集和轉換優勢,加快推動傳統能源產業提質增效,建設渭北熱電聯產基地。加快謝赫特曼諾貝爾獎(銅川)新材料研究院、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銅川分院建設,力爭在新材料、有色金屬等領域實現“產學研”突破。緊抓國家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機遇,借力西安航空航天產業富集優勢,建設以大飛機零部件、無人機整機等為核心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做實“陜西制造、銅川配套”,建設以汽車零部件加工產業為核心,以煤機成套設備、大型礦井成套綜合采煤設備、供變電設備為重點的高端裝備制造和智能再制造產業集群。緊抓國家新基建擴投資機遇,加大IDC、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項目策劃實施,壯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借力西安醫療科研資源富集優勢,主動承接醫藥產業外溢轉移,加快醫康創谷科技園等項目建設,壯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3+X”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蘋果、大櫻桃等果園標準化改造和數字化賦能,增強特色農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渭北特色水果供應基地。

三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高舉改革大旗,以深層次改革拓展開放廣度,提高開放層級,優化開放布局,全面激發新發展活力。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擴充“網上可辦”“最多跑一次”清單事項,狠抓優惠政策落地見效,切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深入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歧視性、隱蔽性準入限制,積極吸引各類高質量發展要素向銅川聚集。深入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消除區域市場壁壘,打破行政性壟斷,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陳規舊例。進一步完善法治環境,健全公平競爭制度體系,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堅定文化自信,以文旅融合傳承創新促開放、展形象。深入挖掘照金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內涵,推動紅色文化傳承,打造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精品旅游線路。充分挖掘“藥王”品牌內涵,打造“絲路”中醫藥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渭北“北山之陽”康養中心。深化玉華宮與大慈恩寺文化交流,聯合開發唐風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挖掘“耀州窯”文化內涵,加快“一帶一路”陶瓷產業新城建設,重振“中國耀州瓷”品牌。借力西安國家中心城市開放優勢,依托陜西自貿區、中歐班列等載體,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貿易合作,鼓勵引導企業向西對外拓寬產品銷路,加快引進外向型企業,提高銅川市對外開放度。

照金滑雪場

銅川宜君縣旱作梯田

四是構筑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馳而不息抓好環境整治,久久為功涵養生態環境,著力加強渭北生態保護治理,構建和鞏固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北部生態保護屏障。加快綠色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因地制宜發展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適宜產業,形成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城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構建生態資產產權制度、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等制度體系。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責任追究制度。扎實推進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強化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體系,確保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扎實推進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扎實推進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原則,示范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系統治理工程,把銅川打造成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明珠城市,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后花園。

五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全力做好西延高鐵服務保障,加快西安地鐵10號線延伸線、黃陵經銅川至西安國際港務區貨運鐵路等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織密關中軌道交通網。加快推進宜君通用機場開工和照金航材物流機場前期工作,推進關中航空運輸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統籌推進可再生能源和廢舊資源循環利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優化能源供應結構,提高能源供給能力。加快推進石川河流域補水、東莊水庫調水等重點水利基礎設施前期,力爭早日建設,徹底解決銅川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快補齊社會民生領域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化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職薪績效改革,加快提升基礎教育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補齊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短板,積極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中醫藥+”模式,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打造獨具特色的區域醫療中心。依托銅川市醫養結合試點優勢,布局建設高品質幼托、醫療等機構,強化“一老一小”保障,吸引關中地區老年人或老幼同行來銅川日常養老、度夏養老。加快游泳館、體育場等項目建設,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成果,持續提升幸福城市功能和品質。

猜你喜歡
銅川生態發展
朱鹮之約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長抓政治生態
銅川轉型應融入大西安建設
銅川轉型調查
區域發展篇
銅川第一口天然氣探井開鉆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