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0-11-10 04:40胡媛媛韓彥龍林海霞
科技風 2020年29期
關鍵詞:就業能力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胡媛媛 韓彥龍 林海霞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新一輪科技較量的開始,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將直接決定這場“科技力量博弈”的格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作為典型的新興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還處于摸索階段。本文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為例,剖析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存在問題;并將就業能力理論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相契合,多維度、多層面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就業能力;應用型本科;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從2016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3所本科院校開始,到如今,我國已經有幾百所院校開設了此專業[1],我院也于2018年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招生資格。作為新興技術領域的新專業,根據各自優勢和側重點不同,每所院校的專業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也略有差別。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作為省內較早設置“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院校,不斷探索、發展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如下簡稱,大數據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在應用型本科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結合大數據技術的專業特點,在新的視閾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智慧城市的聯動效應下,如何切合我省區域經濟特點和人才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完善發展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方向。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種人才培養路徑的大膽嘗試與創新不斷涌現。近年來,國內眾多的研究者從理論、實證等各方面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就業能力的研究源于國外,我國首次提出這一概念的學者是鄭曉明,他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在學校對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學習和培養,從而獲取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獲取工作、勝任工作、實踐抱負和理想的能力。隨后,其他學者對就業能力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豐富。不可忽視的是在相關研究中依然存在著很多不足,尚有可深入研究、交叉契合之處。因此,將就業能力理論引入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就業能力的新視閾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和優化,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新契機,既可以為我省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論研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還可以為其他兄弟院校轉型發展提供一個參考范本,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二、就業能力理論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支撐

以就業能力理論、教育內外部關系理論為依據,辨析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就業能力之間內在關系。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點上,重新創新性分解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即應該包括專業知識與技能、通識技能、道德品質、職業發展能力四個方面?;诰蜆I能力理論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該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畢業后2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社會人才培養需要,應該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作為個體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基于就業能力理論的培養也反映并體現了工程教育中課程思政的教學思想。

就業能力導向下應用型人才的素質特征,既應包括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硬技能”,也應涵括職業發展所需的“軟技能”。故所,可將這些素質特征歸納如下:①扎實的專業理論體系。理論體系是技術的前提,是技術的承載;是個人持續發展、后續學習的重要基礎。②全面的崗位實踐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崗位技能,是應用型人才區別于其他人才的一個重要特征,具體體現在對工程問題發現和解決的能力上[2]。③優秀的協同合作能力。工程問題不僅要求個人技術的優秀表現,更重要的是團隊協作能力。④出色的溝通表達能力。善于將抽象的工程問題在客戶和合作者之間清晰明了的表達,以更好地獲得反饋和建議。⑤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是綜合素養體現的重要方面。⑥出色的自學適應能力。技術的快速革新,促使個人必須具有新技術的快速學習和適應學習的能力。⑦強烈的創新創業意識。促使個人積極創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敢闖、敢做的創新能力。

三、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分析

作為全國第三批、省內較早獲批大數據技術專業的本科院校,在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上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收集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學一線教師、領域專家和相關企業開展調查問卷和訪談工作,在分析我校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亟待解決的問題。

(1)缺乏明晰的人才培養目標界定。應用型高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第一要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著與專業實際情況脫節,以及與區域人才需求界定不清的問題,缺少將專業培養目標與產業需求、能力指標、課程設置、畢業要求進行有機關聯的細化環節。

(2)專業學習“門檻高”,缺少完備的大數據課程體系。大數據技術是典型的多學科交叉專業,學科體系龐雜,涉及大數據采集、存儲、處理、表示各個層面。如何系統歸納整理大數據技術,并且按照學院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展開,是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

(3)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待提高和加強。目前,我院大數據技術專業師資隊伍以計算機專業為主,師資隊伍專業結構比較單一,對大數據專業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仍有待提升。

四、完善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針對現存問題,借鑒外省市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以及課題組的構思,基于就業能力理論,多維度、多層面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四元一體”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企業、政府和行業協會,既是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體,也是影響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因素,他們的有機聯動將有助于“就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服務于地方經濟,地方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積極的主導和引導作用,在更高的政策層面,賦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地方政府應積極聯合區域內大數據領域優質企業、行業協會與高校共建大數據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為目的,四方共商人才培養目標,四方共定人才培養方式,四方共促人才培養質量,使大數據技術人才培養更具針對性、實操性,從而走出一條多方共贏,充分保證學生就業能力全面性、適用性的新路。

(二)結合區域經濟人才需求,明確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特色大數據技術人才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的建設,影響和決定著我省人才需求的趨勢,即主要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網絡為代表的高端智能技術型人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只有把控好本區域人才需求的脈搏,人才的培養才能精準、高質。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不僅關乎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更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發展進程。高校只有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才能夠更好地形成自身特色,更好地加強專業建設。把人才培養目標對準區域經濟對大數據技術人才的需求,將專業培養目標分解成可執行的畢業要求和能力指標,在畢業要求、能力指標和課程設置之間建立清晰的關聯關系,將產業需求細化到課程的培養標準,只有通過這樣的環環相扣,才能產生持續改進人才培養、精準界定人才培養目標的良性閉環效應。從而,摸索出適合我省、我校特點的,精細化、針對化、實用化的大數據技術人才長效培養機制和生態培養體系。

(三)合理切割知識布局,有效構建課程體系

大數據技術專業知識體系非常龐大,而且所涉及的知識起點高、難度大。有效、系統的知識布局構建,既能保證專業課程內容不重復、不斷層,又能降低大數據技術的學習門檻;既能讓教師有綱可循,又能讓學生學習脈絡清晰,提升學習效果。以大數據分析全生命周期為載體,合理分割知識布局,重構出一套高效、完整的基于就業能力培養的理論實踐課程體系,是大數據技術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四)利用優質實驗實訓資源,助力專業發展

不可否認,由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而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較之于研究型大學,不論在研發實力、政府財政支持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實驗實訓實驗室建設,困難和阻力很大。所以,充分利用校企深度合作,采用直接引進或合作開發實踐平臺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財力不足問題,同時也可保證了資源的質量和適用性,滿足了大數據技術課程對實驗環境的要求。

(五)校企合作共建教學師資團隊

大數據技術是典型的交叉型綜合學科,對師資力量要求較高。要在充分挖掘現有師資潛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優勢的基礎上,共育師資隊伍、共建教學資源。選派教師參加企業相關大數據專業培訓,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進行項目掛職鍛煉,聘請企業專家入校講學,以打造一支“雙師雙能”的教師隊伍為目的,全面提升教學隊伍的整體實力。

五、結語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已成為迫切需求。各所高校都在努力地推進大數據專業和相關課程的建設。大數據技術的人才培養是需要高校長期探索并不斷改革的,只有這樣,才可以找到既適合高校自身發展又服務區域經濟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急需的大數據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公布201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EB/OL].(2016-02-16)[2018-07-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603/t20160304_231794.html.

[2]劉國買.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育,2009(07):73-76.

[3]姜寶華.新時期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探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7):236.

[4]孫書韜,等.北美知名大學數據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24):48-50.

[5]林子雨.大數據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建設經驗分享[J].大數據,2018(06):29-37.

基金項目:2020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一般項目《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大數據技術專業為例》研究成果(編號:JRS-2020-1030)

作者簡介:胡媛媛(1980—),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分布式計算、數據處理、人工智能。

猜你喜歡
就業能力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建設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建設之必要性探討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