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可視化”思維工具,呈“有意義”學習經歷

2020-11-11 03:14許艷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有效復習可視化

許艷

【摘 ? 要】將數學手賬這種思維表征工具運用于“回望課”中,既可以豐富教學方式,改進教學現狀,又能夠促進學生高效鞏固、深度思考,發展其創造性思維。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系統梳理,追溯知識源頭;問題引領,叩問核心素養;實踐運用,走向數學理解。

【關鍵詞】回望課;數學手賬;有效復習

所謂“回望課”,顧名思義,就是指回頭望一望,“望”教學的學習情況,“望”教學的學習效果,“望”教學部分知識的得失,等等。教師可充分發揮“數學手賬”這一可視化思維工具的特點,將其有效地運用到“回望課”中,這不僅是對知識的分享,更是一種生成性資源的運用。

一、系統梳理,追溯知識源頭

精心提煉數學手賬中的知識梳理板塊,做到從點上切入,線上突破,面上整合,能引領學生理清知識的脈絡,構建完整的認知結構。這是上好回望課的前提。

(一)憶——回憶知識點

回望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望”課題,回憶所學的知識,“望”學生自己做的數學手賬,回憶每個板塊的重要知識點。

例如復習“比例”這一單元知識時,有位學生的數學手賬里呈現了魚骨圖(如圖1),教師可運用魚骨圖引領學生回憶“比例”單元的知識點: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比例的應用等。每根魚骨的分叉點表示知識點的形成,這里需要讓學生充分討論,借助具體情境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鏈,查漏補缺,建立知識框架。

(二)清——厘清知識線

回望課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把握所學的知識點,還應該重視梳理、溝通知識的過程,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以幫助學生厘清知識線,分清解題思路,弄清各種解題方法。

例如在復習“百分數(二)”這一單元時,教師借助學生的手賬(如圖2),先呈現這一板塊的知識要點,即“折扣、成數、稅率、利率”,而貫穿這些知識點的主線就是百分數的意義。通過這一主線,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百分數的不同呈現方式。首先,讓學生口頭復述各概念的含義;其次,在此基礎上呈現內容摘要,并通過舉例來支撐對概念的理解,還需要舉一反三,鞏固基本概念;最后,通過相應的基礎練習,提煉出解題關鍵。這一清晰的記錄,讓學生對百分數這一板塊的重點知識一目了然,深入理解。

(三)建——構建知識面

整理歸納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網絡是回望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構建知識網絡,組塊化呈現知識內容,可以有效降低學生的記憶負擔。

例如“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在回望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把散亂的知識串成鏈、結成網,找出圖形之間的聯系并加以對比,把碎片化的知識串珠成鏈,構成層次鮮明、結構清晰的知識網。部分學生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數學手賬的記錄中(如圖3),構建的知識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圖3

課堂上教師有效利用這一資源,首先從“面的旋轉形成體”入手,引導學生熟悉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接著從“體中尋找面”深入,理解圓柱表面積計算的難點——側面積,借助圓柱展開圖加深對側面積與長方形關系的認識;然后幫助學生回顧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運用轉化思想,思考圓柱與長方體、等底等高圓柱圓錐的關系,鞏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最后拓展到圓柱、圓錐橫截面的計算。該思維導圖中的每個主干都是知識要點,每個分支厘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展示了公式的靈活運用。如此整理復習,能夠使知識之間的相似處和差異點變得清晰直觀,也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走向高階。

二、問題引領,叩問核心素養

在問題的驅使下,引導和幫助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將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是上好回望課的核心。

(一)覓——解核心之問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數學手賬里提出的質疑,可以作為寶貴的復習資源加以合理利用,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在數學手賬里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隨機產生的,勢必良莠不齊,有些過于細小和瑣碎,有些與教學目標無關。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做好“覓疑”的準備。

1.從知識的“產生點”上尋問題。如教師在“圓柱與圓錐”單元數學手賬中發現了學生的共性問題(如圖4)。

2.從知識的“結合點”上尋問題。如教師在“比例”單元數學手賬中發現了疑惑問題(如圖5)。

回望課上,教師將共性的問題、有價值的問題展現出來,通過辨析、釋疑來解決學生的核心之問。

(二)辨——破疑難之問

在辨疑的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圍繞疑問,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思辨,螺旋式地理解核心概念。

如圍繞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為什么同樣一張長方形的紙,繞長或寬旋轉,得到圓柱體積不一樣”,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探究分析。首先,通過直觀操作,學生觀察到以長為軸旋轉而成的圓柱瘦瘦高高的,以寬為軸旋轉而成的圓柱矮矮胖胖的。其次,教師引導學生猜想運用怎樣的旋轉方式得到的圓柱體積大,并請學生說說理由。通過假設驗證,得出結論。最后,將探究方法遷移到核心問題“沿著不同的直角邊旋轉后,形成圓錐的體積大小相同嗎”。

這樣通過猜想、操作、驗證等探究過程,破解學生的疑難雜癥,從而提高學生思維、分析、判斷的能力。

(三)釋——固能力之問

辯疑討論、突破難點是復習的重要環節,但還沒達到最終目的。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疑問和討論結果加以歸納總結,并出示題目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如有學生在“比例”單元數學手賬中提出:“如何判斷兩種變量成什么關系?”通過辯疑,學生得出判斷正比例、反比例的方法,此時教師需要趁熱打鐵將概念內化,不斷鞏固,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覓疑、辯疑、釋疑是一種學習過程, 更是一種探究過程,有助于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促使其學習能力提升。

三、實踐運用,走向數學理解

數學手賬的運用不僅是對知識的梳理,也是對難點的深入思考,更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真實情境下的數據為背景創編相關的數學問題。這是上好回望課的關鍵。

(一)享——讓數學理解更直觀

“回望課”的最后一環節,請數學手賬實踐運用的當事人表達、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補充、完善,從而更直觀地理解這一板塊數學知識的運用,在分享交流過程中擴大信息量,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進行負數的復習時,學生在實踐板塊中將疫情數據完美融入數學學習(如圖6)。

(二)思——讓數學理解更深度

實踐運用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再思考、再審視的過程,因此,在分享的同時,教師要善于創設反思的機會,抓住反思的契機,引導學生與數學 “深度”對話。

如復習“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時,教師組織學生分享這一實踐成果(如圖7)。除根據基本數量關系列比例外,學生還想到可以根據不同的數量關系列不同的比例。另外,根據以往解決問題的經驗,學生發現這些比例沒有具體的數量關系,覺得這樣的比例沒有意義。此時,有學生提出反駁意見:兩個呈正比例的量一定存在“相對應兩個數的比相等(一定)”的規律,所以,無論式子的形式怎樣,只要是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相等,這樣的比例式都存在“正比例”的意義。教師相機在矛盾沖突中加以引導,借助該學生數學手賬里的實踐運用,通過“深度”對話,讓學生對用正比例解決問題進行了再認識、再提升。

(三)用——讓數學理解更透徹

數學手賬中實踐運用板塊的展示,能讓更多的學生提高數學應用意識。例如學完比例的應用后,有學生通過實際測量,運用比例尺的相關知識進行計算,求得圖上距離后將自家的平面圖完美地畫下來(如圖8)。通過展示與解讀比例尺的運用,學生明白了學習比例尺的價值,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中。

總之,將數學手賬這種思維表征工具應用于“回望課”,既可以豐富教學方式,改進教學現狀,又能夠促進學生高效鞏固知識、深度思考,發展其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蘇思舟.知識可視化工具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探究[J].中小學電教,2018(12):65-68.

[2] 郭澤濱.淺議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提升小學數學復習功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19-26.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嘉興經開實驗小學 ? 314000)

猜你喜歡
有效復習可視化
數據可視化設計在美妝類APP中的應用
畫圖:數學思維可視化的有效工具
思維可視化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物理可視化教學研究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級數展開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復變函數共形映射的可視化實驗教學
數學課堂有效復習策略初探
數學課堂有效復習策略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