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源性采血對住院患者血常規結果的影響

2020-11-18 01:43王雅平王鳳梅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20年21期
關鍵詞:醫源性血常規貧血

溫 雪,徐 佳,王雅平,王鳳梅,張 鵬,李 琦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091)

為監測患者住院期間的病情變化,協助臨床診斷與治療,常需要對患者采血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因此,有的患者和家屬擔心采血會造成貧血。本研究探討醫源性采血是否會對本院普通住院患者的血常規結果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患者診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本院普通住院患者419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0例,女209例,年齡18~97歲,平均(66.72±15.66)歲。納入標準:(1)無血液相關疾病的住院患者;(2)住院期間未發生失血的患者。排除標準:(1)住院期間進行手術、輸血治療的患者;(2)住院的腫瘤患者;(3)重癥監護病房的重癥患者;(4)服用影響血常規結果的藥物的患者。

1.2儀器與試劑 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血細胞比容(HCT)、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均采用日本SYSMEX公司XE-2100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各項指標的參考范圍,WBC:(3.5~9.5)×109/L;RBC:女性(3.8~5.1)×1012/L,男性(4.3~5.8)×1012/L;Hb:女性115~150 g/L,男性130~175 g/L;HCT:女性0.35~0.45 L/L,男性0.40~0.50 L/L;PLT:(125~130)×109/L;MCV:82~100 fL;MCH:27~34 pg;MCHC:316~354 g/L。

1.3方法 通過本科室實驗室信息系統查閱419例患者住院前和住院后的血常規結果,對WBC、RBC、Hb、HCT、PLT、MCV、MCH、MCHC 8項指標進行比較;統計患者住院期間用于實驗室檢查的采血量,對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結果的變化與采血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所有受檢者于上午7:00-10:00采集空腹肘靜脈血2 mL,血常規檢測采用EDTA-K2抗凝靜脈血,采集后每管上下顛倒混勻5次,即刻上機檢測。

2 結 果

2.1所有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結果比較 419例普通住院患者住院前后總體血常規結果比較,WBC、RBC、Hb、HCT、MCH、MCHC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現為住院后檢測結果較住院前低;PLT、MCV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患者和<70歲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結果與總體基本一致;女性患者住院前后RBC、Hb、HCT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70歲患者住院前后WBC、RBC、Hb、HCT、MCH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所有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結果比較

時間RBC(×1012/L)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4.15±0.684.44±0.583.92(3.44~4.28)4.29±0.674.02(3.57~4.36)住院后4.03±0.694.29±0.603.86(3.38~4.16)4.17±0.663.90(3.45~4.28)Z/t6.525.73-4.085.58-4.42P<0.001<0.001<0.001<0.001<0.001

時間Hb(g/L)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129.00(115.00~141.00)137.67±18.51121.00(107.00~132.00)131.76±22.30123.00(111.00~135.25)住院后125.00(110.00~138.00)132.55±18.68118.00(100.50~128.00)127.54±21.05120.50(105.75~133.00)Z/t-7.526.84-4.086.23-4.79P<0.001<0.001<0.001<0.001<0.001

時間HCT(L/L)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0.37(0.33~0.41)0.39(0.36~0.43)0.35(0.31~0.38)0.38±0.060.36(0.32~0.39)住院后0.36(0.32~0.40)0.38(0.35~0.42)0.34(0.30~0.37)0.37±0.060.35(0.31~0.38)Z/t-6.81-5.57-4.035.26 -4.50P<0.001<0.001<0.001<0.001<0.001

續表1 所有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結果比較

時間MCV(fL)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88.90(85.80~92.30)88.75(85.28~92.10)88.90(86.25~92.95)87.60(85.20~91.25)89.90(86.30~93.80)住院后88.70(85.80~92.00)88.70(85.18~92.15)88.90(86.20~91.90)88.10(85.70~90.70)89.50(86.18~93.30)Z/t-0.39-0.23-0.32-0.36-0.95P0.7000.8200.7520.7170.342

時間MCH(pg)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30.90(29.70~32.00)31.10(30.00~32.13)30.50(29.60~31.85)30.90(29.80~31.85)31.00(29.60~32.20)住院后30.80(29.70~31.90)30.90(29.90~32.00)30.50(29.45~31.80)30.70(29.70~31.75)30.90(29.60~32.10)Z/t-4.34-4.98-1.26-3.71-2.42P<0.001<0.0010.207<0.0010.016

時間MCHC(g/L)總體男女<70歲≥70歲住院前347.00(339.00~354.00)350.00(342.00~359.00)343.00(337.00~350.00)349.00(341.00~357.00)344.00(336.75~351.00)住院后346.00(338.00~353.00)350.00(340.00~356.00)343.00(336.00~350.00)348.00(340.00~354.00)343.50(336.00~350.25)Z/t-3.19-3.86-0.68-3.67-0.77P0.001<0.0010.496<0.0010.442

圖1 患者住院前后RBC、Hb、HCT的變化與采血量的相關性散點圖

2.2419例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變化與采血量的相關性分析 將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的變化與采血量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RBC、Hb和HCT差異與采血量具有相關性,WBC、PLT、MCV、MCH和MCHC差異與采血量無相關性,見表2、圖1。

表2 419例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的變化與采血量的相關性

續表2 419例患者住院前后血常規的變化與采血量的相關性

3 討 論

劉俊等[1]研究表明,重癥患者按三級監測采取的血量每天為(7.8±1.5)mL,按二級監測采取的血量每天為(14.2 ±3.8)mL,按一級監測采取的血量每天為(25.4±7.8)mL。一個50 kg的成年人按正常血容量為3.5~4.0 L計算,每天血液更新35~40 mL,按一級監測采取的血量最多,也基本不超過每天的更新量[2]。本研究419例普通住院患者日采血量為0.46~33.40 mL,達到重癥患者一級監測采血量的有5例,僅占1.19%,最大日采血量為33.40 mL,低于患者血液的每日更新量。雖然本研究中患者住院后WBC、RBC、Hb、HCT、MCH、MCHC檢測結果較住院前下降,但降低幅度均為0.29%~3.87%,處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標本檢測變異可接受范圍內(6%~15%)[3],而且419例住院患者所有指標在住院前后其均值或中位數均處于本實驗室正常參考范圍內。按年齡、性別分類后也只有209例女性患者住院后HCT中位數結果略低于本實驗室正常參考范圍下限,下降幅度為2.86%,其降低程度并不影響醫生在臨床上對疾病的分級、分類、采取治療措施及對患者預后的估計。本研究認為,常規的醫源性采血不會導致患者貧血率增加及在臨床診療方面對患者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葉芳等[4]通過分析北京市三級綜合醫院住院貧血患者的臨床特征發現,三級綜合醫院住院患者貧血發生率較高,女性貧血患者明顯多于男性,常表現為輕、中度貧血,并且在各科室中分布不一;馬文靜等[5]探討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合并貧血的患病率及對疾病的影響因素發現,老年COPD合并貧血患者有較高的發病率;黃蔚等[6]研究發現,貧血和WBC是≥90歲內科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由此可見,住院患者的貧血問題應引起各臨床科室醫生的高度重視。楊秀麗等[2]評價了醫源性抽血對初次單側全膝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貧血的影響,結果證實,在血液管理策略干預下,大量的醫源性抽血(約90 mL)并不會增加患者圍術期的失血量和貧血發生率。宋慶梅等[7]探討了醫源性抽血對早產兒的影響發現,一定范圍內(≤ 5 mL/kg)的抽血對早產兒貧血無影響,不會造成貧血。KRYSTYNA 等[8]研究表明,對重癥監護病房的重癥患者、新生兒及嬰兒等特殊人群來說,由醫源性靜脈采血引起的失血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對醫生和護士的教育培訓中應適當包括實驗室檢測的相關內容,使其充分了解實驗室檢測所需血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浪費。本研究未納入重癥監護病房、手術等可能存在失血或輸血情況的患者及新生兒等特殊患者,結果可以說明醫源性采血不會對普通住院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住院后RBC、Hb和HCT降低與采血量均有一定的相關性,由于疾病本身是一個復雜的動態變化過程,所以,在不影響臨床診療的前提下,醫護人員仍然有必要通過改進檢測方法、統籌檢測項目[9]及提高采血技術、采用流水線自動化檢測等手段,有效減少醫源性采血[10-11],從而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醫源性采血對普通住院患者血常規結果的影響有一定意義,但由于本研究未納入重癥患者、未成年人、新生兒及嬰兒等特殊人群,希望今后能夠對以上特殊人群進行進一步探討。

4 結 論

醫源性采血對本院普通住院患者血常規結果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導致患者發生醫源性貧血及影響臨床決策和診療。RBC、Hb、HCT的變化與采血量有一定的相關性,在不影響檢驗結果及臨床診療的前提下,仍然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減少醫源性采血。

猜你喜歡
醫源性血常規貧血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蹲久了站起來眼前發黑就是貧血?
血常規解讀
NICU患兒醫源性皮膚損傷及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著”——沒有精神就是“貧血”
貧血了?先別急著補鐵
導管相關的醫源性主動脈夾層及主動脈壁間血腫臨床治療經驗
男人貧血
肘關節術后醫源性骨折伴僵硬
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