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龍山森林公園開發策略研究

2020-11-18 08:43楊娟鄒倩饒瀟梟
旅游縱覽·行業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旅游

楊娟 鄒倩 饒瀟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發展五龍山的良機、著眼鄉村旅游與休閑養生融合發展的路徑。通過研究五龍山森林公園發展現狀,找出制約五龍山發展的因素,如缺乏統籌規劃、基礎設施落后、宣傳不到位、文物保護措施缺乏等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如以鄉村旅游規劃管理專業知識為基礎,通過開發旅游產品,提升五龍山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形象;通過培訓改善當地居民旅游管理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開發當地農副產品,提高貧困地區旅游經濟水平以及服務質量,進而促進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一、五龍山旅游資源

五龍山的旅游資源可概括為4個特征:林豐、鄉韻、石磐和勝跡。

(一)林豐

五龍山最高海拔650米,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5%以上,數百種珍稀的常綠喬木、觀花灌木和藥用植物;夏季氣溫較熱島效應嚴重的成都城區低至5~6℃,是夏季成都周邊避暑度假的好去處。五龍山由大小5組山脈組成,中心匯集一天然水塘,形成“五龍戲野”的自然構造?!拔妪垺彪[逸于天地山野之間,守護著這一片土地;山脈巍峨綿延,山間林草豐美,鳥獸歸林,福澤之地。仁壽縣,隋文帝營建仁壽宮,以宮殿為縣名,享真龍天子之恩;仁壽“第一名片”黑龍灘靜臥縣城北側,與五龍山遙相呼應。五龍山上近千畝野生油茶和漫山遍野本地野生的油麻藤(禾雀花)、火棘、八月瓜、野棉花、野牡丹、淡竹葉、醉仙花、七里香、烏桕等植物,具有極高的景觀價值和經濟價值,通過引導擴種和景觀化培育打造,形成與城市綠化景觀完全不同的自然野趣景觀。

(二)鄉韻

鄧家坳居住村民12戶,有傳統土坯房屋80余間,約1 200平方米,民居完好地保存了原有建筑,格局完整,厚重深遠;在四川省大力推進土坯房改造工程的背景下,鄧家老院日漸成為原鄉文化和鄉愁記憶的珍貴遺存。這里是一幅淡然安逸的原鄉畫卷、一段銘記于心的鄉愁記憶。

(三)石磐

五龍山上有大量奇石景觀,這些石頭坐落在山頂和半山腰,形狀怪異,最大的重達上千噸,有的平整得像晾曬場、有的鋒利的像鋸齒,形成蟹王拜天、蛙王守林、殘橋望鄉、石林等40多處景點,極具觀賞價值。漫長的地質演化史形成了禾加鎮、祿加鎮、雙堡鄉等鄉鎮珍貴的地質資源——溶洞群。其中,藍家溶洞、半坡田溶洞、毛穿洞、逍遙洞等溶洞群都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溶洞里有大量的石筍、石鐘乳等,這些石筍、石鐘乳形態各異,保存比較完好。在五龍山蘭家壩、半邊田、古村落附近的溶洞中住著一群“水晶珠簾”締造者——幽簾蟲。

(四)勝跡

甘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迄今為止已有580多年歷史,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同宗同族。其中,甘泉寺建成之初的體量、修建的用材(大楠木、金絲楠木)、可考據的住持方丈(同治年間玉彰通禛禪師主持甘泉寺,其排位高于華藏寺、清音閣)都足顯該寺的地位,這樣一座恢宏的寺廟隱于五龍山側、林村中,可見此地人杰地靈、禪意幽深。雙石牌坊:兩牌坊上下對列,相距44米,下坊建于清光緒7年(1881年),上坊建清清緒8年,兩坊均為石質仿木結構,雕有深雕戲文和民間故事、花卉、鳥、獸等動物共256幅,其中,人物789尊,鳥獸等動物334只。每坊南雕九龍繞“圣旨”,北刻七龍盤“旌表”,兩坊雕刻造型生動,栩栩如生,屬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五龍山森林公園SWOT

五龍山森林公園主要圍繞生態徒步健身運動,構建規劃區特色旅游產品和項目發展體系,以動(健體、音樂)聚人氣,以養(養生休閑)出效益,以學(科普研學)成特色。即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徒步運動和音樂體驗活動(樂)聚集人氣和名氣,帶動區域田園休閑養生度假,以田園休閑養生度假提高經濟效益、聚集財氣。結合生態徒步運動大力拓展自然科普研學旅游(學),使其形成規劃區一大特色。根據發展現狀,瑞五龍山徒步森林公園的SWOT分析如圖1所示。

(一)優勢

1.區位優勢

地處成都城市群,面向川南城市群:五龍山受成渝城市和川南城市群市場輻射,主要客源市場覆蓋1.5小時交通半徑內近4 000萬人口(以成都為核心,涵蓋周邊眉山、資陽、自貢、內江、樂山等城市),市場優勢明顯。其中,五龍山位于成都環城游憩帶第一圈層內,屬于仁壽縣重點發展的原鄉文化旅游片區,周邊有黑龍灘風景區、三岔湖風景區和文宮枇把園、曹家梨園等眾多景區,旅游區位十分優越。

2.交通優勢

五龍山—徒步森林公園景區位于仁壽東南部禾加鎮化石村、楠林村,占地面積8.3平方千米,距仁壽縣城35千米,距眉山市60千米,距成都市80千米。紅星路南延線及天峨支線緊鄰規劃區,直接連接成都市區和五龍山,僅1.4小時車程左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建)距離規劃區大概1小時車程。五龍山距離成瀘高速汪洋出口18千米、富加出口22千米,外部交通條件非常便捷。

3.政策優勢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中,市縣兩級密切關注五龍山景區的發展。例如,市長親臨五龍山,對五龍山打造提出建議;書記多次在重大會議上對五龍山發展做出指示,積極規劃;縣長召集相關部門,召開五龍山開發專題會議,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區。

(二)劣勢

1.基礎設施問題

五龍山景區位于眉山市仁壽縣,目前處于正開發狀態,四周交通尤其是公路,存在許多問題,如行車道較小、路面不平整等;在通往景區的路上,無大型標識牌、無距離提醒等;只有一些陳舊的、較小的標識牌,指引功能弱。在景區基礎設施方面:如農家樂、便利店等數量少、接待能力差,無法為游客提供良好的體驗;山上的休憩地點較少,缺少椅子等;廁所設置較少;針對景點的開發保護不夠,且在一些容易給游客帶來麻煩的路段無明顯提示;在主要景區的基礎設置上,一些設施存在老舊、破敗問題;內部基礎設施條件差,規劃區內道路、供水、電力等基礎設施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以滿足旅游開發和游客需求。此外,五龍山景區內無旅游配套體系,還未形成旅游接待、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旅游購物等全方位、標準化的旅游服務體系。

2.旅游投資問題

目前,五龍山旅游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無大型開發商投資,旅游發展未成體系。依托桐花沐林、奇石景觀及五龍山登山小徑(初步開發)等核心旅游資源,沿主游覽線路打造40余處景觀景點,已形成近郊賞花登山游客群及民間徒步愛好者客源群;已成功舉辦兩屆“桐花音樂節”,累計吸引游客數萬人。區域內現有3~5家當地居民自發形成的餐飲住宿旅游接待點,可接待游客數百人,但區域整體而言仍缺乏旅游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及服務體系項目開發配套。

3.知名度低

五龍山缺少特色產業支撐,目前化石村和楠林村產業以傳統種植業、養殖業為主,既不成規模,又不具特色,亟待發展旅游產業。五龍山雖然具有較好的自然資源環境和人文歷史底蘊,但整個五龍山的景區建設不算美觀,游玩項目如健身步道等未建設完善,未形成完善的景區管理體系,遠不足以吸引中遠程客群。該村落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于農業以及出售當地特產,相對于一些著名景點,五龍山當地居民依靠景點的收入比較低。對于五龍山景區知名度較低的問題,相關單位應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知名度,調動當地居民的積極性,改善當前收入問題。

4.人力資源匱乏,人員素質急需提高

鄉村村民文化水平低、對新事物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需要前期做大量說服科普工作。許多鄉村旅游業的管理人員是當地的農民,缺乏管理經驗和服務意識,直接造成五龍山旅游業進程發展快速和管理服務人員水平低下之間的矛盾。

(三)機會

1.區位交通顯著改善

紅星路南延線及天峨支線緊鄰五龍山,直接連接成都市區和五龍山,車程約1.5小時;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在建)距離五龍山均僅1小時車程,未來五龍山直接連接成都特大城市市場及兩大機場帶來的眾多國際國內游客,旅游發展機遇良好。

2.客群市場廣闊

受成都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市場輻射,覆蓋1.5小時交通半徑內近4 000萬人口(以成都為核心,涵蓋周邊眉山、資陽、自貢、內江、樂山等城市),鄉村旅游度假市場、親子休閑旅游市場、研學旅游市場、康體健身旅游市場、音樂休閑市場需求較大,旅游市場區位優勢明顯。

3.眉山市、仁壽縣支持旅游發展,政策環境良好

眉山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全市旅游發展若干政策的試行意見》《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的實施意見》以及仁壽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和發展支持,為五龍山旅游開發奠定良好發展基礎。

4.鄉村振興戰略促鄉村旅游發展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再次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渠道便是“鄉村旅游”。五龍山旅游發展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富民為目的,通過旅游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村生活環境改善,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符合當地及附近區域居民的發展需求和致富愿望。

(四)威脅

1.自然因素導致桐樹數量減少

桐花節是拓寬五龍山市場的一張名片,而近年來惡劣的天氣導致桐花樹的數量不斷減少,雖然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大量栽培桐樹,但數量仍沒有增加。

2.市場競爭激烈

五龍山的發展依靠仁壽縣市場的發展,但與此同時又與仁壽縣的旅游資源形成競爭關系。隨著五龍山周邊各地區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市場的競爭較大。同樣在仁壽縣的黑龍潭景區,位于五龍山的西北方,距成都99千米的仁壽縣城郊。成都東站、成都汽車站、城北客運中心每天都有一定數量的班車開往仁壽的長途汽車,仁壽至黑龍潭景區僅有5千米。黑龍潭景區食宿設施設備完善,功能齊全,在大壩附近有黑龍灘賓館、水利培訓中心、黑龍灘飯店、物資賓館等多處場所可供游客進餐住宿;陳大山景區內的報恩寺也可提供游人飲食和住宿服務,其中,佛門的全素席又是另一境界??偠灾?,五龍山旅游市場競爭激烈。

3.生態環境威脅

五龍山旅游資源雖然十分豐富,但隨著對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必定會破壞生態環境。一方面,鄉村中旅游資源大都是山、水、田等自然原生態風光,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旅游資源開發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一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產生較大污染,就會很難再恢復。

三、五龍山森林公園開發策略

目前,五龍山森林公園的首要開發策略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提高品牌效應,通過舉辦“桐花森林音樂節”,突出山水、蟲鳴、音樂,吸引顧客。加強基礎建設,提升游客體驗:抓道路建設,力求“行”得暢通;抓硬件建設,力求“住”得舒適;抓景點建設,力求“游”得開心;抓飲食開發,力求“吃”得舒心。

(一)采用“動靜相宜,以動帶養,動學結合”的產品發展策略

圍繞生態徒步健身運動,構建規劃區特色旅游產品和項目發展體系,以動(健體、音樂)聚人氣,以養(養生休閑)出效益,以學(科普研學)成特色。即通過大力發展生態徒步運動和音樂體驗活動(樂)聚集人氣和名氣,帶動區域田園休閑養生度假,以田園休閑養生度假提高經濟效益、聚集財氣。同時,結合生態徒步運動大力拓展自然科普研學旅游(學),使其形成規劃區一大特色。①健體:主要開展森林觀光、徒步探險攀巖、騎行、定向越野、戶外拓展運動、自駕露營等旅游項目活動。②音樂:主要開展戶外音樂會、小型音樂沙龍、音樂主題露營、藝術市集、藝術農家樂等主題項目活動。③養生:主要發展不同主題的鄉村民宿、度假田園、休閑游樂、森林休閑養生、鄉野康養度假等生態休閑旅游產品。④學識:主要開展鄉村民俗文化體驗、自然科普教育、青少年戶外拓展培訓等旅游活動。

(二)構建五大功能體系

1.“自然小徑”生態徒步健身路徑

在借鑒香港郊野公園步道打造思路的基礎上,結合現有自然小徑現狀及問題,摸索適合五龍山條件、最具特色的徒步健身步道創新模式,將“自然小徑”打造為集豐富的景觀體系、人性化的服務設施、類型豐富的參與體驗項目于一體的具有極高經營效益的創意路徑,快速聚集人氣。

2.“史前象谷”運動健身休閑區

依托區域內挖掘的東方劍齒象化石資源(待科學考證),在游客中心場館內打造全球首個集史前象類塑像展示、科普介紹、游客互動裝置、史前象類生活環境氛圍體驗等活動于一體的史前象類主題科普館。

3.“五郎原鄉”民俗體驗度假區

相傳楊五郎隱姓埋名,前往峨眉山求佛問道途中,經五龍山一帶禪修數月,此后五龍山西側山脈即以“五郎”命名。以“隱世原鄉”為主題,突出“鄉野山村和桐花沐林”兩大資源品牌特色,引入活態民俗展示和鄉村民宿休閑度假兩大特色發展理念,作為原鄉民俗文化展示體驗和民宿休閑度假核心發展區及森林自駕露營發展區。

4.“五龍妙音”森林休閑康養區

采用自然山石鋪砌改造,人站在其間,低聲細語,可聽到清晰的語音在耳邊回蕩。以“聆聽天籟之音,感悟自然之道”為宣傳點,展現神奇的自然回音之美,打造一處以自然之音為主題的體驗景點。

5.“甘泉田野”田園休閑度假區

依托甘泉古寺,以禪意文化為核心,打造為五龍山禪意田園休閑、鄉村旅游養老度假、特色主題度假酒店及特色農林產業。

(三)“特色路徑+專業賽道”

1.“芬芳小道”山野花草觀光休閑道

立足現有芬芳小道的生態特色,以品種豐富的鄉土野生植物為基礎,依托已有的松林、蕨海景觀,因地制宜,大量培植、擴種兼具景觀價值、經濟價值、藥用價值且生長快速、維護成本低的鄉土植物,營造芬芳馥郁、沁人心脾的山野徒步環境。同時,挖掘沿途重要的樹木、花草、野菜以及奇石、漏斗、溶洞、化石等,豐富沿途景觀節點,避免徒步途中的單調。

2.“甜野小道”森林野果采摘休閑道

立足現有甜野小道的生態環境和資源特色,以品種豐富的山鄉野果和鄉土植物為基礎,依托已有的松林、野果資源,因地制宜,適量培植、擴種兼具景觀性和食用性的山鄉野果,讓游客體驗邊走邊采摘的體驗樂趣。同時,挖掘沿途重要的樹木、花草、草藥、野菜以及奇石、化石、耕地等,豐富沿途景觀節點。

3.“頑童小道”田野親子游樂休閑道

立足頑童小道沿線的地形現狀及資源基礎,結合兒童徒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相應的經營策略,設計出濱水路段、稻草藝術景觀路段、田間游戲路段、推雞公車路段、蔬果采摘路段、羊拉車(騎馬)路段及滑道等7個特色路段。其中,田間游戲、推雞公車、蔬果采摘、羊拉車、騎馬、滑道等均為經營性項目,可極大地帶動沿線農戶就業和增收。

4.“鹽煤古道”文化體驗道

按照“文化道和經營道”合二為一的開發理念,恢復再現部分古道文化景觀和文化遺跡景點,開發和展示系列具有區域歷史文化特色、游客可參性高、體驗趣味性強和經濟收益高的特色經營體驗項目,打造極具區域文化特色和市場潛力的古道體驗線路。

5.“龍洞之旅”溶洞觀光探險道

依托五龍山及周邊豐富的溶洞資源條件,引入“天府地心觀光、休閑、探險之旅”的概念,打造國內首條大眾溶洞探險科普觀光游覽線路。項目體系可以分為:觀光科普線路(適宜大眾徒步觀光穿越)、探險穿越線路(適宜探險愛好者穿越)、地心涼廳(夏季避暑休閑溶洞)。

6.專業賽道

“龍嶺賽道”國際越野行走競賽路線,專業賽道用于舉辦常態化的半程馬拉松徒步、國際越野行走等賽事活動。

(四)構建向往的生活體驗站

對于向往生活三天兩夜的明星式農家體驗的游客,當地可以把五龍山現有居民住宅統一風格,相鄰3戶居民房屋周圍用地統一,打造“休閑垂釣”“香甜草莓園”“快樂插秧園”“麻辣小龍蝦園”“歡樂田螺園”等。

四、結語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需要我們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根據建設景區的地理位置、環境、特點等進行有效開展。將文化和特點有效結合,在保留當地特色的情況下引進和融合更好的文化資源,凸顯鄉村特點文化的品牌,帶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這樣一來,能夠幫助鄉村旅游持續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旅游行業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需要村民和相關部門共同合作。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政府在振興鄉村經濟發展時,應有效聯系各種鄉村產業,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時,更好地推動鄉村產業深遠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旅游驚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旅游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以茶為媒 促旅游開發
從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