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微課程教學策略探究

2020-11-18 08:54高小青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微課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高小青

【摘?要】微課程有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重復使用,碎片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時間,彌補了常規教學不足。筆者以人教版《地理1》為例,提出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微課程;教學策略

微課程是針對某一知識點,精心設計并開展的完整、簡短的教學活動,以10分鐘以內的視頻為載體,旨在為學習者自主學習提供“短”“小”“精”的課程。微課程有化難為易,化繁為簡,重復使用,碎片式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時間,彌補了常規教學不足。筆者以人教版《地理1》為例,提出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微課程資源教學用途

微課程一般用于課前預習,課上突破重難點和課后知識拓展等教學環節。

地理預習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環節,而微課程精悍、短小、知識目標明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微課程主要是用于輔助地理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進入高中地理復習階段,教師簡單地重復知識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但不鞏固基礎知識又會導致部分學生出現基礎不扎實,能力欠缺等問題。而將地理課堂教學與微課程結合,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地理能力,又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差異化教學。例如,在講解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時,無論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細致地講解演示,依然無法構建立體的環流圖。而如果運用微課程,將動畫配以簡單的文字闡述,則可以抓住學生的眼球,順利構建立體空間氣流運動模式。課堂使用微課程要圍繞教學目的,根據學情的需要,巧妙穿插,這樣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從而起到優化教學環節,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的作用。

在課后使用的微課根據教學目的不同,可分成不同的類型,有用于知識拓展的微課程、復習鞏固的微課程、習題微課程等。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節中,“衛星發射場的選址”“宇宙大爆炸理論”等拓展微課程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熱情;而《地球的特殊性》復習鞏固微課程,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實現個性化學習。

二、精制微課程,發揮微課程教學優勢

筆者著眼于整個地理課程體系,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學情以及教學經驗等確定《地理1》知識專題,并根據認知理論和微課程相關理論確定微課程專題,使微課程結構完整,包含微視頻、微課件、微練習、微教學設計等,在微課程制作完成之后,將微課程上傳到網絡平臺,讓學生依據需要進行觀看和學習。

(一)系統化的知識結構中,突出微課程主題

微課堂是否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重在選題。要想讓學生觀看一組微視頻就如看一部電視連續劇一樣欲罷不能,教師則要避免出現選題碎片化、缺乏針對性以及選題過大等問題?!拔⒄n程”時間短,大部分控制在10分鐘以內。鑒于時間限制,教師選題時要把握好系列化原則、針對性原則和合適性原則。例如,《地理1》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可以劃分出大氣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大氣水平運動等三個知識專題,其中大氣的受熱過程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大氣受熱過程》《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熱過程對比》《氣壓與等壓線》等微課程專題。

(二)短暫的微課堂教學中,把握一對一原則

微課堂通過屏幕傳遞知識,而要想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環境的存在,教師要假定學生思考和回答的過程,對學習活動進行評估。一對一的教學情境更容易讓學生在微課堂中感受到教學環境的真實感,從而讓學生走進微課堂。

(三)策劃好開頭和結尾,讓微課堂更具魅力

微課堂導入要迅速、準確、突出主題,既要把握好時間限制,又要引人入勝。微課堂的收尾要快捷、準確、干脆利落,讓人回味無窮。結尾處要提綱挈領,避免使用“謝謝大家”等詞匯。例如,在《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結尾處需要畫龍點睛:“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有二——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運動,哪個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

(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更有興趣

微課堂缺少眼神和肢體語言的交流,這就要求微課堂的語言要富有魅力。在微課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簡練生動、富有感染力、邏輯性強、簡單明了、抑揚頓挫、感情豐沛,可以采用間斷停頓等方式讓聲音更清晰。

(五)科學設計微練習,讓學習更有效果

微練習是考查學生知識點落實到位與否的重要環節,因此,微練習的設計要提煉達成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建議。

(六)加強在線學習平臺的建設,讓微課程使用更便捷

微視頻是微課堂呈現的核心環節,微視頻質量高,可以加入分段播放功能,有利于學生根據實際學習的需要回顧和停頓。微課程學習平臺要有精準的檢索功能,便于學生檢索資源。微課程要有時效性,及時使用,從而促進學生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學習平臺要有及時反饋功能,便于教師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

除了采用自己制作的微課程資源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需要收集網絡上的資源,篩選后讓學生使用。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達到微課程輔助教學的效果。

三、探索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結合的途徑

目前,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結合的形式較多,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教育心理學認為,高中階段(14~18歲)學生正處于青年初期,意志的堅強性與行動的自覺性都還不夠,這一階段的學習不能完全由自主學習完成。因此,微課程教學要輔助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程與課堂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新授課階段,微課程主要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盡量減少課堂使用。如果涉及《地理1》的實驗、難點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以微練習為思考導向,微視頻播放學習的教學模式。在使用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播放微視頻。

在復習階段,微課程主要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課堂教學=微課堂+大課堂,課程采用兩節課連上的模式。第一步確定微課堂教學的內容;第二步布置學習任務;第三步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微練習);第四步設計錄制或收集篩選微課程,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將微課程推送到網絡平臺;第五步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程并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第一堂課完成,學生自主學習);第六步檢查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習效果,并進行提升和拓展(第二堂課完成,師生共建課堂)。采用“六步教學法”,巧妙地將微課程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既考慮到學生學習差異化,鞏固基礎知識,又省時高效,提升能力,一舉多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地理微課程運用于地理課堂教學,首先要明確微課程資源的用途,教師一般將其用于預習、突出重難點和拓展知識等。其次要根據微課程用途和學生認知水平,搭建優質的微課程資源平臺。最后要采用微課程與地理課堂結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徐汶慶.高中地理微課資源教學實踐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7).

[2]戚建濤.微課程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3]趙利龍.微課程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5]張霞.微課程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4.

猜你喜歡
微課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巧借微課,翻轉課堂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