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解讀集體主義

2020-11-19 00:33
長江叢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集體主義主義整體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印刷管理系

一、前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讓人民獲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1]馬克思明確指出,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類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這些論斷明確無疑確立了集體主義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倫理哲學中的價值基礎地位。[2]新時代,我們研究和解讀集體主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國際自由思潮和社會主義多種經濟存在,學術界出現了對集體主義的錯誤認識和歪曲理解,非常不利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和實踐,必須加以批判和澄清。

二、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神圣家族》指出個別人的私人利益要符合全人類的利益,[3]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的道德原則。馬克思強調無產階級道德原則,絕對不是抹殺個人的價值和利益,相反,是為了通過集體更好的實現個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在以公有制為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之前,存在虛假集體,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聯合,與個人相對立。但是,在真實的集體,各個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才會獲得真正的自由。[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文中指出,要避免把“社會”作為抽象同個人對立起來,不強迫人們用我犧牲來反對利己主義。[5]

在新時代,集體主義是調整集體和個人利益關系平衡的價值原則,內涵更為豐富。它強調集體利益的優先性,強調共同富裕;切實保障個人合理利益,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集體和個人利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關系平衡。

三、對集體主義的三種錯誤認識及其批判

(一)否定集體主義的本質屬性,從而否定其意識形態性

公有制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消除私有制,建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產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協議來分配全部產品,即所謂財產公有?!盵6]從而“結束犧牲—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7]所以,集體主義作為政治倫理觀念和社會價值訴求,只能產生于生產資料公有制,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同代表私有制經濟價值訴求的個人主義相對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由于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存在,個人主義在一定時期內和范圍內將長期存在。有學者認為,在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集體主義不等同于社會主義,個人主義也不等同于資本主義,選擇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取決于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體制等因素。[8]更有學者指出,如果僅僅從馬克思經典著作的只言片語中,就直接推斷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的特有概念有很大不妥,集體主義是人類普適性的價值追求。[9]這些觀點聽起來有些道理,但在實質上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立場,否定集體主義意識形態性,是完全錯誤的。

(二)把集體主義混同于社會本位思想,放棄馬克思主義立場

在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始終存在著同個人本位相對立的社會本位思想,整體主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是,我們絕不能把整體主義的社會本位思想同集體主義相混淆。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它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而誕生,并且隨著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而發展。有學者認為一切社會都存在著集體主義的普遍類型,而不是某些社會所專有的特殊類型,集體主義包括整體主義的、利己主義的、利他主義的和己他兩利主義的集體主義;[10]還有學者把集體主義分為原始集體主義、家庭公社集體主義、城邦共同體集體主義、農業公社集體主義、宗法家族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等六個類型。[11]顯然,這些關于集體主義類型的劃分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立場,是十分錯誤的。

(三)否定集體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相容性,從而否定其時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認為,商品使用價值的生產是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同時蘊含著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兩種價值訴求。最終形成如何的現實性,取決于與之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利他性的價值需求、服務性的奉獻情懷就會逐漸成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公有基礎之上,同集體主義具有相容性。有學者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面對利益主體多元化的新格局,除了集體主義外,需要“互利主義”道德原則來補充;[12]還有學者提出后集體主義理論,稱之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混合、工業與農業的混合以及私有與公有的混合。[13]這些觀點都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械和錯誤的認識,實質都是否定集體主義和市場經濟相容性,否定集體主義的時代價值,是十分錯誤的。

四、集體主義與三種整體主義的辨析

整體主義一般是指國家或城邦具有至上性,它賦予內部成員存在的理由和意義,要求每一個成員對國家或城邦絕對服從,個人首先為國家活著,其次才是為自己活著。同集體主義相比較,整體主義否定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要求個人對國家或城邦的絕對服從。

(一)集體主義與樸素整體主義思想

在原始社會階段,人類社會雖然不存在私有制,而且原始人共同生活、共同狩獵和采集,共同占有勞動成果,甚至被稱為“原始共產主義”,但是,原始社會所呈現的生產關系共有特征絕對不是原始人的主體自覺,不是建立在主體意識覺醒和自覺聯合的基礎之上。相反,這種共同占有及合作,是原始人應對惡劣自然環境和猛獸攻擊的被動無意方式,個人的主體性完全被氏族整體性所遮蓋。而且,這種共同占有極其狹隘,僅限于本氏族小范圍,不同氏族為爭奪資源進行野蠻殺戮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原始社會存在的合作現象決不能稱之為集體主義,是缺失主體自覺參與的樸素的整體主義。

(二)集體主義與共和形式整體主義思想

希臘賢者柏拉圖曾指出,城邦立法的目的是為了全國整體的幸福,不是為某個階級的特殊幸福。[14]總結了古希臘和古羅馬共和政體的第一特征。其第二特征,亦即古羅馬人崇尚的勇敢、榮譽、忠于國家的美德鑄就了共和政體的信仰。但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共和政體中,只有公民、貴族階層才享有這種公共參與和管理權利,奴隸、婦女和外邦人等是資格的。即使在公民社會內部,公民自由也是被動的,同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思想有著天壤之別。

(三)集體主義和封建禮法整體主義思想

在中國封建社會,禮法關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與國家制度緊密結合,以家長、族長、貴族和皇權為絕對核心。[15]在封建禮法社會,“三綱五?!狈饨▊惱硗耆褌€人禁錮在等級秩序中,不存在個人獨立和自由,是極端社會本位主義。最終維護的封建地主階級利益,而不是占絕大多數農民的利益。封建禮法思想絕對不是集體主義,而是封建禮法整體主義。

猜你喜歡
集體主義主義整體
原始意圖、對抗主義和非解釋主義
關于將集體主義引入經濟理論的思考
“你家蘋果打藥,鄰家小麥生病”——西農博士談農業生產環節的“集體主義”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近光燈主義
集體主義教育:從個體出發建構共同體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十二星座5月整體運程
冬日 新碰撞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