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三明市發展康養產業的若干思考

2020-11-26 05:39張雪娥
探索科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康養產業思考

張雪娥

【摘要】三明是一座林深水美、空氣清新的綠色宜居城市,構建全域康養產業鏈,必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創新引擎。

【關鍵詞】發展 ? 康養 ? 產業 ? 思考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康養產業迎來大發展的良機??叼B產業是以滋養生命、滋養身心為特色,圍繞健康、養生養老兩個方面而形成的相關產業體系,是為社會提供康養產品和服務的各相關產業部門組成的業態總和,涉及生態、旅游、保健、休閑、食品等諸多形態。三明是一座林深水美、空氣清新的綠色宜居城市,構建以文化為引領、旅游為主體、康養為支撐的全域康養產業鏈,必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創新引擎。

一、三明市具備發展康養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作為全國醫改示范城市、首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第三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一系列的改革試點給三明發展康養產業帶來較好的政策環境,康養產業作為養老服務產業的重要補充也將從中受益。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三明是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8.14%,素有“中國綠都”美譽。三明是閩江之源,森林覆蓋率高,森林面積2691萬畝,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1500個/立方厘米,是全國著名的“天然氧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19.4℃,有適宜康養的氣候及溫度。不僅如此,三明的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擁有世界級、國家級地質公園5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4A級以上國家旅游景區13處。優質農產品眾多,如建寧黃花梨和通心白蓮、寧化薏米、尤溪紅等7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中藥材資源豐富,天然藥用動植物資源達1700多種。

2.人文底蘊厚重。精神文明建設、萬壽巖古人類遺址是三明市區文化的兩塊重要品牌,充分體現了三明市區的文化特色。三明還是閩學之源、閩人之源、閩師之源和客家祖地?!伴}學四賢”中的朱熹、楊時、羅從彥都出生在三明。尤溪朱子文化、沙縣小吃文化、寧化客家文化、建寧閩江源文化、清流紅色文化、泰寧丹霞文化等等均有較大影響力。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蘇區,有眾多極其珍貴的革命文物和遺址遺跡。有舊石器遺址、古窯址、古崖石刻、紅色革命遺址、名人舊居古建筑等登記在冊的文物點近五千處,館藏文物兩萬余件。

3.交通區位優越。三明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聯接沿海輻射內陸,已實現縣縣通高速;三明沙縣機場直通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都市;動車、高鐵也為我市發展康養產業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出行條件。

此外,購物便捷、生活成本低、生活節奏慢,亦成為三明錯位競爭,發展康養產業的優勢所在。

二、三明市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的措施探討

要打響“綠都三明·最氧三明”、“康養福地·長壽之鄉”和“中國天然氧吧”等品牌,加快培育壯大康養產業。

1、科學規劃康養產業發展布局

根據我市各縣區生態資源、養老設施、人文景觀等實際,結合《三明市城市發展規劃》、《三明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布局規劃》,按照“一縣一主題”的發展思路,做好科學系統設計規劃。重點將泰寧靜心候鳥旅居小鎮、將樂全國百佳深呼吸縣城、建寧閩江源康養中心、沙縣生態新城濕地公園、寧化客家祖地+紅軍長征出發地、大田廣平孝文化發祥地、梅列金絲灣森林公園、三元格氏栲等打造成為康養產業的特色區。

2、加快培養一批康養產業人才

將規劃落地需要大量專業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委托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定向培育康養高級管理人才;依托三明學院、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三明林校、等本地院校,重點培養本土醫學、康復、護理、營養等專業人才,在康養產業方面給予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省級醫養結合試點機構,整合各縣護理型養老機構、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資源,打造“1+N”培訓基地,通過集中培訓、送教上門、以賽代練等方式,常態化開展康養服務從業人員培訓。探索開展康養專業技術資格評聘工作。同時鼓勵更多懂康養、有激情、善作為的社會有識之士投資康養產業。

3、堅持走融合化發展道路

運用“康養+”的延伸思維,發展與康養相關的有機農業、醫療中藥、運動休閑、特色食品等產業,實現“康養+文旅” 、“康養+森林”、“康養+農業”、“康養+醫療”、“康養+療休養” 、“康養+信息化”等融合互動局面,并探索康養用品業、康養金融業,促成多元化、多層次、全鏈條的康養產業發展。

(1)康養+文旅。要推動文化旅游與健康養生、文體融合發展。發揮三明紅色、客家、飲食、生態、人文歷史等文化資源優勢,實施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重大項目,推進實施一批體驗、互動式康養旅游精品等項目,讓老年人“能進來、住得下、愿消費”,形成聚集效應,提升旅游人氣。

(2)康養+森林。充分依托三明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發展全域森林康養產業。依托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做好森林康養產品設計,發展康養旅居、保健養生、休閑度假、森林體驗等特色精品,打造和認證一批獨具特色的森林康養基地項目。

(3)康養+農業。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與康養城市建設的不斷融合。培育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采摘體驗、農業攝影等為一體的“田園康養綜合體”。

(4)康養+醫療。要著力把老年醫學、心腦血管、呼吸、康復等發展為全省重點???常態化開展遠程會診,提高疑難重癥救治水平,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設施保障;提升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業,開發一批三明特色營養藥膳品牌;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升藥品流通服務健康產業發展的能力。

(5)康養+療休養??偣?、婦聯、團市委、退役軍人局等部門定期組織在職職工、軍隊離退休干部、重點優撫對象、革命“五老”人員、“五一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對象,到各地康養基地、康養中心開展短期療休養。要主動對接有關部門,爭取在明設立一批國家級、省級紅色文化培訓基地、療休養基地等,帶動康養項目可持續發展。

(6)康養+信息化。打造“智慧康養高地”。隨著人們對康養服務的需求量和依賴性日益提高,對服務質量提出了高、精、準的更嚴要求。發揮智慧三明大數據中心、旅游產業區域化鏈條化試點的既有優勢,強化信息環境支撐,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醫療、可穿戴裝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康養產業的融合創新發展,早日實現“互聯網+”康養服務個性化定制與管理。

4.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用好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三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加大“綠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宣傳推介力度。策劃實施在三明主要產品、旅游伴手禮及茶杯、茶葉等小商品包裝上印制“綠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LOGO及“四篇文章”圖文。借助“6.18”海交會、“11.6”林博會、“9.8”洽談會等平臺,舉辦海峽兩年康養產業高峰論壇,傳播三明好聲音。

猜你喜歡
康養產業思考
本期導讀
推進康養產業黨建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
海峽兩岸首屆森林康養學術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從產業發展看日本1920年經濟危機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