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融媒體建設的三重意蘊

2020-11-28 10:43洪春生
科技傳播 2020年22期
關鍵詞:師生融合思想

洪春生

在新一輪信息革命中,“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從傳統的紙質媒介轉變為移動互聯網”[1],傳統媒體受到技術沖擊,引起一系列深層次變動,不斷推動著融媒體深入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3]。高校融媒體建設是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重要環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系統部署、加速推進。聚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高校特點,加強頂層設計,增進統籌協調,著力把高校思想文化資源轉化為融合傳播優勢,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流學科建設與宣傳思想工作、媒體深度融合與治理現代化的系統性深度共融,增強高校融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聚合打造新時代高校治理新平臺。

1 深化立德樹人:思想引領與素養提升的融合

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最早是為培養專門人才而出現,大學職責的內涵雖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但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這一基本功能始終沒有發生變化。世界高等教育史也是一部人才培養的發展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4]。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融媒體建設不僅是高校根據時代發展對宣傳媒介進行的變革,并且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現階段內涵上的新豐富、形式上的新創造。因此,建設高校融媒體要圍繞立德樹人中心環節,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環境下,多樣化的媒介傳播形態與體系化的媒體營運方式互相疊加,對高校師生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高校師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途徑更加多元,得到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另一方面他們的思想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結構,基于媒體融合影響帶來的跨界思維、平等性訴求、新異性期待也更加突出。媒體融合發展得越深入,高校就越要直視高校師生的特點和期待,越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域,越要以“師生在哪、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的使命感,來認識高校建設融媒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融媒體是高校因應時代變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拓展和新陣地,建設出發點是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服務。因而堅定高校師生理想信念,擦亮高?!暗咨?,是高校融媒體建設的靈魂和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推進的綱領和旗幟。當下高校融媒體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首要的就是要借助先進媒介技術手段形成全媒體傳播格局,更好地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之成為當代中國高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基礎。立足高校師生的思想特點、接受心理、行為方式,以形式豐富多樣的融產品和師生喜聞樂見的踐思感悟,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普及,促進線上與線下思想引領的共通相融,促進師生從內心深處生發對我們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熱愛。

融媒體時代,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離不開媒體、信息和網絡。媒介素養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高校要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也不能離開對媒介素養的重視和提升。立足教育教化定位,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發揮高校融媒體中心在提升師生媒介素養的積極作用。建設媒介素養課程體系,把握正確導向,成立課程組,有計劃有層次推進教學大綱、媒體素養現狀調查、媒介素養教材撰寫等,通過遴選特色案例、實地調研、實踐演練等方式,發揮課堂主渠道,從點到面全線覆蓋,全面提升師生媒介素養。高校融媒體建設裨益于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對全媒體人才的培養。加強融媒體中心實踐基地的建設,深化各實驗室共建共享機制,聯合培育有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底色、有國際眼光、有跨學科全媒體融合技能的全媒體人才,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傳播好中國聲音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2 強化價值傳播:文化交流與服務社會的融合

文化傳承創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每一所世界名校都有自身獨特的大學文化,并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世界各種文明交流融匯、傳承發展的文化高地,高校已經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學科成就、科技創新。同時高校作為社會思潮交鋒碰撞的前沿陣地,只要堅持價值內涵,就能把科技文化學科優勢轉化為理性認識和堅定意志,就必然會影響和主導整個社會思潮的發展和變化,帶領整個社會深入思考、推動實踐統一行動。因此,高校融媒體建設過程中,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融匯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與服務社會發展,凝煉價值主線,強化價值傳播。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當下中國高校的共同追求。建設高校融媒體,應緊緊抓住“雙一流”建設的契機。在學科上,充分發揮新聞學科支撐融媒體建設發展的基礎作用,同時整合各高校各自優勢學科,把一流學科力量、先進技術力量一并注入融媒體建設之中,憑借高校在人文、科學、技術方面的積累與造詣,充實提升內涵品味。在隊伍上,打破實踐和理論的藩籬,聯動業務人員、教學人員、實驗人員、科研人員,組建跨學科跨部門的融媒體工作團隊,實現內容上和技術上互融共促。同時,立足高校對外國際合作交流的優勢,以融媒體接地氣、多樣態的傳播矩陣,寫好文明交流交融的時代文章,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當代中國價值,積極促進內宣與外宣的共通相融。

一直以來高校就以服務所在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高等教育強調提出“四個服務”的明確要求,即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4]。高校融媒體要因應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頂天立地”的運營方針,充分發揮高校文化服務、價值傳播優勢。一方面,有效組織引導專業教師密切關注國內外時事熱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事件、熱點事件,加強深度分析,形成有思想、有深度的輿情分析,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中央大政方針決策部署等提供有益參考。另一方面,立足高校區位特點、學科特色和文化特質,依托融媒體中心,搭建起科學知識、創新理論、國家戰略與高校師生、社會大眾之間的教育橋梁,以系列融媒體產品普及科學知識,闡釋黨的創新理論,凝聚中國力量,使“科學”和“文化”攜手并進、“媒體”和“課堂”融為一體、“小清新”和“主旋律”融會貫通,建設好服務型教育融媒體。

3 優化治理效能:生產迭代與治理變革的融合

融媒體的建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也并非只是硬件系統的構建。高校在建設融媒體的過程中,既要堅持設備更新、生產迭代,也要促進思維轉型、治理改革,統籌協調內容建設、技術支撐、管理創新,加速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生產迭代、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深化融媒體的運營,進而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技術支撐上,通過整合技術力量,構建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全媒體傳播體系?;诮y一調度指揮線索獲取、選題指派、采編聯動、融合生產、融合發布、融合運營的全過程,依托大數據技術和區塊鏈技術,搭建中央廚房與媒體矩陣、多屏展現等技術平臺和渠道系統,構建媒體數據資源庫,健全完善融媒體平臺建設。探索與智能創作輔助系統、可視化技術以及虛擬主播等前沿技術的結合,促進“人機融合”,提升技術應用效率。內容生產上,順應信息技術發展及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加強移動傳播平臺建設,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和師生接收信息的便捷性。堅持價值導向,注重平臺聯動,以項目組方式推進精品制作,打造思想價值高、“叫好又叫座”的融媒體產品。堅持全效傳播,改變圖文聲像各媒體形式的區隔,積極運用音頻、新聞直播技術,推出圖文、H5、短視頻、動漫、游戲等形式多樣的系列原創產品。堅持用戶思維,以受眾反饋的真實數據倒逼內容生產的升級改進。

通過技術應用和內容迭代,融媒體已經具備了互聯互通的前提和基礎,但并不意味著自動實現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功能。融媒體發揮作用的關鍵,不在于各部分技術系統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于各部分的“相融”,即“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從根本而言,高校要適應融媒體時代的變化與挑戰,還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管理機制和方式,不斷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轉變“縫縫補補”“邊緣突破”的模式,自上而下一體推進、促進整體突破,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改變原有的業務分割,再造采編流程,重構組織結構,建立統一的內容生產資源分發機制和內容審核發布機制。以“一盤棋”意識抓好體制機制改革,布局落實全校融媒體發展與制度建設。以“標準化+特色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和管理辦法。同時,還要堅持深化合作,進一步與主流媒體增強策劃、增強培訓,緊扣時政熱點和媒體需求,圍繞良好高等教育形象構建校媒合作新機制。

在推進融媒體自身生產迭代的同時,高校還要把融媒體建設和高校中心工作貫通起來,充分發揮融媒體建設在治校辦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提升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鑒于互聯網已經是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重要言論表達渠道,開發優化融媒體的互動溝通功能,使之成為高校師生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有效渠道,暢通高校與師生之間的溝通,打通高校治理的堵點難點。建立健全負面輿情風險評估機制,提高對熱點相關輿論的敏感度,增強對輿情風險的研判能力,進而調整工作方略部署并采取風險防范與處置措施,不斷提升決策科學化水平。增強依法治校意識,強化主體責任,牢牢樹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意識,堅持一切為了師生、一切依靠師生,維護師生利益,協調各方關系,理順思想情緒,及時化解發展中的不和諧因素,疏導各種矛盾沖突,凝聚全校師生智慧和力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4 結語

高校融媒體在建設中立足高校自身、高校與社會、高校與國家治理,著重突出 “立足教育、依靠教育、服務教育”理念,堅持圍繞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等教育優勢服務融媒體建設,以融媒體建設服務高等教育治理、服務社會發展、服務國家戰略,促進高校融媒體建設的戰略意蘊逐步實現,為構筑新時代全媒體傳播體系夯實高?;A,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高校應有貢獻。

猜你喜歡
師生融合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思想與“劍”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