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視主持人與人工智能相融共生

2020-11-28 10:43
科技傳播 2020年22期
關鍵詞:主播廣播電視主持人

劉 濤

1 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主持領域的應用

信息化時代,五花八門、鋪天蓋地的信息向人們洶涌撲來、讓人應接不暇,當你對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深入研究,想要發表觀點的時候,往往尷尬地發現,剛剛還討論得熱火朝天的話題已經偃旗息鼓、戛然而止,迅速輪換到下一個天馬行空、完全不同的話題。這給傳統的廣播電視主持人帶來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統主持人屬于專精型人才,分工相對明確,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更多的是做好專業內的事情,在博的方面相對欠缺。二是傳統主持人工作流程相對較長,從確定話題到播出需要審核把關的環節較多,往往走完流程后所選的話題熱度已經不在了。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主持人行業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信息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人工智能可以將碎片化、公眾化的信息進行系統性、專業性的整理,梳理出信息產生、傳播的過程以及目前的最新進展,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主持人可以從瑣碎的繁雜工作中解放出來,從新聞的轉述者變成新聞的加工者、宣講者。這種角色轉換就如同廚師做菜,人工智能提供各種原材料、各種調味品,主持人負責掌握炒菜的時機、火候、口味,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專業水平、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廣播電視主持人還應當更進一步,在充分吸收各界觀點的基礎上,從大眾的思路中跳出來,進行一種全面的創新,成為具有廣播電視主持人特色的網絡意見領袖,為廣大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角。

大數據時代,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許多社會科學門類都發生巨大變化甚至是本質的變化和發展,同樣也給主持人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秀的廣播電視主持人,不應只是節目成型后的出鏡播報,而應該深入參與到節目的創意、策劃、制作到編輯的每一個環節,對節目的設置、立意、視角、風格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說到《實話實說》,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崔永元,不僅因為崔永元是主持人,同時還是節目的策劃人和制片人,主持人的形象、言談、風格與節目高度契合。廣播電視主持人向策劃型主持人、統籌型主持人轉換,大數據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大數據的核心和靈魂是預測,我們打開今日頭條、抖音等,會發現推薦的恰巧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我們用智能手機在百度上搜索新秀麗,手機上京東、淘寶或其他購物的App就會推送箱包促銷的信息……大數據為我們的生活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可以幫助主持人精準把握目標觀眾的心理和關注點,并幫助主持人預測目標觀眾未來的行為,廣播電視主持人可以根據大數據的分析,更加科學合理地、有針對性地去策劃節目的內容和形式,作出亮點、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云計算時代,信息爆炸式增長、數據幾何倍增加,人們不再滿足于過去單向從電視節目中獲取信息、理念和觀點,進一步提出了互動的需求,通過現場、微博或微信等形式在節目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多屏幕、全媒體、全渠道、全終端的發展是大勢所趨。比如,在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要隨時關注微博、微信和大屏幕涌現出的新穎的觀點,要時刻注意導播耳機的指令,在極短的時間內對現場的信息進行匯總、選擇、和梳理,給傳統的廣播電視主持人帶來了的挑戰。云計算的出現有效的幫助主持人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比如湖南衛視《挑戰麥克風》節目中的MR.MIC,不僅自動對選手的演唱評分,還可以在108人合唱后回放任何一位選手在其中的表現,極大地減輕了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壓力。此外,云計算技術可以迅速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快速得到我們需要的準確數據。比如,綜藝類節目讓觀眾在現場拿出投票器進行投票,通過云計算統計出的數據快速準確,可信賴性強。這些數據還可以進一步細化,比如不同觀眾對節目的反饋和喜愛程度,不同觀眾分別對節目中的哪些元素更感興趣,不同觀眾對哪個環節關注度更高,既可以將這些信息及時匯總篩選編輯后推送給主持人,使主持人現場掌控節目的節奏,也可以提供給后期策劃人員,他們結合人工智能提供的材料有針對性的運用不同形式投放內容。

在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中,人工智能幫助廣播電視主持人攻克了語言的障礙。習近平主席2014年3月在柏林會見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教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時指出,“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掌握不同語言有利于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使不同文化、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在感受不同文明深刻內涵的過程中相互認知、相互理解,從而拉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促進世界文明的彼此包容、和諧共生。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近期中美女主播的“跨洋對話”上了熱搜,廣播電視主持人作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力軍,肩負著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共塑中國形象的重任,這就要求廣播電視主持人掌握多種不同語言,才能有利于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使不同文化、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在感受不同文明深刻內涵的過程中相互認知、相互理解,從而拉近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促進世界文明的彼此包容、和諧共生。但人的精力有限,廣播電視主持人還要將精力投入到專業內容上。人工智能的出現,幫助主持人解決了語言的問題??拼笥嶏w、網易等公司推出的語言類產品使主持人如同帶了一位即時性多語種的翻譯,面對突發性的新聞事件,通過雙窗口或多窗口的交流和人工智能的翻譯,可以使主持人和觀眾第一時間又快又準理解對方想表達的信息,我們主持人的聲音也可以即時轉化為對方的語言。雖然說的是不同的語言,但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實現直接對話、雙向溝通,保證了談話過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甚至起到比雙語主持人更好的效果。

2 人工智能在廣播電視主持人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1)缺少個性化的表達?,F階段人工智能在主持人領域的應用仍停留在模仿的層次上。即人工智能主播根據現實中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外形等條件,播報預先設置好的內容,這種模仿只是簡單的重復,缺乏個性化的表達。俗話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人們更多的是關注那個萬里挑一的靈魂,現階段沒有靈魂的人工智能主播只能被慢慢拋棄或遺忘。觀眾期待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共情而人工智能主播卻因為缺少個性化而沒有靈魂。新技術會給人們帶來新鮮感,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但難以持久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因此,人工智能主播只是在重大晚會節目上的曇花一現,距離深度參與到節目主持、乃至通過個性化的表達獲得人們的喜愛,仍需較長的路要走。

2)缺少人文的關懷?,F階段人工智能主要是按照設定好的程序進行操作,還不具備學習的能力,也不具備喜怒哀樂等情感,無法與觀眾產生共鳴。人工智能主播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整理者,智能滿足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不能滿足人們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與觀眾溝通交流還存在不足之處,無法成為觀眾的知心朋友。比如,《創新中國》中,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主播重現李易聲音的過程里,有這樣一段文字:“2017年9月15日深夜,72歲的天文學家、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去世?!边@段本該表達對科學家懷念之情的話語,在人工智能主播的配音中卻顯得冰冷刻板,沒有感情色彩。作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情感的有效構造者,播音員主持人在人文關懷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工智能主播如何在節目中表達出與任務、事件、背景相匹配的情感,仍需要進一步的嘗試和探索。

3)缺少藝術的新鮮。廣播電視主持是傳播與藝術交叉的行業,正是因為人格化,才有了藝術性,正是因為藝術性,才有傳播價值。正是因為未知性、因為新鮮感人類才能不斷探索、不斷進步,不斷追求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只是對指定的數據進行抓取,按照設定好的程序給出某種或幾種反應,觀眾剛開始會感到新鮮,但久而久之的千篇一律會使觀眾厭煩。如果廣播電視主持人只能做到見字出聲、流利通暢,對稿件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會、觀點的把握只能墨守成規、不能推陳出新,遠遠達不到藝術的境界、很難給觀眾美的體驗。人工智能的技術在創新的新鮮度、新穎性方面還需要不斷檢驗、更新,促使人工智能朝著藝術性、創新性、可欣賞性方向不斷進步。

4)帶來安全的隱患。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網絡虛擬世界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過去我們相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要求“有圖有真相”??墒?,由于電腦圖像處理(PS)技術,讓“有圖”也可能無真相。于是,人們更傾向于相信視頻,但技術的發展,視頻偽造也不在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天塹。比如,201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院的一個團隊用人工智能工具合成了非常逼真的奧巴馬演講假視頻,很多觀眾信以為真,認為是奧巴馬本人發表的演講。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現,使信息更加真偽難辨,可以起到混淆視聽、以假亂真的效果,對信息安全發出嚴峻的挑戰。

3 融合發展中廣播電視主持人要堅持特色、練好內功

未來廣播主持隊伍將由人工智能主播和廣播電視主持人共同組成。人工智能主播的分工可能更側重于大數據分析和云應用等科技性領域,而廣播電視主持人則更側重于發揮“人”的特性。廣播電視主持人要明確目標,練好內功,自加壓力,負重奮起。

1)強化內功,與時俱進。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任何事物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淘汰。面對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現,廣播電視主持人只有強化內功,強化話筒前的表達基本功,強化個人在不同場景中恰當使用音色、語態、語調的能力,不斷完善自身,形成自己鮮明的主持風格,才會被觀眾所喜愛。廣播電視主持人要靈活轉變角色定位,適應節目需要,才能滿足觀眾需求;要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展現出特有的優勢,才能跟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2)發揚人文關懷,走“人性化”路線。廣播電視主持人要想站穩腳跟,就要堅持人性化路線。在未來的播音主持行業中,要發揮好服務觀眾的功能,走平等親切的路線,深入基層,始終與老百姓心貼心,使群眾有話愿意和廣播電視主持人講,有事情愿意向廣播電視主持人反映,廣播電視主持人說的話人民群眾也愿意相信,這樣才能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3)主動學習新技術。某種程度上講,人工智能主播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廣播電視主持人的優勢與不足。消除了廣播電視主持人僅做見字發聲的主播的可能性,倒逼廣播電視主持人正視技術發展提出的嚴峻挑戰和提供的發展契機。廣播電視主持人應該主動學習新技術,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知識儲備,改變循規蹈矩的守舊思想,才能學習新技術、擁抱新技術、引導新技術。比如,新華社最早的人工智能主播“新小浩”,采用邱浩的聲音與外形,首個人工智能女主播“新小萌”的語料來源于主播屈萌,廣播電視主持人更了解自身的特點,可以引導技術實現人工智能主播的契合度、仿真度更高,應用新技術使自己從簡單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在新時代優勝劣汰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4)與人工智能相融共生。人工智能主播和廣播電視主持人各有特點,二者相融共生的合作方式將很可能成為未來“智能+傳媒”產業發展的方向。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主播會越來越智能、成本越來越低廉、處理越來越迅速;廣播電視主持人新聞素養、交流方式、即興發揮、控場技巧等也將越來越嫻熟,在節目中發揮不可替代性的優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廣播電視主持人可以根據人工智能主播對大數據的分析和用戶畫像作為參考,在直播節目前選擇主題、設置話題、編排流程、安排墊樂等。發揮人類獨有的情感優勢,用心用情和嘉賓、采訪對象進行深入交流,做好充分的溝通、安撫和引導工作,抓住目標觀眾的關注點,提供更高質量的電視廣播節目。

總之,通過與人工智能相融共生,廣播電視主持人可以獲得更廣泛的閱讀積累、更寬闊的精神視野、更精準的客戶判斷,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在節目中表達更豐富的情感、宣揚更獨立的精神、彰顯更鮮明的個性,使廣播電視主持人擺脫簡單重復性的工作,進一步優化自身核心競爭力,使廣播電視主持人這一職業更富有創造性。

猜你喜歡
主播廣播電視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