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新識及其生態文明啟示

2020-11-28 07:46鐘茂初
團結 2020年4期
關鍵詞:道德經含義萬物

2019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道德經>新識及其生態文明啟示》一書。在這部書里,我將《道德經》定位為“一部以‘道法自然為公理性假設且具有嚴密邏輯的哲學著作”,從這一視角出發,力圖克服古今注家對其邏輯性認知的缺失,對《道德經》進行了全新釋譯,并闡述了《道德經》的哲學思想及其對于當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啟示。

全書剖析了《道德經》哲學的核心闡述。其一,什么是“道”?“道”是宇宙世界、天下萬物運行的規律,也是自然而然的客觀存在。這些規律和存在,也以一定形式體現在社會系統之中,還可作為方法論應用于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之中。其二,如何來認識“道”的本質特征?也就是,提出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能夠深刻地認識自然世界的微觀本質和宏觀運行規律。其三,如何在現實行為中遵從和踐行“道”及其基本準則?其四,如何認識并糾正現實中違反自然規律的人為行為,即糾正“不道”“道廢”行為。

重視《道德經》的邏輯體系,是本書的特點之一。作者認為,要準確理解《道德經》的內涵,須把握幾個原則。

其一,《道德經》之中,有若干個專有哲學字詞,如,道、德、無、有、樸……。在閱讀理解《道德經》的具體詞句時,對于這些字詞,首先要作為專有哲學名詞來看待它,而不可簡單地以一個普通的漢語字詞來理解其含義。例如,對于“無為”的理解,首先要把“無”作為專有哲學名詞來看待,其含義是“符合‘道的事物”,所以,“無為”的哲學含義是“符合‘道的行為”;不可把“無”當作簡單的否定詞語,而把“無為”解釋為“不作為”;那么,“無不為”的含義也就不難理解了,即“符合‘道的‘不為”;所以,“無為無不為”的含義是:“踐行‘道,既要堅持符合‘道的行為,也要堅持符合‘道的‘不為”。其二,在閱讀和理解《道德經》時,要認識到《道德經》闡述哲學思想的基本表述方式?!兜赖陆洝吠瑫r論述了其自然宇宙觀、社會系統思想、認識規律的方法論。在論述過程中,對三方面的問題,是采取“互訓”的方式,即,既用自然世界的現象來比擬以闡釋社會系統的規律,也用社會系統中的現象來比擬闡釋自然世界的規律;既以認識自然規律的方法借鑒作為認識社會規律的方法,也以認識社會規律的方法借鑒作為認識自然規律的方法。其三,在閱讀和理解《道德經》時,首先要把《道德經》作為一部有嚴密邏輯的哲學著作來看待。同一章上下文之間,必定存在較嚴謹的邏輯關系,一般不會出現前后文無邏輯的語句。讀《道德經》,還應關注全篇章節之間、同章上下文的內在邏輯聯系,全篇類同文字釋義的一致性。其四,在閱讀和理解《道德經》時,不可陷入“以儒解老”的思維窠臼,即,不可自覺不自覺地采用司空見慣的儒家解釋,尤其不可以當下流行的“心靈雞湯”來牽強闡釋。不可陷入“以玄虛解老”“以道士解老”的思維定式,也不可陷入“以今解老”“以西解老”的思維傾向。

重視《道德經》的行文邏輯,也是本書的特點之一。作者認為,要想更為準確地讀懂《道德經》,就必須注意若干語文問題。應避免諸多《道德經》注家對原著行文語文(句式、主語、賓語、使動等)邏輯性和一致性的忽視。其一,在閱讀和理解《道德經》時,對于任何字詞,首先要用《道德經》成文時期的漢語字義去理解,而不可以中古時期乃至于現代漢語詞義來理解。其二,各章,如果使用了同一概念,那么,其概念內涵應當是一致的。不應出現各章對同一概念指稱內涵不同的情形。其三,同一章,行為主體應一致。其四,同一章,各句之間必須有邏輯聯系,不應出現邏輯跳躍的語句。其五,每一語句,宜逐字探其本意。后世所用之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語,極易產生歧義。而先秦老子之時,多為單音節詞語。其六,在閱讀和理解《道德經》時,要理解其行文的方式。如,對于一些排比句,前幾句主要是“起興”,作用是引出最后落腳的哲學觀點。

基于上述讀解《道德經》的邏輯準則,該書得出了若干“新釋譯和新認識”。茲列舉其中數條。

其一,“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是:“道”是可認知、可踐行的,但不是那種可以完全清晰刻畫的認知方式,也不是那種可亦步亦趨的踐行路徑。其二,“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含義是:要將外在強加于自然事物的內容摒除,回復到自然事物的本真狀態,才能夠認識到自然事物的本質。其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含義是:天地對于萬物之生命是重視的,賦予各自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天地對于萬物的成長生滅,是任其自生自成的,不會施加特定的影響。其四,“谷神不死”的含義是:“谷”“神”“不死”,是天地萬物繁衍的三個基本條件,“谷”是適合繁衍之域,“神”是能夠孕育成長的“種子”,“不死”是能夠完全傳承的“遺傳性”。其五,“希言自然”的含義是:“?!保ㄏ∈璧囊幹疲┦怯钪媸澜缱匀欢唤y攝萬物的重要特征。其六,“輕則失根,躁則失君”的含義是:偏好風險,就會失去確定性而失去根本;總是大起大落,就會失去穩定而遠離根本目標。其七,“樸雖小,天下莫能臣”的含義是:“樸”是使事物收斂的內在機制,萬物都無法擺脫或改變這一內在機制。其八,“無為而無不為”的含義是:遵循“道”的“為”,同時也遵循“道”的“不為”。其九,“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含義是:系統必須能夠循環往復,才標志著系統的穩態;保證系統的穩態,是“道”的功用為世間萬物所取用的前提條件和約束條件。其十,“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的含義是:行為過程中,不要過多地去評判最終是福是禍,一要認識到其不確定性,二要對于可能的走向都有所預防而不要走向極端。十一,“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含義是:治理大國,就如同祭獻神祗,并不需要特別隆重的祭獻,發自內心真誠的祭獻才是最重要的。十二,“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含義是:統治者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系統的穩態利益,而不可與民眾在同一層級上爭奪利益。這是民眾接受其統治的利益機制。十三,“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的含義是:自然世界中,存在慈(自然倫理)的正當性、儉(自然效率)的合理性、不敢為天下先(自然發展時序)的有序性。這些準則,同樣適用于社會系統。十四,“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的含義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的統治,都必然是稀疏不密的,但對于整個系統而言又是嚴密而有效的,任何追加的人為規則都必然破壞系統的整體性。十五,“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含義是:自然系統之道是,讓萬物順利而為,而不妨害它們,也不會有意設置障礙以妨害它們作各種選擇;社會系統之道是,引導民眾自然而為,而不與民眾在同一層級上利益相爭,也不會強行為民作為。

從《道德經》得到生態文明啟示,是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其中抽象而深邃的哲學思想、思維方法、認識論方法,適合用于討論現代科學意義上的諸多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是其中之一,由其哲理可推演出有關生態環境問題的一般認識?!兜赖陆洝匪U釋的整體哲學思想和具體的哲學認識,可能對生態文明建設帶來諸多啟示和歷史文化養分?!兜赖陆洝分?,“為”與“無為”等對偶性哲學認識,非常適用于討論“人類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影響”之間的關聯關系。因此,《道德經》所提出的諸多哲學認識,有助于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對人與自然關系展開深入而系統的探討。本書各章均有相應的“生態文明啟示”,即是我受《道德經》哲學思想啟發對于現實問題的延伸思考。

(鐘茂初,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責編 劉玉霞)

猜你喜歡
道德經含義萬物
不貪為贏
為什么要跟《道德經》學領導力?
華子龍先生告訴你:被譽為『萬經之王』的《道德經》講的是什么?
當萬物有了表情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經》
萬物構成
每個袋子里總有壞土豆
我來添畫
道不遠人樓難棄
鼴鼠牌游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