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的開展探究

2020-11-28 07:47梁德光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

梁德光

【摘 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既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發展與復興的需要。在小學思政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用歷史使命感來正視教程,從對文化的角度解疑節,讓小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愛上傳統文化并傳承文化,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綜合素養。傳統文化是中華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刻的情感和美好的寓意,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本文將重點介紹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的開展探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思政;以美育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發展,對小學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黃金時期,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小學生進行綜合培養,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環境以及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小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課堂,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德育類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之后可以提高自己的愛國熱情,也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與心靈。小學生從小接觸傳統文化以及熏陶后,會讓自身的眼界得到極大的提高。

一、小學思政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講述

傳統文化是民族與物質文化的總和,其核心內涵精神和道德內涵,通過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可以促進學生對與傳統文化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法治知識,我們應在小學思政教學中積極展示傳統文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水平,從學生目前的文化知識水平出發,根據學生的文化修養表現出各種傳統的文化現象。

二、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思政教育的教學現狀

眾所周知,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絕大多數的小學思政教師經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授道德與法治的含義以特征等,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對思政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除此之外,在小學思政教學階段,學生整天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網絡碎片信息化教學,導致他們與傳統文化接觸的時間越來越短,感受傳統文化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自然也就不會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不夠強烈,是小學思政教學與傳統文化這兩個相結合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小學思政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絕非簡單的監督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背誦,而要保證他們充分掌握當中一系列知識的前提下,在內心上和各類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產生激烈的碰撞,為日后傳統文化精神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政教學中的意義

(一)培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優良的道德習俗值得我們發揚和提倡。因此在小學思政教材中滲透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他們的認同感,在內心深處種下傳統文化的根,對培養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學教學中加入傳統文化傳承,同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添課堂上的吸引力,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文化

學習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篇章,在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全方面了解中國文化的發展。通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讓學生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從而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傳統文化背景下開展小學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教師成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榜樣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不成熟的年齡,辨別是非能力較低,因此小學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們的榜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核心。教師一直是學生心中的榜樣,學生的行為舉止大多受教師影響,教師在課堂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思政課堂想要真正引入傳統文化,需要有良好的師資力量。例如:根據學校的需要,學校領導鼓勵教師主動參加有關傳統文化的培訓,從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摸索然后提升文化素養。除此之外,在教師結束講課之后去參加學校組織的傳統文化演講活動,開闊老師的眼界。學生在教師充滿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中會更樂于從內心接受傳統文化的相關教學,以教師為榜樣更好的發展下去。

(二)使用多種多樣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課程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針對傳統文化板塊增加相關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對思政的喜愛之情,并推動小學課程的發展。在對小學生進行思政教學中,要結合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中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老師在向學生授課過程中也可以引入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小故事。除此之外,隨著課堂的新興發展,教師教學也不用局限在書本中,可以利用充足的電子設備資源向學生引入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視頻或者音頻的材料內容,以促進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還能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點,進而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豐富。為了更好的利用展現出傳統民族文化的精華,教師在思政的課堂中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還可以在本文章中展現出本文內容細節的基本基礎,吸引學生關注和本章相似的文化現象。

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堅持才會有收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歌唱關于堅持的歌曲,如五月天的《倔強》,或者教師為學生們講述偉人成功的案例(程門立雪),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當中。這樣一來,學生們在學習歌曲和聽故事的過程中明白堅持的意義和重要性,學生們在這節課中的歌曲環節中與教師的關系拉近,能夠更加有效的接受教師。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當中理解傳統文化宣揚的堅持,成功貴在堅持,對于培養學生的品質培養很有意義。

再比如說:微課在小學思政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使傳統文化知識成為引導學生行為的基本準則,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利用樂觀的態度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困難。在學生們學習一年級第一單元第二課《拉拉手,交朋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有關友誼的視頻如:海綿寶寶交朋友片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故事情節當中,教師這時可以引出本課的主題“友誼”讓學生們帶著自己對“朋友”的理解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們的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并且深知傳統文化中的與人為善,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活動

實踐是認識的形成主要途徑。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小學思政教學而言,教材的內容枯燥無聊,如果再加上一些傳統的灌輸式指引,這只能增加對教學內容理解的困難,因此,小學思政教師應具有認知的基本規律相結合的難度,為學生設計出多樣化的活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開展傳統文化講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中自己舉辦;其次,學校進行定期的讀書俱樂部,以鼓勵學生交談閱讀后的讀后感,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這樣無論是從教學還是情感塑造的過程中來講,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展示的愿望,還能深化傳統文化的魅力。

(四)建立傳統文化家校合作機制

學生、家長、老師和社會在學生學習課程當中是息息相關的,他們都是互相影響的。在小學思政課中為小學生課堂引入孝德傳統文化,家長伴隨著孩子專業文化素養的提高會感到欣慰。國家和社會也會因為小學生接觸傳統文化而改變。這四者都是可以聯動的,有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父母多愛我》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家的含義是什么?對我們來說具有哪些重要的意義?”學生聽到這個話題感到很開心,緊接著列出:“在家里父親和母親是如何關心和愛護自己的,自己最想對父母說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培養學生尊敬父母和愛護父母的恩情,增強學生和父母的感情,在實際生活中學會關心和愛護自己的父母,和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和各自的家長在班級外面的走廊上和黑板上面設計一些關于孝順與道德相關的俗語和名人名言,使得學生們能夠隨時感受到孝道的重要之處,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從而對父母產生強烈的感恩之心。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結束孝德教育課堂學習之后,組織學生們舉辦演講“孝德”的文章,并且在課下通過自己做的事情表達對父母養育的感激之情,進而促進孝德傳統文化成為學生們學習中的常規化。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進入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可以提高小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熱愛,豐富學生對祖國的情感,傳統文化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工具。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深厚的文化遺產,需要小學生從中體會傳統文化底蘊。針對小學中傳統文化的引入,新課程目標改革下也提出了其重要性。所以全國各地的學校都開始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學生走出內心的禁錮,從傳統文化中感受各種各樣美好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管文杰,張冰,陸鑫.對小學思政教育融入中國傳統道德故事的思考[J].才智,2020(06)

[2]宗瑞雪,張冰,羅澤星.淺談中國傳統道德故事融入小學思政教育[J].才智,2020(11)

[3]俞潤山.榜樣引領·角色體驗·換位思考——關于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

[4]卡毛才讓.基于“本土化”視角的藏區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

[5]孫連盛.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20(09)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 , 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后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如,“煩惱”“差別”“平等”“世界”等。

中華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反映了傳統文化之間(如:儒家/道家之間;儒家/法家之間、儒家/佛家之間)存在對立與統一的辯證關系。他們之間相滲透,形成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文化形式等。

在民俗方面,則以傳統節日的形式體現出來。這些傳統節日包括(均按農歷):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后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的"臘八節"、臘月三十除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傳統文化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