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高中數學概念教學及提升實效的策略

2020-11-28 07:45翟巧紅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20年11期
關鍵詞:平面向量數學知識

翟巧紅

數學學科以理性思維知識為主,它包括數學運算、圖形構建及數據分析等方面,是學生綜合實踐和理解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高中階段的學生在認知導向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抽象運算能力,教師需在日常教學期間,目標化進行學習知識的分析和指導,方可實現事半功倍的授課效果.

一、新舊知識點上的巧妙銜接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敘述性語言對數學知識特征進行系統論述.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輔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可起到啟發和誘導的作用;反之,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學習期間,出現認知困難,知識點識記模糊、混淆等狀況.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巧妙地以學生熟悉的舊知識為跳板,實現新概念的銜接性學習,可實現良好的教育實踐效果

例如,某高中數學教師針對“平面向量”一章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要素及特征等基礎概念,在課堂授課時采取系列教學工作內容的統籌安排:(1)教師以初中階段的“平行”概念為基礎,從平面向量的方向、大小的層面上,初步定義向量的概念.(2)教師結合平面直角坐標系,對“向量”存在的意義及“向量”在數學計算中運用的方式進行了講解.(3)教師以平面圖形展示法,對“向量”的系列性內容進行梳理,指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面向量”內容的理解.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是從客觀的視角上對知識體系進行學習.但高中生畢竟個體經歷有限,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較為抽象的知識理解透徹,借助原有的知識體系,理解和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可以實現水到渠成的探索效果,這是有序的學科授課探索形態.

二、自主探索中總結數學概念

高中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數學概念,與學生本身的理解探索能力之間均有一定的聯系,即加強高中生在數學概念自主理解中進行數學概念特征的總結.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自主探索中總結數學概念,并非是對教師主導性作用的否定,而是指學生應該在教師初步指導后,自主進行數學概念的學習和理解.

例如,某高中數學教師進行“三角函數”一章講解時,就在課堂授課過程中,以學生自主探究總結的方式,對“三角函數”的概念進行授課.本次工作具體實踐相關要點可歸納為:(1)教師首先請學生借助“勾股定理”,對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直徑的關系進行分析,分別將其正弦、余弦、正切計算出來.(2)給定一個具體的三角形與圓形交叉圖形,請學生小組內運用sin、cos、tan之間的關系,采用函數運算的形式表示出來.(3)教師指導學生初步了解三角型內部運算和圓形之間的關系后,與學生一同整理“三角函數”的概念,并以此衍生出三角函數正余弦計算公式等概念.

從高中數學教師的授課結構來說,教師進行數學概念授課期間,首先借助了學生本身已經掌握的舊知識作為新內容學習的切入點,然后從其中進行新知識的系列教學,并請學生主動實踐、自主探究出新知識的概念、內容,這種序列性數學函數授課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整體性地位,它為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科學化教學提供了新導向.

三、課堂互動中推動數學概念

數學概念部分授課始終是高中學科教學中的基礎點和難點,教師想要在這一環節上實現靈活授課,也應該從課堂互動的角度上進行實踐要點的探究.即教師在數學概念授課時,應避免“一板一眼”的講授教學,而是要側重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識記,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方式就是注重課堂中的互動.

例如,某高中數學教師在講授“直線與方程”一節過程中,為了指導學生對“斜率”“直線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的概念進行理解識記,教師以直線方程分析應用題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直線方程計算思路的分析,然后根據應用習題分析后得到的思路,逐步對應具體的案例理解概念.

教師在課堂授課期間,選取反向思維培養方式,指導學生在課堂互動交流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概念,它可以有效地應對學習壓力,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形式.同時,課堂互動中推動數學概念內容的學習,實現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綜合進行學科知識探索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探討高中數學概念教學及提升實效的策略,是高中階段教育實踐方式深入性探索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新舊知識點上的巧妙銜接、自主探索中總結數學概念、課堂互動中推動數學概念三個途徑,分析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方式,為高中階段學科授課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歡
平面向量數學知識
向量的分解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聚焦“向量與三角”創新題
立體幾何基礎訓練A卷參考答案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參考答案
向量垂直在解析幾何中的應用
關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向量五種“變身” 玩轉圓錐曲線
平面和立體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