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下半葉中國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回顧與啟示

2020-11-29 04:41陳東旭
國防 2020年6期
關鍵詞:全球戰略美蘇世紀

王 翔 陳東旭

內容提要:20世紀下半葉,是新中國成立并邁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中國通過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國防思想、平衡國際戰略力量結構、支持國際安全機制建設等舉措加強全球戰略穩定,構建了和平穩定的外部安全環境,實現了國家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此,有六點經驗啟示:一是中國發展與全球戰略穩定息息相關;二是要善于把握世界主要矛盾;三是要有明確的國防思想和主張;四是要以強大的國家戰略力量為后盾;五是將加強亞洲地區的戰略穩定作為基礎;六是堅持國家原則問題毫不動搖。

2019年6月,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簽署了《關于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強調堅定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這是繼2016年中俄兩國元首就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發表聲明后,進一步強調該問題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仡?0世紀下半葉新中國成立后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歷史,探索其中的經驗啟示,對于當前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防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后的全球戰略穩定態勢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開始真正獨立與世界大國進行博弈,參與全球戰略穩定的構建。這一時期,美國和蘇聯迅速告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合作抗敵的“蜜月期”,走上全面對抗之路。

美國在1945年成功試爆了核武器,裝備了能夠攜帶核武器的新型B-47噴氣轟炸機,率先建立“核霸權”,并據此提出“大規模報復”戰略,以威懾蘇聯。為打破美國的“核壟斷”,蘇聯在1949年試爆了原子彈,1954年研制出新型噴氣式轟炸機,初步具備了對美的“核反擊”能力,但在核武器的數量和能力上,始終弱于美國。

到了1970年,美國有戰略核彈頭4000枚,蘇聯有1700枚,蘇聯核彈頭接近美國核彈頭總數的一半。但由于蘇聯核彈頭的當量大,實際總量已經超過美國,漸成了蘇攻美守的形勢。美蘇兩國都具備對另一方國土進行大規模核打擊的能力,但任何一方也都無法承受隨之而來的核報復。因此,全球形成了以“相互確保摧毀”為基礎的“兩極”對抗下的戰略穩定態勢。

1991年12月26日,蘇聯解體,打破了“兩極”穩定局面,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經濟上穩居世界第一,軍費是排名第二、第三位國家軍費的數倍,在關鍵科技領域更具有顯著優勢。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等奮力追趕,國際社會出現“一超多強”共存的局面?!耙怀鄰姟?,原本是相對穩定的國際力量結構。但是,美國憑借巨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優勢,提出了一套“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干涉無國界”的“新干涉主義”理論,粗暴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先后發動波黑內戰、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使其他國家人人自危,部分國家尋求戰略性武器自保。特別是在2001年,美國單方面退出《反導條約》,更直接沖擊了冷戰后的全球戰略穩定體系。

二、20世紀下半葉中國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主要做法

(一)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國防思想

新中國成立后,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極具創新性的思想和理論,展示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智慧和力量的強烈愿望。

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作為處理國與國間關系的原則。1955年4月,萬隆亞非會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引申和發展,成為處理亞非國家關系的十項原則。

20世紀70年代,美國—蘇聯—中國這樣一個大三角格局形成。毛澤東提出了“三個世界”的劃分這一重要論斷,強調了廣大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國家是與我們站在一起維護和平的新興力量?!叭齻€世界”理論的提出,為中國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成廣泛的統一戰線,指明了方向,更增強了國際和平力量。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認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戰爭力量的增長,世界是總體和平的;在這個時代主題下,各國應該尊重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平等對待,合作共贏,才能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20世紀90年代,針對東歐劇變和世界多極化發展,江澤民提出了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并強調,各國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

(二)平衡國際戰略力量結構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兩極”對抗,中國雖然始終處于一個非決定性參與者的位置。但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起到了“平衡器”的作用。

20世紀50年代,美蘇之間的力量是極不平衡的。無論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國際地位,美國都強于蘇聯。雙方實力的巨大差距,決定了美國處于強勢地位,蘇聯則處于相對弱勢。新中國的成立,增強了蘇聯一方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強蘇弱的局面,使雙方力量對比不會過于失衡。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蘇間的力量此消彼長。美國在政治上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經濟上則面臨二戰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并在國際競爭中呈現明顯的頹勢。而蘇聯在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在軍事上,蘇美雙方的核力量已基本達到平衡狀態,而且蘇聯的常規軍事力量更有優勢。實力的增長,使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膨脹,開始走上全球擴張之路。為抵制蘇聯進攻勢頭,中國嘗試與美國改善關系。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揭開了中美關系新篇章。1978年12月,中美兩國就關系正?;_成協議,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兩國協作對抗蘇聯的全球擴張,重新建立了國際力量的平衡,穩固了全球戰略的穩定態勢。

冷戰結束后,美國企圖建立由其領導下的世界霸權。其他國家雖然反對和抵制,但限于實力差距,或者安全依賴關系,未能與美國形成力量平衡。中國經過改革開放10多年的發展,從1980~199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10.3%,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從2.94%增長到6%左右,成為多極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鄧小平指出,世界格局將來是三極也好,四極也好,五極也好,……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由此可見,國際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必將成為維護國際力量平衡的重要一極。

(三)支持國際安全機制建設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參與和支持國際安全機制的建設,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至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脫離于國際安全機制之外。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就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同舊中國的外交關系決裂。但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遏制,以及中蘇關系惡化后蘇聯對中國的打壓,使中國基本游離于國際安全機制之外。

第二階段,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至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逐漸參與少數國際安全機制建設。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召開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代表;聯合國中的一些國際組織相繼通過決議,恢復新中國的合法權利。1974年4月,中國代表團團長鄧小平在聯合國提出“破除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建議,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大會遂通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1975年起,全球南北對話會多次舉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開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這一時期,美國總統尼克松、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先后訪華,中國與美日兩國關系迅速回暖。

第三階段,70年代末至20世紀末期,中國積極廣泛參與國際安全機制建設。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與外部世界的接觸和聯系不斷增多。一方面,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持續推動“核不擴散”等國際安全機制建設,開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還與“77國集團”一起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另一方面,中國籌建上海合作組織,支持和參加東盟地區論壇、亞信會議、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東北亞合作對話會等,積極推動地區安全機制建設。

三、20世紀下半葉中國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經驗啟示

(一)中國發展與全球戰略穩定息息相關

冷戰初期,美蘇兩極對立,使世界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中國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包圍和遏制,被排斥在國際經濟體系之外,經濟發展緩慢。20世紀70年代,美蘇兩國力量相對平衡,國際體系逐漸趨于穩定。中國開始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不但與社會主義國家加強交流合作,還同許多西方國家開展貿易,中國經濟也逐步趨于穩定。20世紀80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態勢有所緩和。中國作出“世界大戰暫時打不起來”的判斷,全力推進改革開放,GDP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世界一些熱點地區頻頻發動局部戰爭,但全球局勢總體穩定。由于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和全球化浪潮利好中國,中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梢?,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因此,必須想方設法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日益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這既是中國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維系世界和平穩定的必然選擇。

(二)要善于把握世界主要矛盾

20世紀50年代,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的矛盾,是世界的主要矛盾。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包圍、封鎖、遏制。毛澤東推行“一邊倒”戰略,不但維護了中國的生存和發展,也平衡了國際力量結構。20世紀60年代,美國、蘇聯的霸權主義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矛盾,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美蘇兩國在全球各地爭奪世界霸權,對其他國家進行干涉、控制、侵略和顛覆。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團結第三世界國家,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20世紀70年代,美蘇兩國的矛盾,依然是世界主要矛盾。但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蘇聯采取攻勢,妄圖稱霸世界。中國適時推動中美關系改善,聯合美國對抗蘇聯,有效粉碎了蘇聯坐大的企圖。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抓住眾多矛盾中的“東西”矛盾和“南北”矛盾,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因此,中國加強全球戰略穩定,就要把握世界主要矛盾,不能四面出擊,平均用力。只有把握世界主要矛盾,加強全球戰略穩定才有了著力點。

(三)要有明確的國防思想和主張

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秉持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防理念和主張。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的理論。一方面,堅決反對世界霸權主義;另一方面,始終不渝地與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中國的國際主義理念和主張,得到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的認同。這些第三世界的國家和地區在許多重大原則問題上支持新中國,使中國后來能夠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成為當時美蘇認可的“世界大三角”之一。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認為各國應該相互尊重、合作共贏。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提出“改變不合理的世界舊秩序,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無不是對“和平與發展”這一理念的繼承和創新。因此,中國仍須繼續秉持自己的國防思想和主張,并一以貫之地予以實踐,不斷夯實大國信譽。

(四)要以強大的國家戰略力量為后盾

實力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沒有實力,“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就是一句空話。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國際地位上都強于蘇聯。雖然中國國土面積為世界第三,人口數量在世界居前,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遠遠落后于美蘇兩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成了平手。實力不強但戰力強,使中國在平衡美蘇雙方力量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國核武器試驗成功,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核大國,真正擁有了平衡美蘇兩個大國的能力。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軍事實力也有了長足進步,這個時候才真正擁有了國際話語權。因此,只有國家具有實力,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聲音才有分量,才能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五)將加強亞洲地區的戰略穩定作為基礎

亞洲,是大國斗爭的主戰場和熱點問題的聚集地。朝核問題、印巴克什米爾問題、臺海問題、南海爭端等熱點焦點,都在亞洲。因此,維護好亞洲的戰略穩定,也就加強了全球戰略穩定。新中國成立后,一直高度重視維護亞洲地區的穩定。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與大部分周邊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世紀60年代以后,雙邊關系進一步發展。20世紀70年代,鄧小平開創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同鄰國關系最好、最穩定的時期。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提出,要使中國與周邊鄰國成為“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已經深深融入亞洲安全事務之中。因此,中國加強全球戰略穩定,不能搞“撒胡椒面”似的平均主義,而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與我關系最緊密、事關世界穩定的重點地區和事件上。因為,地緣的接近,使中國在亞洲運籌力量更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亞洲與中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六)堅持國家原則問題毫不動搖

一個國家的原則問題,主要是指國家主權問題和民族尊嚴問題。中國堅持原則問題不動搖,就是在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上不能有絲毫讓步,不能因為要維護穩定而犧牲國家的根本利益。新中國成立后,盡管渴望爭取國際社會承認,但建交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否則寧愿不建交。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打著“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團結”的名義打壓中國。但中國毫不讓步。同樣在原則問題上,中國對于戰爭從不回避,相繼進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以及一系列邊境自衛反擊戰等反侵略戰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梢?,中國雖然勠力加強全球戰略穩定,但堅持國家原則始終且絲毫不動搖。

猜你喜歡
全球戰略美蘇世紀
20世紀50年代的春節都忙啥
析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的原因
My School Life
習近平外交戰略視域下全球戰略思想探析
長影世紀城
抗戰勝利后美蘇國共在東北地區的利益訴求研究
世紀中國夢
內塔尼亞胡的“全球戰略”
淺談美蘇冷戰的最終形成
三星中國市場經營戰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