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城中有故土

2020-12-01 13:47李繼勇
江蘇地方志 2020年1期
關鍵詞:磚窯明城墻城磚

◎李繼勇

金陵,江東之地,而我是江西人??傻侥暇?,如歸鄉,只因金陵城中有故土。

1357年,朱升獻上的“高筑墻”之策,成為朱元璋修擴建南京城墻的肇始。從1366年到1386年,明王朝耗時20年,造就了世界第一大城垣、中國繼秦長城之后的又一歷史奇觀——明城墻,蜿蜒盤桓于金陵山水之間,讓“龍蟠”更加形象直觀。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因天時就地利,依山繞水,明城墻有如懷素筆下最為不羈的一筆狂草,獨領世界古代城垣史的風騷。城墻下大多辟作了公園,古木森森,綠茵匝地,繁花似錦。在經歷過日寇大屠殺浩劫的南京,傍著城墻走,格外有沉穩踏實之感。一眼望不到頭的城墻,能把目光扯得悠遠綿長。

一位散步的老人指給我看侵華日軍在墻體留下的坑坑洼洼。他告訴我,哪是炮彈留下的,哪是子彈留下的。然后,又夸城墻堅固,槍炮子彈好似蚊蟲叮咬。

瘡痍觸目驚心,銅墻鐵壁的風骨也赫然在目!是城磚,堅硬如鐵、錐刺不入,擊之有聲、斷之無孔的優質城磚,奠定了南京城墻“高堅甲于海內”的固若金湯。

明末宋應星在分宜縣寫下《天工開物》,記錄了當地的造磚工藝:先是選粘而不散、粉而不沙的上好泥土;經日曬雨淋自然分解成顆粒后,再細篩去雜質,而后過濾沉淀為泥漿;泥漿還需驅?;蛉肆Ψ磸筒忍?,使其稠而均勻,是為煉泥;泥煉好后取土質細膩部分,用城磚印模制坯,磚坯要棱角分明、六面平正,晾曬風干后入窯;燒窯需用柴草,更需窯工對火候的精準拿捏……

營造南京城累計用磚估計達數億,就近燒制的只占少數,長江中下游縱橫交錯的水系,才是其用磚源源不斷的根系。有舟楫往來之便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承擔了煉土為磚的重任。迄今難以弄清江西到底燒了多少磚,研究者只能推測出筑明城墻的城磚有三分之一是“江西造”。

我的故土,便是那些產自故鄉,又輾轉來到金陵,壘起巍巍明城墻的城磚??!

密密麻麻的城磚,不細看千篇一律,細端詳則會發現上面大有文章——南京城磚每塊都印有銘文。銘文少則寥寥數十字,多也不過百余字,卻將責任刻石有痕地落實了。

為確保城磚品質,各地所產均要印上府、州、縣產地之名和紀年款,以及監造官員、燒制工匠之名,提調官、司吏、總甲、甲首、窯匠、造磚夫等責任人,少則五六級,多的能達十一級,實施了嚴密的實名制管理責任體系。無論哪塊磚有瑕疵,都可溯源追究到人。

偶見青灰墻體上點點抹抹的白,卓爾不群,宛若凝視,我便知那是家鄉分宜所產有“玉磚”之譽的城磚?!坝翊u”,用當地優質高嶺白泥土燒造,質地珠白如玉,摸上去光潔如瓷,是城磚中獨一無二的珍稀極品,筑墻時主要用于內墻以穩固墻體,外面還需加以青磚護砌。但也有少量“玉磚”用在了外墻,猶如在一幅潑墨卷軸上留下了恰到好處的白。

湊近墻體,輕拭字里行間的積塵,我大氣不敢呵,仿佛翻看殘損的孤本。頭仰到脖子酸疼,我還怕遺漏,看到有“新喻縣”“分宜縣”字樣的銘文,便按捺不住他鄉遇故知的驚喜。撥開蔓磚薜荔,苔痕正述說歷史深處屬于一塊磚的冷,手指所觸,卻像碰到火苗灼燒。閉上眼,故鄉那映紅袁河的窯火,仿佛重燃了起來……

袁河沿岸的明代磚窯曾盛極一時,上千個磚窯綿延數公里。正是從這里,不計其數的“玉磚”,從袁河入贛江,經鄱陽湖,再轉長江運抵南京。嶺背村有幾處明城墻磚官窯遺址,火燒土紅布一樣招搖,似乎在向發微探幽者提示,這里曾是真正的“熱土”。磚窯因狀如饅頭而被稱作“饅頭窯”,躬身入內,倍覺壓抑,呼吸瞬間變得粗重,回蕩逼仄空間,好似古代窯工仍在沉重喘息……

金陵城中有故土,便有血脈聯結的親近。每次去南京,我必逡巡城墻根下,找尋民族擔當中堅硬如磚的那截骨頭,默念城磚上的名字,其實是在與祖先對話,聆聽他們的拷問:

你愿意像我們一樣,把精神嵌入每一塊再普通的磚上嗎?!

猜你喜歡
磚窯明城墻城磚
小微博物館的探索與實踐
長夜
文化走讀元旦專場——走近明城墻圓滿舉行
磚頭也能變糧食
最后的磚窯
上期回顧
最后的磚窯
我輕輕地撫摸古老的城磚
以輪椅的腳步碾過明城墻
以輪椅的腳步碾過明城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