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有所思 行有所至

2020-12-07 10:52趙麗君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空中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趙麗君

【摘?要】在特殊時期開展空中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從備課構思、教學設計、素材整理到課堂實踐,在教材原有基礎上,把握時局,尋找教學最近起點;厘清目標,收集資料,充實學生學習素材;思考提煉,實踐創新,形成課堂導學框架;改變常態,突破藩籬,凸顯知行統一主旨;教研相輔,反思提升,改進與變化相適應。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不屈的抗災精神》;空中課堂;教學反思

一、《不屈的抗災精神》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不屈的抗災精神》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主題單元第二課“應對自然災害”中的第3篇內容。學生可以在結合國情、了解自然災害和防御知識、樹立防災避險意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災難的危害,體會不屈服、不怕難的抗災精神,形成自救自護、團結互助、共同應對的理性認識,連接生活實際鍛煉能力,體會“災難無情人有情”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目標

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其責任意識,體會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萬眾一心的抗災精神,感受無私平凡的偉大英雄氣概。同時,要讓學生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理性認識人類發展進程中所要面對的各種重大災難。除此之外,要讓學生立足生活,在法律的約束和保護下做守法公民,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教學流程

(1)走近情境,了解災難。教師展示人類面臨的自然災害圖片,介紹近年來我國人民應對的重大自然災害,引出自然災害的概念,讓學生區別重大災難。

(2)聯系生活,體驗經歷。教師知識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自然的關系(視頻播放),并提問:超長假期的親身經歷中,你最初的情緒感受是什么(在線測試)?”由正在經歷的事件引導學生交流近期自己在家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在具體感人的故事的分享中,讓學生認識到我國一線醫護、軍警、政府、衛生、社區人員是如何面對突發災難的。

(3)辨析思考,領悟內化。要讓學生理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抗災精神,體會情緒變化,獲得信心和力量,了解相關法律,明確合格公民的職責和義務,引導小學生思考從這場災難中獲得哪些成長的經驗。

(4)反思總結,行動提升。要讓學生思考,在面對災難時能做些什么(行動指南和行動選項),并把這節課的收獲,以行動跟蹤評價的形式,堅持打卡或記錄,與師生、家長進行交流反饋。

二、《不屈的抗災精神》教學反思

通過《不屈的抗災精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識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結合整體教學流程可以發現,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整合各種教學方法,以整本教材為出發點,實現課程教育的輔助,同時結合課外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拓展,創新教學方式。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打造適應教育生態化的課堂環境,以《不屈的抗災精神》為例,其教學反思體現在這些方面。

(一)研究教材,把握時局,尋找教學最近起點

六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第二單元主題內容是“愛護地球,共同責任”,在第二課“應對自然災害”中設有《不屈的抗災精神》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地球生態環境所面臨著的巨大挑戰,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這突發的重大災難正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契機。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環保和責任意識。教師需要通過辯證唯物主義進行自然分析,科學指導學生提升認識,選用適當教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了解環境問題,正確分析判斷并形成“知行統一”的習慣養成。不止是環境,還有關乎生存的突發衛生公共事件,都為本課教學設計提供了廣闊的教學視野,而家國情懷,公民責任意識以及面對災難時的心理疏導,都可以成為設計教學的起點。

(二)厘清目標,收集資料,充實學生學習素材

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指南中提出:要與當前時代具體實際相結合,選用貼近時代脈搏的鮮活教學資源和案例補充教學,使教學更具影響力。教師需要從生命教育、科學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等多角度選取整理素材,提供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相結合的真實事件,引發學生的思考、感受,進而產生共鳴。本著解決學生當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利用學生的理解和行為指導,筆者選定《不屈的抗災精神》這一課為教學內容,結合時下正在發生的真實素材,剪輯制作視頻,引用媒體焦點話題,為學生學習做好預設及充分準備。同時,筆者明確思路、確定教學重難點,進而預設課堂中可能會發生各類問題,以“我們在這場重大災難的經歷中學到些什么”為歸宿,著手設計框架流程。

(三)思考提煉,實踐創新,形成課堂導學框架

筆者按照個人實踐研究形成的“育心化行”課堂學習策略,精準預設層層深入,通過“情境創設,感受學習;聯系生活,體驗經歷;辨析思考,領悟感化;反思總結,行動提升”四個教學環節展開課堂學習。首先,帶領學生先從辨析自然災害和重大災難開始,區分自然災害和重大災難的異同。其次,讓學生從對災難的了解開始發現問題并產生切身感受,在線對學生進行居家抗疫的心理疏導。再次,由人類面對災難所呈現出的頑強不屈、自強不息的情感共鳴,迸發對時下奮不顧身支援一線的英雄的崇敬;最后,緊密聯系當前形勢,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線上測試、在線討論、連線分享等形式,內化領悟“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災精神,并進行即時總結,用行動指南和響應計劃引導學生養成行為習慣。

(四)改變常態,突破藩籬,凸顯知行統一主旨

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是有溫度的,面對屏幕用聲音和畫面連接教學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教師要嘗試突破在線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時間空間藩籬,始終以“育心化行”課堂學習的四個基本框架為支撐,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選取最觸動學生的畫面和視頻輔助教學,以觸動學生心靈。教師要通過循序漸進地引導,加深學生對《不屈的抗災精神》主題的內化理解。從學生的在線測試參與、討論反饋留言所呈現出的課堂情緒變化來看,活動預設能在滿足學情的基礎上實現對抗災精神本質的升華理解。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貫穿課堂始終,同時也能通過實踐引領,消除一線教師對空中課堂學情監測的疑慮。

(五)教研相輔,反思提升,改進與變化相適應

(1)設備操作和硬件運行方面的問題。例如,三百多名學生的互動參與因網速延遲有所影響;在線互動信息刷屏頻繁導致信息掌握不全面;多人快速刷屏出現的網絡不流暢;連線分享環節因考慮時間和網絡因素未實現面向更多的學生。

(2)在線直播壓力應對的逐字稿備寫。面對直播環境,語言要求慎之又慎,要反復琢磨教學設計中的各個環節,這與平時面對面的課堂師生對話反差過大。若要體現出教師規范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與激情,必須得通過千錘百煉,只有這樣才能禁得起社會環境復雜變化的考驗。

(3)視頻剪輯與使用存在的矛盾顧慮。在音、視頻及網絡資料非常豐富的情況下,合理取舍,反復思考,多方求證,使用視聽覺沖擊力強悍的素材剪輯,是不是過于大膽?在課堂實踐中,筆者有效生成了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災難的恐懼,進而在強烈的對比反差中完成了心理疏導。當看到討論區里出現“恐怖、害怕”的關鍵詞時,筆者內心也還是比較緊張的。隨著課堂預設的順利推進,學生最終完成“信心”與“希望”的情緒轉向。

一少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消化能力是不是能夠達到課堂所顯示出的真實效果?課堂教學在面向全體學生的時候,這些膽小且內心比較脆弱的學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照與指導,這也是在線課堂所不能替代的師生之間的溫度。

參考文獻:

[1]梁伏其.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反思[J].中外交流,2019(9).

[2]伍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反思[J].中外交流,2016(35).

[3]基國金.網絡環境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考[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11).

[4]劉陽.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19(8).

[5]單彬.互聯網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的教學融合[J].科學咨詢,2019(27).

[6]李洪新.對互聯網時代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5).

猜你喜歡
空中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反思
為空中課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施工現場遠程監控系統在高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