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的理解與建構偶得

2020-12-08 02:14薛新洪
中學語文(學生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瓦爾登湖神態神圣

薛新洪

一、課堂再現

師:今天,我們學習《神的一滴》。讀了課文題目,請用“神”組詞,你會組哪些詞語?

生:神奇、神圣、神秘……

師(邊聽邊板書):好,但這些都是形容詞。能不能組成名詞呢?譬如描寫人的時候,我們可以描寫人的什么?

生:神情、神態。

師:對。請大家讀第一小節,看看文章寫了什么?

生(讀課文,略)

師:文章第一句:“湖是自然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边@句話起什么作用呢?請大家討論。

師(學生討論后):這句話是對湖的一個總的概括與評價。行文采用的是總分的寫法,先總說,再用比喻來詳細描寫,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

請大家仿照“湖是自然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绷磉x一個景物進行仿寫。要求使用句式:____________是_________。它是_________,望著它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思考后回答,師生共同修改,參看答案)

大山是自然風景中最高、最偉岸的姿態。它是大地的脊梁,望著它的人可以測出自己德行的高低。

綠樹是自然風景中最直、最有生命力的姿勢。它是大地活力的風向標,望著它的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鮮活。

白云是自然風景中最輕、最飄逸的姿態。它是天空的笑容,望著它的人可以感受到自己心靈的愉悅。

師:與“神圣”“神奇”或“神秘”的相呼應的句子有哪些呢?

學生自讀課文,紛紛找出“這是和恒河之水一樣圣潔的水”“它仍然頑強地生存著,還是我在青春時代所見的湖水”等句子。

師:好,說明大家真正讀懂文本、理解文本了。

二、片段剖析

這段教學,從課堂組織形式看,有提問,有討論,還有組詞與仿寫。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角度看,是很注重語言的理解與建構的。

但是,這個片段是從解題《神的一滴》開始的,用“神”來組詞,本來學生已組成了“神奇”“神圣”“神秘”等詞,但老師用“神”能不能組成名詞作引導,學生回答了“神情”“神態”,由此進入對第一小節的閱讀分析。那題目中的“神”是包含“神奇”“神圣”“神秘”與“神情”“神態”的意思的嗎?我想,這樣理解是不恰當的。

隨著對語文核心素養的關注,很多教師已越來越注重“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大方面的素養培養了。教師已在有意識地引導與啟發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勺屓藫牡氖?,有的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刻不夠正確,又如何很好地引導學生呢?

三、思考探究:語言理解與建構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與良好的閱讀品質。學生要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愛好,能隨時隨地閱讀,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邊閱讀邊圈點勾畫,能仔細體會辨析語言的豐富意蘊,尤其是能理解品味語言的“言外之意”或者多重含義,能夠理解語言的深刻內涵與妙處。只有學生學會字斟句酌,咬文嚼字,才會讀出文章的滋味,讀出文章的妙處。

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眳问逑嫦壬矎娬{閱讀要“從語言出發,再回到語言”。這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就要加強“語言的理解與建構”素養的培養,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都在語言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完成。

四、開出處方:語言理解與建構的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正確合理地培養“語言的理解與建構”能力?

1.重視語境義

語言表達總有相應的語境,語境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字詞的含義也不一樣。就如一個簡簡單單的“好”,有時候就是表揚肯定的話,有時候說不定是負氣的話。

《神的一滴》,其題目中的“神”,如果理解為形容詞,說是“神圣的”“神奇的”“神秘的”,從意思上來說,是說得通的,但已經不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了,我們一般不會把“神圣的一滴”壓縮成“神的一滴”。所以,這里的“神”當作名詞來理解是最合適的。當然,這個“神”就是指大自然,大自然是偉大的神,是偉大的造物主。而絕不能從“神的一滴”中的“神”引出“神情”“神態”來。大自然是“神”,梭羅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瓦爾登湖,他把瓦爾登湖當人一樣來對待,用比喻手法,說湖是“大地的眼睛”,湖邊的樹木如同睫毛,群山與山崖則是其眉毛,從生動形象的比喻中,可以看出梭羅對瓦爾登湖的情有獨鐘。

2.重視合理建構

我們可以借助閱讀文本進行合理的建構,但這個建構一定得是合理的。譬如《神的一滴》,我們可以從課文題目上入手追問:是神的一滴什么呢?從而引導學生思考。一般來說,當學生從文本中讀到人們對瓦爾登湖的掠奪,讀到現代工業文明對瓦爾登湖的侵入、污染、破壞后,會比較自然地得出一個結論:那是“神的一滴‘眼淚”。我們還可以從瓦爾登湖“并沒有一條永久性的皺紋”,看出瓦爾登湖強大的生命活力與巨大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是神奇的水,永恒的水,對人包容的水等等。這樣的語言建構,是從文本出發的,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因而是合理的。如果要引導分析瓦爾登湖的神情神態,我們就可以從作者對瓦爾登湖的情感入手來引導,作者對瓦爾登湖有哪些復雜的情感?學生自讀課文后,一般會從文中讀出喜愛、贊美、敬佩、惋惜等不同的情感。正因為作者是喜愛的,贊美的,所以作者在一開頭才會用比喻來寫瓦爾登湖,來寫湖的神情神態。

對于片段教學中的仿句,我覺得很好,是基于文本語言理解上的一個合理建構,但我覺得不適宜夾在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之中,建議放在課文解讀之后的練習中。這樣就不至于有整個思維被打斷之感。而對于仿句的答案,則需要師生進一步去推敲。原句是“可以測出自己天性的深淺”,是正反兩方面,那么,仿出“可以測出自己德行的高低”,是恰當的,而仿出“可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鮮活”與“可以感受到自己心靈的愉悅”,卻不是最合適的。

3.發揮老師的語言創造性

學生的語言理解與建構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引導。印象最深的是黃厚江老師教《阿房宮賦》中的片段。他將原文壓縮,讓學生閱讀課文后根據課文內容填空:阿房之宮,其形可謂( )矣,其制可謂( )矣,宮中之女可謂( )矣,宮中之寶可謂( )矣,其費可謂( )矣,其奢可謂( )矣。其亡亦可謂(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可()矣。黃厚江老師以其極深厚的語言功力,把文章讀透了,真正透過現象牢牢抓住了本質,因此,也就將長文濃縮了。這里,顯示的就是黃厚江老師的語言理解與建構能力,是一種思維的創造,而學生,也就會在這種語言的理解與建構中深入體會文本。而黃厚江老師還結合課文內容原創了一個讀后感:“觀古今之成敗,成,人也,非天也;敗,亦人也,非天也。成敗得失,皆由人也,非關天也。得失之故,歸之于天,亦惑矣!”這種語言的理解與建構的功力,不得不讓人欽佩。而我們,也可以從中汲取營養,在自己的教學中發揮創造性,實現語言的新建構。

閱讀教學中,品讀語言的能力培養不可或缺,它是我們品質閱讀的基本保障。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還是得老老實實從“語言的理解與建構”這方面抓起。

[作者通聯:江蘇常州市橫林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瓦爾登湖神態神圣
神態描寫有妙用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爾登湖》中的隱士情懷
《瓦爾登湖》中的隱士情懷
神圣大陸(下)
FOR YOU, O DEMOCRACY
神圣的使命 光榮的擔當
神圣的簡約
亨利·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