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工作機制 助力推進改革

2020-12-08 03:16胡洪艷趙帥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9期
關鍵詞:問題

胡洪艷 趙帥

【摘 要】隨著當下社會快速發展,農村也在積極的發展改革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對農村生產關系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政治任務,對于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我市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分析改革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結合具體問題采取思路舉措。

【關鍵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問題;思路措施

隨著新型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已經成為新形勢下集體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我市在先期開展試點的基礎上,于2018年5月全面啟動,截至2020年7月,全市2830個村(居)完成改革。其中,2581個村(居)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249個村(居)成立了經濟合作社。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駐馬店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任組長的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工作實施方案,市農業農村局積極發揮部門牽頭作用,與市財政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利局、林業局、教育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衛生健康體育委員會等成員單位各司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夯實責任,全面推進工作開展。

(二)深入宣傳,強化培訓。我市采取“下沉一級”的培訓方式,即市級分別對各縣區各鄉鎮進行了集中培訓。各縣區在完成縣級培訓的基礎上,還根據各自特點,深入鄉村,逐級、逐點進行培訓,確??h鄉村對改革工作認識到位、政策學深悟透、操作依法依規。各縣區通過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橫幅、印制宣傳漫畫、發放告農民朋友一封信(明白紙)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累計舉辦培訓班121期,共編印宣傳手冊82344本、宣傳頁346.56萬份;印發簡報338期,共13042份。

(三)完善機制,高效推進。我市從改革實效出發,立足實際,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地市經驗做法,逐步建立一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機制。如群眾代表選舉推薦機制,鄉鎮、村組干部分級培訓機制,工作進度的報告排名通報機制,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分包督導縣區機制,派駐縣區督導指導機制,每月督導核查排名機制、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雙月推進排名獎評機制等,有力地促進了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高效推進。

(四)指標牽引,嚴格督導。我市把督導核查作為推進工作進度、檢驗工作質量的重要抓手,使其融入到周報告、半月排名、每月通報之中。建立了半月通報、每月排名制度,月底督導排名機制。市產改辦每月15號左右把制定的考核辦法下發至各縣區,既以此為標準加快工作推進,又以考核辦法為牽引,指導各縣區嚴格工作程序,準確把握工作方法,正確填報數據,逐項完善資料,糾正錯誤做法,努力把問題化解在萌芽階段。

(五)統籌協調,綜合施策。改革工作政策性強,專業技術水平高,各縣區從相關部門抽調精兵強將,按要求成立聯合辦公室,統籌協調組織開展工作。針對村居缺乏高素質財會人員的實際情況,西平縣、正陽縣、泌陽縣通過聘請第三方財務公司的方式,幫助各村組填報清產核資報表;上蔡縣、汝南縣逐鄉把村組人員組織起來,由縣鄉財會人員指導統一填報。

二、取得成效

(一)摸清了集體經濟家底。完成了38476個清產核資單位的資產清理工作(其中:鄉鎮級202個、村居2830個、村民小組35444個),相關數據全部錄入《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管理系統》。全市共清理賬面資產31.03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6.95億元;核實資產總額148.54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29.52億元;清理集體土地總面積1912.30萬畝,其中農用地面積1676.94萬畝。

(二)界定了集體成員身份。全市參與改革的2830個村居均已完成成員身份確認,累計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8605222人,已全部納入《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賦碼管理系統》。

(三)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居初步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目標,全市共有2156598戶農戶參與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農民在集體收益分配權等財產權利和集體經濟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上都有明顯的獲得感,改革工作取得農民群眾的充分認可和積極參與。

(四)優化了村級治理結構。全市2830個村(居)有2581個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249個成立了經濟合作社,全部完成了集體經濟組織賦碼頒證工作。通過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促進村級基層組織實現政經分離,在村級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村委會主管行政性社會事務及公益事業,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專職集體資產管理、集體經濟發展事務,構建了“三駕馬車”村級治理結構。

三、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夠。資產管理缺少系統指導性文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制度如何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經營決策如何規范運行、防范決策風險?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利潤如何分配、如何協調分配和再發展及公益性事業間的關系?市縣業務指導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管理職責如何界定等,無政策依據。

(二)管理部門職責界定不清晰。法律、政策雖在一定范圍明確了農業農村部門的管理職責,但一些政策性文件已經過期失效。且在近二十年的工作實踐中,村委會代行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職能,村級財務采取的是“村財鄉管”,財政部門成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實際主體,農業部門處于職能實際弱化地位。

(三)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村組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我管理的主體,但帶頭人多缺乏經驗管理經驗,財務工作人員多不懂財會基本知識,管理村集體經濟組織賬目力不從心。

(四)基層體系隊伍不健全。機構改革后,市縣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內設科、股一般是2個,還有1個不具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農業經營指導站,與部、省相比,缺編缺人嚴重。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缺專門的農經管理人員,一些鄉鎮甚至不能勝任指導村組清產核資報表填報的簡單工作,加之日常事務多,完成重大農村改革工作的壓力巨大。

四、下步思路和舉措

今后一段時間,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在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政策、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探索建立我市農村集體管理辦法,加強財務預決算、開支審批、收益分配等制度管理。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做到財政每年新增投入清晰記載,投入捐贈的產權移交規范準確,股權分紅切實到位,糾錯整改暢通無阻。

(二)持續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指導縣區結合本地實際,圍繞主導產業,樹立服務理念,代表群眾利益,積極穩妥發展集體經濟。鼓勵村集體通過盤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沉睡的荒山、荒坡等資源,清理歷史上不規范發包合同,利用閑置房屋、校舍及農業機械、小型水利設施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支持其依托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農耕文化、林果資源,圍繞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開展配套服務。

(三)優化集體經濟發展環境。一是充分利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向農業農村政策傾斜的有利契機,將惠農政策轉化為生產力。二是探索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擔、實施財政項目的具體實行形式,確保國家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項目的政策真正落地。三是積極拓展與省農信擔保公司、中原銀行駐馬店分行、駐馬店農商行的戰略合作關系,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適合其發展需求的各類金融產品。

(四)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對鄉、村經營管理人員的指導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縣鄉農經管理隊伍,強化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指導、督導、監管、審計,防止因經營不善、管理失誤,出現新的集體經濟債務。

猜你喜歡
問題
保障性住房選址問題分析及選址建議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避開“問題”銀行股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淺談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的探討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