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解題策略探討

2020-12-14 04:19姜貴翠
讀寫算 2020年33期
關鍵詞:解題策略應用題教學現狀

姜貴翠

摘 要現在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存在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解決問題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科目來說,最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應用題,因為應用題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同時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下文筆者就將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以及解題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現狀;解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128-02

現在我國的教育改革工作已經在朝向更為深入的方向發展,隨之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等也都發生了改變。再加上時代的不斷進步,現在社會對于人才所看重的已經不僅僅是其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更為看重的是人才的實踐能力以及對于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身教學觀念,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科目來說,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就是應用題。但經過調查結果可以顯示,現在大部分教師在講解應用題的過程中,根本不會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導致應用題始終無法發揮自身存在價值。

一、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教師沒有準確掌握教材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進行,現在小學數學科目中的應用題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對于以往的傳統數學教材來說,其會把應用題單獨劃分到一個章節。但新教材把應用題添加在了每一節知識點的后面。除此之外,新教材編寫題目,經常會使用圖畫形式。如果學生想要獲取與應用題相關的條件以及問題,就需要對圖畫進行分析。再加上應用題的類型越來越多,所以如果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如果提前沒有對其進行深入性分析,那么學生在對題干進行分析的時候,教師就很難對學生進行正確性引導。在此教學狀態下,學生就很有可能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最終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二)教師的教學方單一,缺乏趣味性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還處于活潑好動的成長階段,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其注意力也會被一些更具有趣味性的內容所吸引。但現在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長期使用同一種教學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本不會產生新穎感,再加上數學科目的大部分知識點都比較枯燥,所以長期如此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喪失,嚴重情況下學生還會對數學產生一定程度的抵觸感。所以針對該情況,如果教師想要保證自身的教學效果,組織學生以更為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那么其一定要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模式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對應用題進行解答的過程,其實就是其思維發展的過程。但現在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工作的時候,總是會要求學生使用固定的計算步驟完成應用題的解答。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會始終被禁錮在這些特定解題思路中,其自身的思維能力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的解題情況進行評價的時候,只注重學生的解答結果,對于學生的解題過程以及思考過程等,根本不會給予過多的關注。這樣一來不僅開展應用題教學工作的實際目的根本無法得到落實,甚至還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帶來影響。

(四)教師缺乏解題方法的總結

雖然教師在開展應用題教學工作的時候,會涉及多種形式的解題方式,也會向學生講解各種方式的應用技巧。但教師在傳授給學生解題方式的時候,根本不會結合應用題題型對解題方式進行分類總結。在此情況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也不會結合應用題的特點選擇最為合適的解題方式,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解題效率難以得到保障,同時其思維也會被傳統解題方式所局限。

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審題馬虎,缺乏審題習慣及方法

現在大部分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即這類學生在審題的時候,對于題目基本上都是囫圇吞棗的讀一遍,一遍結束就會提筆進行解答,當然在大部分情況下最終得到的答案都是錯的。除此之外,教師在對應用題進行講解的時候,也沒有注意嚴格要求學生的審題方式,就導致學生根本沒有形成正確的審題習慣,在解題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錯誤。

(二)檢查習慣的缺失,缺乏反思和評價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還處于成長的初期階段,所以在做任何事上面相對來說都會比較馬虎。對于解答應用題也不例外,大部分學生在對應用題進行解答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抄錯題目,或者是寫錯數字、計算錯誤等情況。而經過調查結果可以顯示,大部分學生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基本上都不會對自己的解題過程進行二次檢查。即使學生在解題完畢以后還有充裕的時間,那么大部分學生會選擇靜靜等待規定解題時間的結束,根本不會主動進行檢查。再加上大部分教師平時所關注的就只是學生的最終解題結果,對于學生各個方面的習慣也沒有過多要求,所以學生的解題能力就始終無法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解題策略

(一)堅持由淺入深,建立學生解題的信心

對于小學階段的應用題來說,其題目主要涉及的內容就是加減乘除的運算,同時類型相對來說也比較單一。但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能力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相對來說并不是很強,所以應用題題目中所涉及到的數量關系對于學生來說,相對比較復雜且抽象。在這種學習狀態下,學生大量接觸應用題,會逐漸感受到學習應用題的困難,甚至有些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對解題思路不自信?;诖?,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由淺入深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應用題進行逐步分析,同時還要注意主動鼓勵學生,保證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建立自信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解與乘法相關的應用題時,對于“小明家中的桌子上一共擺放了三個水果盤,其中每盤平均有四個蘋果,那么小明家桌子上一共有多少個蘋果?”這一應用題來說,由于學生剛剛掌握乘法這一運算形式,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并不是很熟練。教師就可以先組織學生聯系以往學過的加法,列出加法運算式子,即4+4+4=12進行計算,然后再引導學生列出乘法運算式子,即3×4=12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復習了以往掌握的知識,同時對于乘法的本質還有了充分的理解,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因此得到保障。

(二)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的解題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應用題來說,其大部分題干都是文字形式。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相對來說比較小,其理解能力等并沒有發展成熟,所以在面對一些語言類的應用題時,根本無法清楚理解題意。小學數學教師在對比較難的語言類應用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把語言類的題干轉化為圖畫供學生進行理解,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對于題目的解題興趣可以有所激發,同時學生在審題過程中也會更容易理解題干含義。

比如,對于“甲乙工程隊分別要對排水管道進行安裝,甲隊每天可以安裝55.5米,而乙隊每天可以安裝46.6米,甲乙兩隊連續工作五天以后順利完成了安裝任務。問這條排水管道的總長為多少米?”這一問題,大部分學生在對題目閱讀完畢以后,基本上都會感覺到迷茫,甚至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該怎樣計算?;诖藬祵W教師就可以利用畫圖的形式把題干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甲的安裝數量用直線代替,乙的安裝數量用曲線代替,最后兩條線加在一起的總長就是排水管道的總長。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更為容易的理解題目,同時其解題效率也會有所提升。如果教師可以多利用畫圖形式表現應用題題目的大體含義,那么學生對于應用題的解答興趣就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三)通過設數計算,化抽象為具體

對于設數計算來說,其指的就是假設一個特殊值,把抽象化的問題轉變為具體化,幫助學生更為快速的解答問題。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應用題中,一部分應用題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值,只會給出一定的比例關系,在遇到這種類型的應用題時,教師就可以對設數計算法進行使用。

比如,對于“在某市的一所小學中,一年級學生人數是二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一年級的女生人數是整個學校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二年級的男生人數是全學校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二,那么一二年級女生人數分別占據全學校人數的百分之多少?”這一問題來說,如果教師只引導學生利用題目中的百分比對答案進行計算,那么這無疑會增加運算過程的難度?;诖?,教師就利用設數計算法。即現假設二年級的學生總人數為1200人,那么一年級學生總人數就是1200×49%=480人,其中一年級女生的人數就是480×30%=144人,二年級女生人數就是1200×(1-42%)=696人,最終一二年級占據學校人數的百分比就是(144+696)÷(1200+480)=50%。這樣一來,在通過假設數字以后,學生不僅可以有清晰的解題思路,同時解題效率也會因此提升。

(四)采取遷移策略,多方面思考問題

對于遷移策略來說,其指的就是如果在解題過程中遇到障礙,那么就對解題思路進行改變,分別從正反兩個方向對題目進行思考,以此來提升解題效率。比如,對于“小明喝掉了一瓶冰紅茶的六分之一,接著用水兌滿以后,又喝掉了三分之一,接著又用水兌滿喝掉了一半,最后兌滿全部喝掉。請問小明最后喝的冰紅茶多還是水多?”這一問題來說,如果教師直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那么整個運算過程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復雜,所以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遷移策略,對題目進行反向思考,即現分析小明三次一共向冰紅茶中兌了多少水,即1/6+1/3+1/2=1,而冰紅茶也是一滿瓶,所以小明喝冰紅茶與水的量一樣多。

再比如,對于“小明在測量井的深度時,選擇利用繩子進行測量。如果把繩子折三折,那么井外還會多出四米。如果把繩子折四折,那么井外會多出一米。問:井的深度與繩子的長度分別是多少?”這一問題,教師還可以利用遷移策略,即利用井外多余的繩子長度進行計算,折三折時井外繩子長度即為3×3=12米,而折四折時,井外繩子長度即為1×4=4米,由于位于井中的繩子三折要比四折少一折,那么井深度即為12-4=8米,繩子長度即為4×8+4=36米。

四、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應用題教學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一定要重視應用題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在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使用豐富的教學形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對于應用題的解答興趣會有所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立新.試論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7(08):188.

[2]卞淑珍.小學數學解決應用問題步驟分析[J].散文百家,2014(04):93.

[3]張成義.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及解題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7(04):80.

[4]劉云燕.試分析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5(10):122.

猜你喜歡
解題策略應用題教學現狀
有限制條件的組合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略談整體性思維在化學解題中的應用策略
初中數學解題策略實踐應用研究
論高中數學的解題策略
彝漢雙語教學的現狀和策略
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與改進對策
解應用題要過“三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