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化學課堂走進生活的探索與實踐

2020-12-14 04:19單楚涵陸國志
讀寫算 2020年33期
關鍵詞:走進生活中學化學實用性

單楚涵 陸國志

摘 要強調教育與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求相適應,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國現階段教育的基本精神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方面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有實用性。

關鍵詞實用性;走進生活;中學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33-0136-02

在中學化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教師以原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為基礎,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下,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中的化學,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對所學化學知識理解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成績。

一、中學化學課堂走進生活的優勢

中學化學傳統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常是“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方式多以灌輸知識為主,教學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升學率,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對中學化學這門課失去興趣,以“功利”的心態學習,并不在意甚至不知道學習化學的真正用意。

(一)化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透過生活來教授化學知識,既能透徹地理解化學知識,也能運用相關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中學化學這門學科變得有價值并富有生命力。

(二)中學化學課堂生活化與新課改的課程實施方面和課程內容方面突出強調的內容相一致,既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在生活化課堂中,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提升中學化學教學的實用性。

(三)生活化的中學化學課堂,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并能提高動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師講得過程,學生也要參與到問題解決中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常見的材料對所學知識進行實驗探究,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中學化學課堂走進生活對教師的要求

(一)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

21世紀是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教育工作任重道遠。新課程的實施需要以教師角色的一系列轉變為前提,沒有教師角色的轉變就沒有課堂的變化,也就沒有課程理念的落實。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應尊重他們之間的差異。而傳統教師的角色以控制者自居,把控學生的各個方面,不利于發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教得過程,而是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間分享彼此的想法,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從而達成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化學教學方法阻礙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禁錮了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在教學時,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摒棄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活起來”。中學化學內容對于部分學生來說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多元化教學方法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在靈活的教學環境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理解所學內容。

三、中學化學課堂走進生活的實踐途徑

(一)聯系生活現象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化學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循著“化學源于生活”的思路,從學生生活的視角去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還化學教學以生活的本色。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提出疑問,學生回家后可通過查閱資料或詢問父母來解答疑惑,這樣方便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所了解。例如,在學習“氧化反應”之前,教師可以問為什么蘋果汁久置顏色變深?在學習漂白劑之前,教師可以問長輩為什么不喜歡買特別白的銀耳?在學習《分子的無規則運動》之前,教師可以問夏天的食物在房間里變質的更快還是儲存在冰箱里變質的快?濕衣服晾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干的快?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之前,教師可以問為什么用力搖碳酸飲料后擰開瓶蓋,飲料會溢出來?在學習糖類之前,教師可以問為什么饅頭越嚼越甜?在學習《物質的燃燒》之前,教師可以問媽媽在家炒菜時鍋著火了,為什么蓋上鍋蓋,火馬上就熄滅了呢?課前預習聯系生活現象,讓學生感受化學在生活中的魅力,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燃起興趣,在課堂上注意力才會更加集中,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與生活中關注熱點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

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被各式各樣的信息所圍繞。我們正處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師生的交流內容不應只拘泥于教材,也需要與生活中發生熱點事件接軌。教學與生活中發生的事結合,在情感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同時還能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爆炸極限與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識》的內容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與江蘇鹽城化工園區內由工人處理可燃氣體時操作不當引發的化學儲罐發生爆炸事故結合起來。通過與生活關注的熱點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還能根據這一事件總結出在生產、運輸、使用易燃物和易爆物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定,違章操作會引發嚴重后果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精力集中的學習到了化學知識,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在遇到這種情況還能正確處理,防患于未然。

(三)利用課余時間,體驗生活化小實驗的樂趣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可見實驗在化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讓實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既可以有助于學生理解,又能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但課時有限,學生在課上動手做實驗的機會屈指可數。學生課余時間較豐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實驗,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體驗做小實驗的樂趣(部分實驗內容如表1所示)。

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還領悟關于化學領域的小技巧,并明白了其中反應原理,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四)帶領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發展學生主動探索能力

化學是一門與環境聯系密切的應用科學,化學教師更應具備環保意識,充分利用教育這一平臺在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瘜W生活化教學可以把課堂搬到學校外邊去,讓學生親身觀察并體驗身邊的化學。例如在學習《海水的淡化》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堂上講授海水淡化的方法,同時也要開展課外的探究活動?;瘜W工業是運用化學知識的主要場所之一,課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參觀安全系數高的工廠生產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的應用對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的重要程度。這種課程實施方法的優點在于:一方面,學生在化學課堂上能更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稀缺,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避免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這種方法使化學知識變得看得見、用得上、摸得著,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理解其中的奧秘,讓他們能夠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中學化學課堂走進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領會學習化學的真正目的。另外,學生也能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學生終身受用,成為“動腦又會動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艷玲.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師生發展[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2):286-287.

[2]包春華.基于學生生活視角的初中化學教材處理技巧[J].化學教與學,2013(09):61-63+22.

[3]劉英俊.淺析中學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知識[J].學周刊,2019(27):67.

猜你喜歡
走進生活中學化學實用性
基于實用性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探索
鳳凰精選
搶眼披風
不一樣的水桶包
基于手持技術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應用的研究
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之中去
例析中學化學中對硝酸強氧化性的
應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探討
聚焦中學化學中的兩大定律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