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福建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幾點建議

2020-12-14 03:59陳勇強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9期
關鍵詞:休閑農業產業融合轉型升級

摘要: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農耕文明、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總結了福建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強化產業規劃布局、促進產業融合提升、注重社會資本投入等建議,以期加快福建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

關鍵詞:休閑農業;轉型升級;規劃布局;產業融合

陳勇強. 推進福建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幾點建議[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5+7.

近年來,福建省休閑農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呈現“發展加快、特色初現、功能拓展、內涵提升”的發展特點,已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業態、新亮點。不久前,筆者赴福建及其周邊省份的16個縣(市、區)的55個休閑農業項目點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分析了福建省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并提出了推進福建省休閑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福建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福建省休閑農業呈現良好發展的態勢,規模和檔次穩步提升,產業發展初具規模,產生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1]。

1、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據統計,截至2019年,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053家,全年營業收入達到330億元,同比增長10%。建設了一批示范帶動效果良好的休閑農業品牌,現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3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6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30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231個、省級最美休閑鄉村61個。

2、產業集群開始顯現

福建省休閑農業正從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轉變,向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聚攏,一些區域休閑項目集聚優勢初步形成,微景觀、組團式、生態化發展的規模效應凸顯,影響力不斷增強,吸引了大量游客。如泰寧縣打造出城區至金湖、寨下大峽谷、上清溪、朱口4條各具特色、競相開放、錯位互補的休閑農業示范帶。

3、產業類型不斷增多

福建休閑農業已經具有較為豐富的產業形態,形成了多主體參與、多模式推進、多產業形態打造、多要素發力的格局。比較典型且成效突出的有以大集團、大公司投入為主的莊園休閑度假類型的龍海龍佳生態溫泉山莊,以當地政府和村民集體投入為主的山水村落類型的建寧濉溪鎮高峰村,以農業龍頭企業或村民合作組織投入為主的設施農業觀光類型的長泰馬洋溪休閑農業集中區。

4、產業功能有所拓展

福建省休閑農業近年來比較注重與特色農業、鄉土文化、生態環境相結合,通過資源價值的挖掘、農耕文化的傳承、康養功能的開發,從單一的觀光、采摘、餐飲向農事體驗、展示教育、休閑度假、運動康養等多方面發展。如惠安縣深入挖掘開發深厚的惠女民俗文化,依托崇武古城和大岞的濱海風光,打造了獨特的“惠女風情游”品牌,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二、福建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休閑農業在福建省發展起步比較晚,是一種典型的市場經濟產物,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的力量不強,以自發式發展格局為主,存在諸多問題[2]。

1、規劃設計欠缺

目前,福建還未形成緊密聯結、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市場無序競爭和盲目發展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體現在諸多休閑農業項目整體建設內容形式模態相對簡單、風格大同小異,雷同設計問題突出。

2、基礎設施薄弱

福建省服務于休閑農業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相對不足,部分地區鄉村道路、公共廁所、垃圾污水處理、通信設施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比如部分休閑農業點的公路級別不夠,在人流量高的季節容易發生堵塞,對項目點正常有序運營造成一定影響。

3、服務水平不高

目前福建省休閑農業企業管理者從事農業的居多,缺乏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從業人員以就近轉移的農民居多,文化素質低、年齡偏大,專業知識儲備和技能應用有所欠缺,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客戶服務需求。

4、政策支持不夠

當前,福建休閑農業存在用地困難、融資難、民宿管理辦法欠缺等制約因素。休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指標難以獲得,景觀提升改造困難;休閑農業投資較大、抵押資產不足、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成本高,項目做大做強困難;民宿經營套用旅館審批辦法,門檻較高,無證經營較多,存在監管風險。

三、推進福建休閑農業發展的建議

1、強化產業規劃布局

加快編制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推動全省形成各具特色、串點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圈的發展格局[3],促進休閑農業持續、高效、規范、有序發展。重點根據福建自然資源稟賦、地理區位特征及鄉土文化特色,圍繞中心城市周邊、沿江、沿海、高鐵高速沿線、主要景區、優勢農產品特色區,打造福州、泉州、廈門等都市休閑農業特色圈;武夷山、大金湖、太姥山、大戴云等生態旅游休閑農業特色區;紅色、客家、閩南、畬家等鄉土文化休閑農業特色區;水果、蔬菜、茶葉、林竹、食用菌、花卉等特色農產品觀光體驗休閑農業區;濱海、閩江、九龍江等濱海沿水休閑農業特色帶;高鐵高速沿線美麗鄉村休閑農業景觀帶。

2、促進產業融合提升

推進休閑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4],開發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農耕體驗、休閑觀光、文藝創作、健康養生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重點建設發展一批農業公園、森林公園、漁業公園、教育農園、觀光工廠、康養基地、攝影基地、休閑農業特色村鎮等。政府部門要加強引導,支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引進和培育農產品新品種、開發特色工藝品、創作文化產品,形成有特色的休閑農業創意產品。

3、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要加強從業人員形象禮儀、業務能力培養,創新管理理念,引進管理人才,實現質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高校加快建設與休閑農業相關的新興學科,提升休閑農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契合度,為產業發展注入原動力[5]。要充分發揮閩臺“五緣”關系,加強閩臺觀光農業的雙向交流,發揮“海峽論壇”等重要平臺作用,通過舉辦交流活動推動兩岸休閑農業專家學者和經營管理者交流互動,提升發展水平[6]。

4、注重社會資本投入

各地要加強項目設計,積極招商引資,引導各類國有和私營的工商企業、旅游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到農村投資開發休閑農業項目,發展一批高質量休閑農業品牌項目,推動休閑農業水平、層次、規模提升。長樂、福清、晉江等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可借鑒浙江省做法,探索創建村級商會,吸引社會資本、人才,尤其是信息及管理人才返鄉入村發展休閑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繁榮。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整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現代農業生產等相關項目和資金,支持休閑農業發展的景區交通、水電、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路標指示牌、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輔助設施。出臺休閑農業優惠用地政策,推動解決休閑農業用地困難問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休閑農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拓寬抵押擔保物范圍,盡量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長期低息的優惠融資貸款服務。完善民宿管理辦法,讓民宿發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著力品牌打造與宣傳

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休閑農業精品園區(農莊)和省級最美休閑鄉村、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打響福建休閑農業品牌;另一方面,要精心設計廣泛宣傳,農業農村和文旅部門可聯合舉辦休閑農業精品線路推介活動,定期組織發布會,邀請媒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引導民眾出行消費。

參考文獻

[1] 葛 威. 福建省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 福建農林大學,2014:11-15.

[2] 李 凱. 福建省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臺灣農業探索,2015(5):66-68.

[3] 林國華,鄭 石. 福建省休閑農業示范點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福建農業學報,2017,32(6):676-684.

[4] 羅 霖. 福建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臺灣經驗的借鑒[D]. 福建農林大學,2017:31-32.

[5] 張勝利. 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 湖南農業大學,2014:95-96.

[6] 黃秀娟,賴啟福,趙宏偉. 臺灣“休閑農業區”模式產生的背景、作用及其對福建的啟示[J]. 臺灣農業探索,2019(5):1-6.

猜你喜歡
休閑農業產業融合轉型升級
南雄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研究
淺析咸陽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煙臺地區休閑農業營銷狀況及對策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旅游經濟
房地產開發模式轉型升級路徑
地面電視頻道“新聞立臺”的一次轉型升級實驗
灤平縣休閑農業的文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