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籌發展視野下山西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2020-12-14 09:21孟欣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9期
關鍵詞:政府角色

孟欣

【摘? 要】城鄉統籌發展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必須持續推進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也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同時我們必須要清晰認識到,隨著經濟體量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越來越大。持續增大的城鄉收入差距,極可能造成社會階層矛盾激化,實際消費水平下滑,進而影響社會穩定。本文將以山西省為例,根據全省目前的城鄉收入差距現狀,從體制、居民收入來源以及城鄉產業結構的差異等方面分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的原因以及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出可參考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角色

1.引言及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但差距逐漸拉大。城鄉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的現象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所以如何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如何提高農民的收入都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山西省作為一個典型的以煤炭及相關產業為主的重工業大省,也同樣面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增大的問題,因此,以山西省為研究對象,探索城鄉收入差距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城鄉居民收入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山西省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在逐年增加,但增長的幅度相對較為緩慢;農村居民收入要遠低于城鎮居民收入,城鎮居民收入約為農村居民收入的三倍;隨著居民收入的整體增長,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之間的差距也變得越來越大。

2.原因分析

其一,固有體制因素。我國的經濟體制經過多年探索后形成,伴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由平均分配轉變為由按生產要素分配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按勞分配主要是按照勞動的質和量來進行分配的。在這種分配體制下,由于個人天賦和資質方面的差異,同等的勞動數量也會出現不同的質量;同樣由于個人的努力程度不同,所提供的勞動數量也有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種分配方式本身難以保證絕對的公平,甚至可能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

其二,收入來源的影響。居民收入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經營凈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結構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城鎮居民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并且收入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在逐年增加。相比之下,農村居民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雖然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在逐年增加,但經營凈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并未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其三,經濟結構單一。長期以來,導致農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一直都是農民的收入渠道太過單一。而造成收入渠道單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農村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農民收入中經營凈收入的那部分主要依靠的是對糧食的供應,而糧食是缺乏彈性的商品,所以導致農民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很差,以至于在農業市場中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時,農民沒有大規模的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來彌補農業收入下降所造成的收入急速減少的事實。

其四,知識型農村勞動力外移。知識型勞動力外移隊伍中青壯年所占比重較大,并且該比重仍表現出擴大的趨勢。大量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工作和學習,導致農村的創造性勞動力不足,為農村進行進一步經濟轉型和創新性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礙。

3.對策及建議

農民收入單一且具有不穩定性是造成山西省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主要原因。所以通過各種途徑來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性以及增加農民收入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前提。具體對策如下:

其一,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在于把現代化的大型工商企業引入農業開發領域,用工業化理念辦農業,實現種養、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實現資本技術密集型生產活動與勞動密集型生產活動的有機結合。農村的產業化發展需要必要的金融支持。盡管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扶持政策,但是由于金融機構由于缺乏必要的農戶信息和擔保,給農戶貸款的意愿很低,農戶和鄉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仍然存在。應通過創新信用貸款方式、擔保方式,探索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以及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領域的途徑和辦法,來解決農戶和鄉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難的突出問題。

其二,發展民營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拓寬非農產業就業途徑。產業政策對就業狀況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響。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勞動密集型工業和第三產業,是順應比較優勢的戰略選擇。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在經濟起飛過程中,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導向戰略。在發展以縣域經濟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應該側重于發展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以提高就近轉移農民就業的潛力。

其三,促進農產品深加工行業的發展,加速農村的城鎮化,提高城市化水平。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不僅可以為農產品創造更大的市場,更能夠更好地使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減小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風險。其次,農產品加工業一般主要分布在遠離城區的城鎮。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可以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加快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地區低收入現象直接與農村人口相對于土地資源過剩有關。提高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速度,可以增加農業勞動力的邊際產出和農民人均收入,從而進一步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

4.結語

歸根結底,居民收入差距持續增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過快,而是在于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緩慢并存在較多不穩定因素。因此,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要從提高農民收入入手,加大對拓寬農村居民就業渠道、農村建設和農業金融以及城鎮化的人力、資金等方面的投入,為提高農村勞動生產率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戴維.新時代下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05):26-27.

[2]徐海東,倪鵬飛.地方政府行為與城鄉收入差距[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4):72-81.

[3]張萬歌.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動態演進趨勢及多維驅動因素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20.

猜你喜歡
政府角色
“大數據”時代下公共行政價值與善治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下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網絡問政下的政府角色
“互聯網+”時代智慧治理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與治理能力提升路徑
城市文化惠民工程實施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政府角色轉換探析
張家口蔬菜滯銷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農村征地拆遷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發展廣西物流業的政府角色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