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

2020-12-14 04:17丁兆華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解題思維應用題培養策略

丁兆華

【摘 要】應用題題型豐富,思考性、邏輯性強,既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不僅需要學生有綜合思考和靈活應變的能力,還需要教師建立一套完整的應用題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并且培養學生應用題解題思維。本文結合人教版教材的內容,探討了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思維;培養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正往引導者的方向轉變。而由于應用題本身的綜合屬性,再加上傳統教學思維帶來的固化影響,對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改革的難題。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采用“填鴨式”灌輸教學,由教師作為課堂的領導者,在講臺上獨自講解大量的知識點內容,而學生則在下面埋頭苦做題,沒有課堂互動。這導致了課堂氛圍刻板枯燥,沒有創新和針對性,無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興趣。并且,部分教師沒有明確數學教學的特點和目標,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對應用題的教學不重視。因此,學生普遍不了解應用題的解決辦法,大多都是套公式解題。

二、如何培養應用題解題思維

(一)培養學生閱讀審題能力

低年級的應用題難度不大,但題目很長,信息量很大。再加上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那么審題就變成了解決應用題前的一個巨大障礙。一旦學生審題發生錯誤,那么一整道題的解題思路都會跑偏,答案自然也就是錯的。同時,第一次做新類型的題目,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做錯了,就會形成錯誤的解題思維,會牢記在腦海里,這對以后的改正是很不利的。另一種情況則是雖然得出了答案,但卻是繞了一大圈或者鉆牛角尖才磨出來的,這也不利于解題思維的形成。因此,在培養解題思維前,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大聲朗讀題干,最起碼讀兩到三遍,然后把關鍵字或者難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課時,教師出示應用題:我們學校體育館里有12副乒乓球拍,比羽毛球拍少7副。請問我們學校體育館一共有多少副羽毛球拍?了解問題后,教師應帶著學生仔細朗讀題干。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用筆圈畫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即對解題有幫助的信息。還可以再組織一個小討論,或者挑選一位學生上講臺來“黑板展示”。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自己認為關鍵的地方,加深對題目解題方法的印象,逐漸在腦海里形成審題的邏輯思維。

(二)簡化、生活化應用題

應用題大多都是來自生活中的事件。因此,教師在教授應用題時,不應該只是按照書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把它照搬到題目中,那太過于抽象化、理論化。單純的數學理論知識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小學生很難將理論與現實結合在一起。這時,教師就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把抽象化的理論用自己的語言轉換為具體化的現實。高效的講題方法應該是聯系實際生活。一個貼近生活的應用題和一個全是理論的應用題,學生會更傾向于前者,因為它通俗易懂且易于理解下手。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應把知識點結合生活中的某個特定情景,用現實化、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應用題,寓教于樂、寓教于景。

例如,在教授了小數的應用后,教師可以創設這種情境:讓一個學生扮演售貨員去賣粉筆,白色粉筆0.3元一支,彩色粉筆0.6元一支,另外一個同學扮演顧客去買2支白色粉筆和3支彩色粉筆,最后問同學們總共要付多少錢。因為學生經常會去購物,而售貨員與顧客間的對話也是很常見的。所以,在這種模擬的生活情景中,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再枯燥乏味,課堂的氛圍會變得輕松愉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被調動。他們會主動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而不是坐在座位上機械地聆聽、記筆記。在他們的腦海里,抽象化的理論已經變成一個個實際的思維碎片,慢慢拼湊起來就是他們自己的邏輯思考方法。

(三)培養學生實踐精神

小學生天性好動,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優秀的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時間和教學計劃允許的條件下安排小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己去證明某個定理或結論的合理性,增強他們對知識結論的主觀印象。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課《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再解答相應的應用題。此舉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思考,也在逐漸培養他們的應用題解題思維。

同時,這也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教學氛圍。學生不再是單純地聽教師講,而是自己動手去做,凸顯了自己課堂主體的地位,教師變成了旁觀者和提醒者。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自己主動思考,發揮自己的認知,活躍自己的思維。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把握課堂的節奏,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并且及時地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人性化的教學才是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的關鍵。

(四)布置具有靈活性的課后習題

傳統應用題的題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找到這個規律后會發現所有的題型都是很單調的,做多了就會覺得很枯燥,并且會形成固化思維。遇到稍有靈活性的題目,學生就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可以在當下課時任務內布置幾道靈活性題目,來鍛煉學生的解題思維。例如,在教授了人教版小學數學除法、乘法等知識后,教師設計開放題目:學校要在長度為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學校領導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樹??靹幽X筋想一想,學校要購買多少棵小樹苗呢?此題屬于開放性題目,不同的思考邏輯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思考,想出多種解決辦法,一題多解,而不是做完題目就算完成了任務。對于發散性思維好的、想出多種解題策略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同時,對于那些發散性思維稍欠缺的學生,教師也要予以鼓勵,讓他們在慢慢思考摸索中進步。

在講解題目時,也需要對題目的不同方法做不同的解釋。在說出答案前,應當引導學生逐步摸索新的思考方法,由教師負責提出思考的方向,剩下的思考策略和解題步驟都交由學生自己處理。等到學生完成得差不多時,教師再講解題目,說清楚某種方法的前因后果。要讓學生明白解題策略的靈活性和自己思考時的欠缺。同時也需要對表現優異的學生提出表揚,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表示鼓勵。

(五)改變學生自身的學習方法

前面幾點都是教師需要做出的努力,但就算教師做得很完美了,學生也不一定會擁有應用題解題思維,這還需要學生自己付出努力。

一方面,學生應該掙脫傳統教學對他們的束縛,要明確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從安靜地聽轉變為積極地問,主動融入課堂教學氛圍之中。在遇到問題時,要主動舉手問答,在課堂內外都要多和教師、同學交流。另一方面,還需要改變自己做題時的固有思維。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是比較形象化的,這就導致他們難以消化理解抽象化的理論知識,并且運用到實際解題中。再加上順向思維的束縛,遇到需要逆向思考的題目時,學生大都轉不過彎,不能靈活運用自己所學去解決這道題。所以,要想改變固化思維,學生就要多做題、多思考,嘗試著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

通過多做多練,訓練思維的靈敏性,就能慢慢地培養自己應用題的解題思維。

三、結語

數學是一門理性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情。這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上的努力,還需要學生自己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想學習、愛學習,才能培養好這種解題能力。應用題解題習慣是學生在長期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只有學生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方法,才能把理論的知識化為己用,當面對不同的問題時都能想出自己的解題辦法。

參考文獻:

[1]潘淑玲.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2]朱丹.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思路的若干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4).

[3]李曉武.談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J].多元智能教學,2018(2).

[4]李桐華.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4).

猜你喜歡
解題思維應用題培養策略
有限制條件的組合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解題后的反思能力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妙用數形結合思想優化中職數學解題思維探討
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