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課堂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探討

2020-12-14 04:17唐姣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培養途徑小學美術思維能力

唐姣

【摘 要】在新時期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進一步活躍學生思維,并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思考和探索,以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由此,本文主要圍繞小學美術課堂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展開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途徑

思維能力的培養存在于每門學科的教學之中,而美術課則需要學生運用思維能力去發展自己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入手來進行探討,從行為導向方面引導,從環境創設方面促進。以下是具體的做法。

一、從心理方面著手,激發學生興趣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利用新鮮事物激發學生興趣。對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對新鮮事物往往極易產生深厚的興趣,有著極強的探索欲。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教學內容方面著手,不斷創新,使學生感覺到新鮮,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顏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兩種原色調混合起來,這樣就會變成另一種顏色。這種現象通常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有所了解,但也未必見過。所以,當親眼看到這種現象時,學生就會感覺特別新鮮奇怪,同時也會覺得好玩,進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都想要親自動手嘗試。這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用任意兩種不同顏色混合起來,以觀察其變化,從而使學生在多次嘗試中發現一些規律。

(2)從情感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情感方面發展比較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情感方面出發,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深厚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去學習,不斷增進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利用美來激發學生興趣。美術學科在美的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人人皆有愛美之心,而每個人對美也有不同的認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挖掘教材內容中蘊含的美,同時還要與學生自身審美結合在一起,以使學生審美潛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不斷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美。

(二)加強與學生間的情感溝通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自身有著一定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進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這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1)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教師要想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可以采取許多不同的方法,如可多到教室里去走走,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做出適當指導,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2)多鼓勵和表揚學生,給他們帶來自信。對小學生來講,他們往往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心理特性,適當地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使學生能更好地發現自身優點和長處,使學生心中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以增加學生自信。

二、從行為導向方面,使之形成學法

(一)形成技法

學生在美術學科方面的學習主要是技法的學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特別注重技法方面的指導,強化對技法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讓學生隨意畫或亂畫。技法方面的訓練方法比較多,如蠟筆水彩造型、勾線、上色及手工課中的折紙、裁剪、粘貼等。在開展技法訓練時,教師需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再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向學生教授不同的技法,不僅要突出重點、顧全大局,而且需結合點面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整體學習,而且需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以使基礎不同的學生均能習得一定的技法。另外,還需將鼓勵表揚和批評糾正結合起來,以形成科學有效的技法。

(二)拓展想象空間

美術創作是一種想象創作的表現,其主要是將自己所想象的東西畫出來,以使其能直觀地呈現出來。所以,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心理和學習內容得到協調統一,進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手和腦的協調性。

三、從環境創設方面,使之形成學習條件

(一)作品展示,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師應當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展示自身作品的機會,使學生在欣賞、觀察作品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繪畫與手工兩種不同形式共同構成的圖像作品,尤其是展示同一年齡段或同一水平線上學生的作品。這樣,學生才會更加重視美術學習,進而將這些作品與自身的繪畫作品進行對比,以便更好地找出他人與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更好地朝著這一方面不斷地努力。學生自身所看到的往往與教師所指導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還需對作品做進一步的指導或點評,以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所展示的作品。

(二)給予學生更多上講臺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而不是教師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同樣也可以走上講臺去當“小老師”,從而營造一種民主和平等的教學氛圍。同時,“小老師”還可以將自身體會表達出來,以促進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三)組織課堂游戲,激活學生的美術思維

例如,在教授《走進大自然》一課時,教師在將大自然豐富多彩的顏色講解給學生后,可以組織一個色彩游戲來深化學生對顏色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以組織一個給顏色找伙伴的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象征相應顏色的圖片,并將其正確配對。例如,在出現火炬、太陽等圖片時,學生要快速找到紅色;當出現雪景、冰山等圖片時,學生要迅速找到藍色。學生在該類游戲中不但能體會到游戲的快樂,并且能更加深刻地掌握冷暖色彩。此外,教師還可基于上述游戲來開展調色游戲,讓學生將紅、黃、藍這三種顏色兩兩調和,從而更加直觀地認識到紫色、綠色與橙色是由紅、黃、藍這三種原色調配所得。該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感受到顏色的多變與神奇,刺激其感官,并且有利于活躍學生的美術思維。

(四)讓學生對作品做出評價,適當引導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參與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做出的評價十分重要。而教師對學生評價并不具備唯一性,這主要是由于教師需面對幾十甚至上百的學生,不可能做到一一評價。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如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相互評價以及學生自評等。尤其是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講,這種互評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ピu可以是同桌間相互評價,也可以將某一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再由全班同學一同進行評價。當學生在積極發言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也在聆聽,而教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評。這樣,學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所展示作品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取得更多的收獲。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自評的方法,不斷強化自身優點,甚至是獲得更好的新意,再對作品進行修改,直到自己對作品感到滿意。通過不同的作品評價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去發現、認識、創造以及表現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其學習興趣,并且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來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自主思考,培養其美術思維,進而提高其美術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彩霞.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5).

[2]方啟美.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J].魅力中國,2018(51).

[3]陳蕾.小學美術課堂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7(11).

[4]高波.談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教師,2014(4).

[5]馬軍.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培養的途徑探究[J].神州,2014(3).

猜你喜歡
培養途徑小學美術思維能力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