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黨支部與班委會團支部協同建設機制研究

2020-12-15 06:50宋開宇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學生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

宋開宇

摘 要:班級是學校實現日常事務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傳統教學的主要載體。學生黨支部(黨小組)和班委會、團支部是班級治理中的重要組織,通過加強輔導員對班級工作的指導、合理劃分職責范圍、主要成員間相互兼職等途徑,構建學生黨支部(黨小組)和班委會、團支部協同建設的良性機制,整合內部管理資源,提升班級管理水平,促進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關鍵詞:學生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

在我國高校中,班級是學校實現日常事務管理的基本單元。班級中普遍存在著班委會、團支部兩種學生管理組織,高年級的學生班級還有可能設立學生黨支部,如何實現這三者的良性互動,對于共同促進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班委會、團支部和學生黨支部三者產生的背景

班委會是班級成立后,全體同學都參與投票選舉產生的班級管理組織,因其參與度基本上是100%,所以從面上而言,班委會擁有最廣泛的代表性和認可度。

團支部委員會(通常簡稱“團支部”)是班級所有團員都參與投票選舉產生的學生管理組織,作為大學的班級而言,團員比例通常在85%以上,所以團支部在班級也具有比較高的代表性和認可度。

按照目前山東省高校的學生黨員發展辦法,在班級建立黨支部至少要在第六學期后半段,甚至是等到大四才有可能具備條件。相對說來,學生黨支部成立的時間晚、牽扯到的人數少,在班級有時認可度低。

二、班委會、團支部和學生黨支部三方協同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三種組織成立時間的不同,決定著作用發揮的不一致

班委會是班級負責日常事務的組織,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占有主導地位。團支部主要是負責班級內的團建事務,譬如團支部大會、團課、團員發展、團日活動等。按照常理,學生黨支部是在班級內部應該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可是由于班委會和團支部比學生黨支部早成立近三年,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已形成定勢思維,加之成立班級黨支部時全班的同學們大多忙于考研早出晚歸,或是外出找工作而不在學校,留給學生黨支部的空間并不大。

職責原本明確,可是由于同學們經歷了長達12年的中小學階段,班委會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根深蒂固。相比班委會,團支部的成立要推遲到初中二年級左右,也就是說比班委會晚7~8年,成立之初團支部就處于弱勢位置,造成了工作中往往處于次要位置。

(二)輔導員的工作指導有時不到位,造成班級管理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當前,高校的輔導員隊伍存在職業能力發展動力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的情況,導致輔導員工作在高校中處于邊緣化地位,影響到輔導員的職業自信。多數時間忙于事務性工作,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工作專職化但不專業化的現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成長需求日益增長。這些都與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水平的不平衡相矛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專職輔導員和學生的比例根本沒有達到教育部規定的1:200。

毛澤東同志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導致了輔導員對班級的學生管理組織指導不到位,或是指導不夠專業,造成了班級管理在制度建設方面存在薄弱環節。

班委會、團支部在高校的班級中雖然幾乎是同時成立的,但因指導和管理上的不到位,這兩大組織實際運行中主要就依靠成員的綜合素質,而不是用制度去約束。班委會因為是要負責班級的日常事務,大到評優、獎助學金評選,小到課代表指定、宿舍衛生、上課考勤,這些都和每一同學密切相關,同學們的關注度高、認可度高。團支部開展的活動,由于全班同學們本來就有行政班的概念,團員數往往又比全班人數少一些,很多團干部定位不準、過分依賴于班委會,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內容陳舊、吸引力不強,久而久之團支部也就退居班委會之后,沒能發揮應該起到的教育、引導和服務廣大團員青年的作用。

(三)支部建設的現狀在當前還不容易在班級中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當前的學生黨員發展暫行辦法,學生進入大學后,年滿18周歲提交入黨申請書、半年后才能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入黨積極分子滿一年方可考慮發展為預備黨員、黨員預備期為一年,如此推算,一個班級的第一批正式黨員產生于第六學期。另外,黨章規定,建立黨支部至少要有3名正式黨員。在一個自然班,第四學期一次發展3名或以上學生入黨的比例很低,因此“要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實現本科學生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從實際情況來說,1~2名正式黨員,再加上2名左右的預備黨員,在班級組建一個黨小組還是可行性比較大的,所以本文的后半段,把學生黨支部改為學生黨支部(黨小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當前的大學班級中,能夠成立班級學生黨支部(黨小組)已經不容易,想在短時間內處理好黨支部(黨小組)同班委會、團支部的關系則要困難一些,黨員人數又比較少,這種現狀導致學生黨支部(黨小組)難以在班級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三、新形勢下構建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協同建設機制的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輔導員對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工作的指導

高校的班級是由年齡相仿、大目標取向一致的數十位大學生組建而成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個體間的差異自然存在。雖然都是大學生,但由于高中階段過分強調學生成績的重要性,不少學校唯分數至上,現在終于遠離了父母和高中班主任,不少大學生由于自控力較差,上了大學就管不住自己。學生黨支部(黨小組)、班委會、團支部的成員也是青年學生,迫切需要輔導員的指導幫助。

教育部第43號令中指出:輔導員要“開展學生骨干的遴選、培養、激勵工作,開展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工作,開展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團組織建設”。這既是輔導員的基本功,更是做好當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勢需要,應該進一步加強。為保證輔導員的工作指導質量,對班委會、團支部和黨支部(黨小組)適合采取正向引導措施,以激勵為主,制定政策、教會方法,營造“只要想干,就有舞臺;只要敢干,就有支撐;只要干成,就有獎勵”的工作氛圍,引導三大組織中的學生干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共同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二)倡導班級共同體意識,努力實現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三位一體”治理模式的目標協同

倡導班級共同體意識,就是讓三大組織中的人都意識到,我們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都是為建設一個政治過硬、學風優良、管理到位、全面發展的班集體,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強化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所有成員的使命擔當,把構建班級共同體放在第一位,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劃分好各自的職責范圍,分工不分家,黨支部(黨小組)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多出謀劃策,到位不越位,為班委會和團支部提供政治和工作保障;班委會做好執行工作,要多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讓日常工作優質高效;團支部把重心放在團支部組織建設上,充分發揮團員青年的主動性、創造性,開展有內涵的主題團日活動,讓班級同學在忙碌的學習之余,有合適的放松空間。有教育工作者曾經提出,最好的班級就是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通過以上做法,就較好地構建了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三位一體”的協同模式。

(三)提倡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主要成員間相互兼職,實現治理模式的身份協同

就班級中的實際情況而言,班長和團支書通常不會是一人,而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組長)往往是班長或團支書,或者是其他的學生干部。若有可能,建議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團支部書記兼任副班長,如此,三大組織中的主要成員集中在2~3名同學身上。前面分析過,三大組織目標一致,如今又有了相互兼職,可以有效避免人多扯皮,實現了治理模式的身份協同。

綜上,加強輔導員對學生組織的指導,提倡不同組織間相互兼職,通過身份協同、目標協同,形成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小組)與班委會、團支部的協同建設機制,實現良性互動,對于促進當前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孔華.基于協同治理的高校學生黨支部與團支部、班委會“三位一體”班級治理模式及其有效實現[J].高教學刊,2019(25):140-143.

[2]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4-10-15.

[3]楊艷波.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班委會“三位一體”協同工作機制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7-8.

猜你喜歡
學生黨支部班委會團支部
班級自主管理視域下輪流班委會制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團總支)”名單(共四百三十一個)
電子版委會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職院校班級團支部和 班委會一體化問題及策略研究
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用的途徑
簡析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嚴”與“實”
建設優秀班級委員會,提升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創建“雷鋒團支部”立足崗位學雷鋒
中學團支部希望得到指導
編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