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體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2020-12-15 06:50盧金邦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盧金邦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重要課程,必須積極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本文以終身體育理念的內涵為基礎,分析了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并結合終身體育理念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如何改革提出對策。

關鍵詞:終身體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呈現下降的趨勢。大學生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其身體素質不僅直接影響著個體價值的實現程度,而且還直接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高校體育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重要課程,必須積極實施體育教學改革,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一、終身體育理念的內涵

終身體育顧名思義就是個體為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需要,而將體育運動貫穿一生的過程。終身體育具有終身性、針對性和全民性的特點。終身體育理念不僅要求個體一生從事體育運動,而且還要求個體養成主動鍛煉、主動學習的習慣,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觀念融入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終身體育著眼于人的身體素質的提高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身體育理念最早起源于法國,是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出的新概念,它既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積極生活的重要內容。終身體育并非只針對各年齡段的學生,而是針對所有人,人們從出生到生命結束會經歷生長發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整個過程體育鍛煉伴隨終身。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這就要求人們既要將終身體育理念貫穿到日常生活中,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同時又要求人們應接受專業的、系統化的體育指導,為科學鍛煉創造條件。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更應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增強體質,提升身心素質,為今后發奠定良好的綜合素質基礎。

二、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理念陳舊落后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體育課作為高校重要課程之一,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一方面教師對教學理念把握有偏差,認為體育教育只是學校教育,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即可,因而對體育課程投入精力不足,缺乏教學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體育課程、體育運動的看法和態度,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對體育課缺乏熱情,逃課遲到是常事;對體育運動提不起興趣,偷懶?;鞣N借口,這直接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另一方面,傳統體育教學理念認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忽視了體育運動對學生身體素質、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作用,切斷了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銜接,這使得學生接受的體育教育過于片面,不利于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更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二)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不科學

考核評價方式是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期末形成性評價,即以期末體育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體育課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這種評價方式考核內容片面、評價標準單一、評價范疇狹窄,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愛好特長等個體性差異,忽視了學生平時課堂表現,更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教師不了解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真實需求,學生無法展現自己真實的體育綜合素質,既不利于教師優化和創新教學形式,最終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三)師生終身體育意識缺乏

教師素質直接決定教學質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雖然知道也了解終身體育,但并未意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性,因而將教學的精力和重點投入到運動技巧和體能訓練上,忽視了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簡單地認為體育課程就是培養“四肢發達”的“野蠻人”,從內心拒絕參與體育鍛煉,更別說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了。教師只有重視終身體育,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幫助學生樹立運動意識和體育精神,進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四)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意識不強

對高校學生來說,體育課作為一門必修課,不管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無差別性,學什么、怎么學,都是以課程安排為依據,學生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因而很難提升對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的興趣,長期下來,逐漸喪失了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來看,大部分體育教師采用“三步式”,即跑步或原地拉伸的熱身運動、一板一眼的體育動作及重難點講解、反復的動作練習,既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也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策略

(一)完成教學改革模式的制定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更是如此。思想觀念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切實關注體育的健身性和娛樂性,加強對學生學習體育的引導,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

“習慣是人生的偉大指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都在告訴我們: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是身體育理念能夠得以貫徹落實的基礎。對高校學生來說,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身體已發育成熟,各項機能正處于最佳狀態,是培養自主鍛煉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從思想觀念方面來看,他們知識面較廣,視野開闊,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特長愛好等對學生體育學習和運動進行正確的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形成運動習慣,才能使終身體育貫穿學生一生。

(三)完善現有體育考核評價方式

傳統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突出特點是片面性、主觀性、單一性,這不僅極大地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基于終身體育理念,高校體育教學應改革和完善現有體育考核評價方式。一方面,高校應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根據學生身體素質、運動需求、運動成績、平時課堂表現等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的評價,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方案,激發和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應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平時表現與測試成績、期中考評與期終考評、教師評價與師生互評等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相結合,使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

(四)優化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而,在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教師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以終身體育理念指導和改革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學從傳統的古板的知識講解、枯燥的乏味的動作訓練、大量的重復的體育技巧掌握轉變為積極的、有趣的、有意身心健康的具有娛樂性和健身性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進而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另一方面,教師應不斷拓展教學視野,積極參加專業化、規?;嘤?,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形成教學形式的多元化和教學方式的層次性,豐富教學手段,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營造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經濟市場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新形勢下,我國高校應以終身體育理念推動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升學生整體體質水平,并最終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左琳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1,3.

[2]郭曉光.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8):134-135.

[3]張瑩.教育“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探討———以重慶科技學院體育健康課教學改革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0):173-176.

[4]張磊.淺析在普通高?;@球選項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6):151,13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