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策略研究

2020-12-15 06:50陳月玲
青年時代 2020年27期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陳月玲

摘 要:本文首先說明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中的問題,然后重點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與發展對策,以推動校企合作進程,實現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實踐課程離不開實踐平臺的支撐,而實踐平臺是校企合作的表現形式。通過校企合作雙方的共同培養,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更加接近市場需求,人才的綜合能力更強。學生畢業后適應速度快,專業技能高。因此,校企合作是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不可缺少的路徑,也是校企深度合作達成長遠合作機制的必要依托。

一、校企合作推進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的優勢

高職院校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但在實踐經驗上、教學資源上以及師資力量上還需要企業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培養出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近年來,國家出臺一些政策來引導校企加強合作,就是看到該模式在人才培養上的獨具魅力,給校企合作提供法制保障,校企合作培養出能力更強、技術更強、應用更強的社會有用人才。所以,校企合作培養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優勢。這種合作模式可以突破單獨培養的技術壁壘和資源缺乏問題,使學生在校學理論,在企學技術,回校再深造,回企再夯實,最終實現高職院校出人才,企業吸收人才創新發展的雙贏局面。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中的問題

(一)對校企對合作認識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雖然與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雙方并不重視,使得合作成果較少,又影響深度合作,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不了了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不重視合作對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直接將學生推向企業后就不再問之,錯誤的人為只要學生放在企業就是實踐學習。另一方面,企業方面的合作意識不強,誠意不夠,接收實踐學生只用于生產,對于學生的指導不夠,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這種校企合作模式流于表面,無法為學生提供真正的指導、學習、創新、提升作用。

(二)校企合作體系不完善

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給企業輸送所需人才,實現“雙贏”。但在合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制保障,校企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沒有得到明確,監管體系不完善,合作細節落實不到位,合作進程緩慢,校企合作沒有安全感,均不敢投入過多的精力,導致合作過程中無法實現各自的合作目標,合作效益降低,久而久之合作關系趨于終止。

(三)校企合作目標不統一

校企合作是在優化、互補、自愿的基礎上達成的。任何一方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校企合作出現障礙,導致學生專業實踐受限,最終影響人才培養目標。而且,校企合作需要尋找合作的基點,才能達成深度合作。但實際兩者在供需上不協調。如企業需要電氣維護人員,而高職院校則注重利用合作機制來培養設計人員,使得企業得不到想要的人才。這種合作機制表現出明顯的不健全和缺陷。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改革對策

(一)校企合作科學規劃實踐課程

電氣自動化專業需要一定的實踐課程穿插在教學中,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電氣自動化知識和技能,才能在就業后提高應用技能和安全習慣。因此,課程設置時,要將實踐課程作教學基礎,理論教學作補充,才能收到理想的人才培養效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與企業加強溝通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加大合作深度、合作強度、合作層次,構建電氣自動化實踐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課程和實踐機會。課程優化時,學校與企業精英要共同參與課程建設中去,完善課程內容,更新課程案例。同時,以企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的目標,通過課程優化和完善培養有能力、有專業、有技能、有創新的專業人才,能夠為企業工藝創新、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注入新的活力。除上述外,學校還要積極引入專業講座課程,逐漸打造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落實實踐課程,探索行業發展趨勢,以優化的課程培養新時代綜合型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

(二)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

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經驗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至關重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努力構建“雙師型”教育團隊,使電氣自動化理論與實踐兩手一起抓。首先,教師科研與教學一起抓的同時,要本著終身學習的態度,擠時間爭取深入到企業一線前沿接觸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積累經驗,為教學和科研拓展能力和知識。其次,學校要以“雙師型”教師團隊為主要人才發展方向,積極聘請企業骨干或社會精英到學校兼職,構建雙師隊伍,通過耳濡目染帶動本校教師能力的提升,最終建設成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校企合作構建多元化培養模式

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實踐與理論結合,才能培養出能力強,專業強的人才。工學結合模式能夠更好地將職業與專業結合,促進學生知識理論體系的形成和實踐創新能力的訓練。工學結合的模式也是校企合作辦學的重要體現。因此,構建多元化培養機制至關重要。首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科學合理,滿足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校企共同探討和優化方案,使學生實戰實習機會增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想品質。其次,畢業設計要與企業項目融合起來,使學生在企業環境中完成畢業論文,參與實際項目,體會電氣自動化的實踐應用效果,拓展眼界和思維,提高動手能力。最后,人才培養模式轉向訂單培養模式,主要以社會或企業發展需求為根本,從課程體系到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科學調整,將學生實踐能力與實際需求相融合,實現專業技能的實際轉化,提高學校和專業影響力。

(四)校企合作開展實訓平臺建設

校企合作時,需要雙方共同致力于培養實用型人才,共同建立實訓平臺,使更多學生能夠有實踐機會。實訓平臺內要能夠操作電氣自動化設備,數控實訓、制圖測繪等,使專業相差的內容和實際生產的環節都能在實訓中得到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識迅速提高。實訓過程中,不但本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操作,企業精英和聘請的專技人才都可以拓展學生的操作技能,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社會經驗,從而解決實際難題,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發展策略

(一)完善校企合作監管體系

高職院校電氣自動化專業需要更廣的實踐舞臺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這個舞臺的搭建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入溝通,探索長效合作機制,才能共同參與到教育中去,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機會。首先,要從法制層面給校企合作一個法制保障,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企業也要依法參與職業教育。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強引導與服務范圍,出臺校企合作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從獲得企業發展的扶持資金和扶持政策。高職院校要與政府加強溝通,將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遇到的問題反饋給地方政府,強化地方政府的調控、監督及管理作用。

(二)校企合作開展技術研發

校企長效機制中,創新驅動是核心部分,只有技術創新才能開拓市場,促進高職院校與企業共同走向創新發展。首先,校、企合作時,電氣自動化專業的智力因素較強,是企業創新發展所缺少的力量,而企業平臺則是市場前沿,是學生進入市場的門檻,也是創新用武之地。因此,校企合作要在創新基礎上,實現深度合作,如人才定向培養、企業生產工藝創新研究、企業設備節能研究、企業新產品開發等,使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有技術、有創新、有能力、有信心,能夠為企業打造專業化強,創新力高的服務團隊。其次,校企合作中項目法的運用是長效機制的靈魂。在企業發展項目中,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不但可以開闊眼界,開拓思維,開拓知識層面,拓展應用技能,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致力于專業技能的提升上和創新上,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建立科研機構

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還需要共同組建研究機構,使雙方合作更加深入,更加有層次。研究機構由高職院校出人才,由企業出資金,雙方約定權利和義務,對研究機構有對等責任。研究機構建立后可申報行業研究項目,如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新功能的研發項目,設備智能化運行系統的研發等。在研究機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到項目研究中,實踐機會大增。同時有了研究機構也多了一個校企合作的實踐平臺,對學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合作形式。

(四)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校企合作中離不開網絡數據的共享。由于大數據技術可以挖掘出數據的新價值,給電氣自動化專業提供創新方向。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高校,都非常重視數據信息的開發,促進雙方在實踐創新、技術開發、崗位調整等方面科學調整,從而使人才培養數量、質量、方向等與企業深度融合,做到供求平衡,實現就業新增長。在共享數據的前提下,學校按企業發展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規劃。對企業而言,企業可以積極改進內部資源的調配,開拓新的發展領域,使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更加匹配。

參考文獻:

[1]黎一強,林彩梅,曾繁玲.電氣自動化技術特色專業建設探討[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8-30.

[2]蘭子奇.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電氣專業校企雙元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6):25-27.

[3]何海龍.淺談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J].科技視界,2019(30):151-152.

猜你喜歡
電氣自動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變電站電氣自動化中分散控制系統的應用
關于電氣自動化在機械采煤中的應用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